苏斯博士的写作秘诀【图】
作者:苗恒
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2016-05-22
14217
苏斯博士的格言和智慧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成长,因为它是如此的自然。显然,这同样是作家们可以找到的最好的良言,可以完美地应用到自己的奋斗、成功和人生之路。
下面就是苏斯博士所说过的一些非常棒的忠告,当然,我还将以“研式解读”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进一步总结。
努力比成功更加重要“你可以成功吗?是的,你真的会成功!(我以98.75%的把握进行保证。)”显然,作家们必须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笔下的故事和人物。他们必须要相信,在某个地方有着一些他们将要去克服的困难,同时,在那里他们还将看到自己梦想成真。
研式解读:“虽然你成功的机会也许很小,但这不要紧。我们也知道很多人都不可能获得成功,但这真的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真正努力,真的。”
下一部作品可能是最好的“哦,如果你不自己停下来,你就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你总要保持前进,只写一个稿子显然不够。你的创作会随着一篇又一篇稿子的诞生而越来越好,出版商、经纪人和老板们非常希望看到你那堆积如山的手稿。
研式解读:“你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部作品,休息一下就赶快投入到新的创作之中去吧,因为下一部作品或者下下一部作品有可能就是最好的。”
关心写作本身
坚持自我风格“除非有人像你一样关心那些乱糟糟的东西,否则任何事情都不会变好,因为它不是人们想要的。”你只能够关心写作本身,你必须关心你的故事,你的角色,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你作品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研式解读:“如果你写作只是为了金钱和名誉,那么,写出那些没有任何质量可言的作品只能怪你。”
“为什么一定让特别的你去适应所谓流行?”太多的作家试图去模仿当前的潮流或者自己喜欢的电影、节目和书籍。那么,有多少人在试图成为下一个海明威、凯鲁亚克、塔伦蒂诺、艾芙隆或者索尔金?
研式解读:“也许你正是他们想要的,是他们正在寻找的,相信自己,也许命运就会对你另眼相看。”
选择自己的方向学会去想“你拥有自己的智慧,你的脚穿在你自己的鞋子之中。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要选择的方向。”记住,身为一名作家,你完全有能力决定你自己的职业生涯,决定你自己想要走的路。不要让别人来告诉你应该写些什么,更不要什么都不写。
研式解读:“虽然有很多的指引、期望甚至可以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但归根结底,只有你自己,才是决定自己命运和出路的人。”
“想知道,想知道,要去想!”写作不仅仅是打字这么简单,它同样和漫长旅程、长途驾车、慢慢喝咖啡和午餐休息,甚至你只是单纯的长时间盯着什么有关。
研式解读:“在写作中,90%的时间是用来让你的思想开小差的。让你的大脑去想,让它做梦,让它思考。”
戴上属于自己的那顶帽子“你就是你。现在,这还不能让你愉快吗?”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出版行业,你总会被各种人或者事轮番轰炸。总会有人试图告诉你前进的方向。但最终,你必须成为你自己,而且永远不能逃脱。去做那些不适合你做的事或者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人只会拖住你的脚步,如果你不是为自己而写作,你的内心也不会得到满足。
研式解读:“不要试图去模仿别人的作品,不要试图成为下一个谁。你是第一个你,戴上属于自己的那顶帽子吧。”
最好的作家要学会学习“你读的书越多,知道的东西就越多。你学习的越多,你就会想去更多的地方。”喂养你的大脑,读好书、读剧本,读任何可能给你带来鼓励、灵感和创意的一切你可以接触到的东西。
研式解读:“所有无法坚持的东西你总会遗忘。但是,如果你能够对这一切加以深思,我打赌你一定会发现宝藏。”
“如果你把眼睛闭上,你会错过最好的东西。”当你从同行、导师、出版商或经纪人那里得到反馈或者留言,有抗拒感是很自然的。不过,最好的作家一定要会虚心学习。睁开你的眼睛,看看他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去搞清楚为什么他们都这么说,最好的事情一定来自这里。
感觉撞上了墙就休息一下“问题很复杂,答案却很简单。”在试图回答有关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有关问题时,作家往往会发现自己处在思路枯竭的边缘。这种感觉就好像撞上了一堵墙。“现在他们会怎么做?”“怎样才能更好地转折?”“这个场景为什么有问题?”通常,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是最简单的。
研式解读:“你只需要休息一个小时、一天或者一周。在不经意的时候,你会发现问题的答案。”
努力寻找下一个灵感“左想想,右想想,上想想,下想想。哦,你需要使劲想你所要尝试的一切!”作家可以努力去寻找下一个灵感。他们会盯着空白屏幕,等待着灵感的出现。你可以到处去看,看电影、看书、看电视、旅游、研究、看报纸,问自己“如果……”的问题。你不仅要看得高,还要看得远。只有一个灵感是不够的,你需要有很多念头以供选择,在一堆灵感里选出最明智的那一个。
研式解读:“他们经常想到一个念头就停下来,但是,浮想联翩真的很有趣。”
本文节选自 《赫芬顿邮报》作者 宫本研 何安安 编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北京晨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写作图灵测试,机器人创作失败!
下一篇一块饼干让孩子爱上写作,这事只能发生在美国?
评论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