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编者按】
随着微信微博微媒体的流行,微作文已经蔚然成风,北京江苏等地的高考也都在考微作文,有些地方甚至在举办微作文大赛,今天,我们全息作文网的小伙伴来听听专家对于微作文的看法和指导意见吧。
“萌眼”看福清——奋安杯福清市首届学生微作文大赛,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文。
商家云认为,参赛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年级不同,水平要求也不同。但作文时,需要较好地打开思路,却是一致的。
打开思路:联系与追问
——《福清文学》执行副主编商家云
如何打开思路?两个方法值得参考。
一是联系。在确定了叙写的主体后,应把思路投向前后左右,寻思、捕捉与这个主体有关的事物,并有选择地把它引入文中,补叙、插叙、想象、联想都可应用。这是扩大文章的广度,而不至于文如流水一线而下。
比如,写在某地观赏油菜花,写现在这里的油菜花是如何好的同时,还可以引入往年在此所见到的与现在的有何差别,在别的地方所见的油菜花,甚至来自于书本或者亲友的见闻与此有何不同等等,这都是为了陪衬叙写的主体,这样内容就丰满,有厚度,不单薄。
二是追问。要把文章写得有深度,必须多追问几个为什么。还以上述写观赏油菜花为例,最先追问的,应是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看,而后是这里的花为什么会好,这肯定与自然条件(包括土壤、气候、阳光、雨水等)和花农种植、管理有关,由此,就可追问花农为什么能种好管好,显然与经验、勤劳、细心等分不开。
一层层追问,一层层写,主题也就深化了。写某次活动、经历、或者某个物体可以这样,写人或表达人的思想观念同样可以这样。
商家云说,对小学生的作文,没有必要要求主题有多深刻,只要结构比较完整、语言简洁清晰、表达流畅,应该就可以了;对初中生的作文,也不必求全,关注其是否有闪光点才是重要的,比如结构灵活、语言清丽、表达有技巧等;而高中生的作文,则需要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双重考验。不管如何,要写好文章,必须多阅读,读写读写,先得有读才能写。
纠正小毛病 写出真感情
——福建省特级教师陈玮
“微作文是传统写作的一种补充,微博、博客、日记等其实都是微作文,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贴近生活,有情有境,语言精练、情感恰如其分。”城关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陈玮说。
但在教学过程中,陈玮发现,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忽略情节和细节。忽略了情节,使得作文可能存在流水账式的写法,平铺直叙,缺乏重点;忽略了细节,则说明对人、事、物的观察不够细致。
“微作文是篇幅小,要求言之有物,有点有面。这就需要学生纠正这些小毛病,写出语言有温度、真情在细节的好文章。”陈玮表示,关注情节,可以让文章在完整、通顺的基础上,增添几分“精彩”,引人入胜。细节是将人物写活的“金钥匙”,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测心理活动,有助于人物立体化,鲜活起来。
一篇微作文,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另外,陈玮认为,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作文题材,参加微作文大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写作,这样更有利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需要注意的是,微作文受限于篇幅,强调学生的个性表达、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以及遣词造句的基本功。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行文不允许拖沓绕弯,抒情议论泛滥,而是要直入主题。
“好作文需要自然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滋养。”陈玮说,要写好微作文,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自身的小圈子里,走出去,感受自然的活力,钻进去,体会文化的魅力,只有两种生活的浸润,才能让微作文的生命之花开得更饱满、灿烂。(陈盼兰)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