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之所以选择在崧厦镇小举行这样一次活动,看中的就是该校以乡土作文教学为载体,致力于激发儿童的写作情趣,使作文顺应儿童生命表白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对话与交流、发现与分享的平台,实现了乡土文化的滋养和儿童生命的拔节。”《小学语文教师》执行主编杨文华说。
让语文拓展课带有浓浓乡土味“眷注乡土,飞扬童心”全国新体系作文教学暨名校成果展示是《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和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区教体局教研室、区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会、何夏寿名师工作室共同组织的一项作文教学公益活动,旨在发掘课改实验典型,推出学校优秀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作文素养。
当天上午,崧厦镇小教师李益萍、陶圆圆分别展示了二年级《果香飘飘夸家乡》童谣读写课和五年级《走进曹娥庙里的楹联》楹联读写课。两位来自一线的普通教师从上虞乡土文化入手,以家乡特色的水果、楹联为切入点,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乡情味,勾起了学生和与会专家、教师对乡土的无限眷恋。
“读读写写,创意不断;水果楹联,乡土味十足”。这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对两堂展示课的评价,他称赞崧厦镇小“乡土写作教学”实践丰富了儿童的时间体验,拓展了儿童的习作视野,激发了儿童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项新成果,值得学习推广。
展示课结束,来宾们还聆听了崧厦镇小校长夏伍华作的题为《守望语文教学的乡土情》主题报告。
构建起乡土化的作文教学体系“乡土是儿童出生、成长的地方,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语言文化等,是最贴近儿童生活的题材。乡土习作是最具有民族根和儿童心的作文。”夏伍华告诉记者,“乡土写作教学”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崧厦镇小正在推进的一项教改探索。
去年9月份以来,崧厦镇小从校情出发,开展“乡土国学诵读”系列活动,开发“乡土崧厦”阅读教材,并在更高的层面上深化“乡土习作”的研究实践。学校形成以乡土人物、乡土景物、乡土文物、乡土名物、乡土“非遗”五个版块组成的乡土作文体系,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将课本习作与乡土习作有效融合,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如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习作《自然景观》,学校结合学生的秋游活动,进行乡土习作《海上花田》;四下第三单元习作《大千世界的奥秘》,学校就将此与科技馆参观结合,让学生走入上虞城市馆,了解家乡的创造发明。
不仅如此,学校还逐渐形成起具有乡土气息的作文课堂:乡土阅读课堂、乡土体验课堂、乡土展评课堂,逐步构建起一个乡土化的作文教学体系,弥补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方法受时空限制等问题,达到乡土文化育人的教学效果。
形成乡土作文教学的独特方法“抛上梁糖咯——怎么不见糖下来?原来屋顶上的几个师傅正使劲往自己口袋里塞糖呢!他们‘吃饱’后,大喊一声‘接牢!’糖果、花生……从天而降。这时,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跳起来抢东西。”这是崧厦镇小学生描写的《上梁了》的场景。
在崧厦镇小,这样有乡土味的作文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学校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独特的乡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从体验思考到文字的转化。体验青瓷坊、参观宋城庙、游览崧厦馆、做做崧厦伞、炸炸臭豆腐、尝尝霉千张,学生们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开拓了视野,提高写作水平,也培养了爱国爱乡的情怀。
“除了乡土活动体验法,我们还运用乡土范文引路法、乡土拍客配音法、生活情境再现法、自主选材创作法来激发学生的乡土作文写作热情。”夏伍华告诉记者,下阶段,学校将重点开发乡土童谣和乡土对联,让乡土作文教学真正为儿童的生命发展奠基。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