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恩平市年乐学校创办于1994年9月,原由恩平市粤华实业总公司筹建,命名为恩平市粤华小学,同年更名为恩城镇小岛小学;2006年改名为恩城街道办事处第七小学;2010年7月,在慈善家吴年乐先生的关心支持下,进行升级改造,并改名为恩平市年乐学校。
年乐学校升级改造5年来日益壮大,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近年来,在林润文、杨美珍两位校长的带领下,该校以文化长廊为依托,以课堂改革为阵地,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以课题成果为手段,全面铺开“书香校园”的建设,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该校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教育发展的写作教学模式——建立“数据库”,巧写“大作文”。
引导学生观察、积累,找下锅之“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利用由课文和相关课外阅读文章整合而成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并借助思维导图,把文中的人物及特点、事件及意义积累下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联想迁移,如由谁想到了谁,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等,让学生带着主题目标,以“陌生化的眼睛”(“永远的第一次”)去关注、去发现,再以节点分叉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人和事不断地记录到思维导图中去,建立阅读和生活“人物库”、“事件库”。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愁没人可写了。
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让学生依靠阅读习得方法,比教师抽象地传授方法要好得多。该校的教师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渗透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针对单元重点紧密结合作文训练内容,抓住文本写法特点,向学生推荐大量阅读同类型的文章,集中领悟方法,突破难点,并及时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破解写作密码,建立写作“方法库”,把方法与具体的文章、文段结合起来,及时进行有效的仿写、创写,把方法指导落实到具体的片段描写当中。这样逐个突破,就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以小练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再一次交流习作方法与素材,在展示小练笔中互相启发、获取指导、巩固方法,在展示中感受写作的乐趣,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构思,使构思活动始终贯穿于习作全过程。
在自评和互评中的博弈中成长。授课时,该校的教师们因地制宜地加入互评作文、推荐优秀作文、编辑班级“优秀作文库”的环节,教会学生评价作品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评价方法评价同学的作文,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分享习作之乐、习作之得的同时,组织学生对习作成果进行自我认定和自主评价。在肯定与批评之间,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或他人习作中的成败得失,并发现有效的修改途径,发现精彩的词句、片段和篇章。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当的巧拨妙引,让人物细节描写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进一步推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长期的习作训练使年乐学校的学生看图能说,提笔能写,张嘴能辩,更在各类征文大赛中屡获殊荣,教师们撰写的论文也在省、市征文比赛中结出硕果。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了学校教育特色的发展,4年来,年乐学校的体育、美术、音乐、舞蹈等体艺项目频频在省、市获奖,为关注年乐学校发展的家长们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胡伟杰)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