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中国诗学空白艺术之借景抒情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4-12-11
23044
     

        借景言情,寓情于景是中国诗歌营造含蓄美的又一重要的艺术方法。虽然在古典诗歌中,也有不借景言情而直接抒情言志之作,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直接倾吐送别之情,虽然“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胡应麟《诗薮》)。但无论如何,这类诗歌,代表不了古典诗歌的主流倾向。古典诗歌更重要更普遍的艺术追求是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的方式,来抒情写意,创造意境,从而取得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使人读之,悠然神远。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被后人推为整部《诗经》中写得最好的句子。诗写一位征人久戍归来,行走在归途中的情景。这位征人由于长久戍边,远离亲人,远离故乡,在艰苦卓绝的戍边生活中怀着深深的思乡之情。如今终于走在回乡之路了,应该是特别令人高兴的事情。但他却忧伤地唱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过去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明媚的春天,杨柳在春风中依依摇曳;可是今天,当我重返故乡的时候,却是“雨雪霏霏”的冬天。在这里,诗歌没有直接抒写情怀,而是寓情于景,以春天摇曳飘拂的杨柳来渲染昔日离家出征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用雨雪纷飞的冬天景象来表现今日回乡途中的艰难和内心的愁苦。含蓄深永,令人回味无穷。真正达到了像梅圣俞所说的高妙境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又如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诗写夏夜南亭纳凉而怀念友人之情。先写南亭夏景,后抒怀友之情。“暑退而爽”,诗人散发乘凉,开窗而卧,流露出无限的适意和清闲。但这种适意和清闲,诗人不直接说出,他接下来,从嗅觉和听觉来写,写微风飘送着荷花的清香,夜空中传来竹叶上的露水滴落的清响。对着如此清幽佳境,他自然想到以弹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思,然而知音不在,援琴鸣弦,谁来赏音?“欲取”二句,生动表现出诗人清高自赏而又无比寂寞的心绪。最后两句,写生感怀友,思梦中相会。整首诗,景中含情,景佳句佳,情真意远,诗风幽清雅淡。诗人表现夏夜的清幽境界,只写了月光、晚风、荷香、竹露等几种景物,这些都从自己的视觉、嗅觉和听觉等主观感受着笔,生动地表现出夏夜景致的宁静美好,诗人把自己那份闲淡悠远的情思寄寓于这种景致之中并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种兴象玲珑的完美诗境。含蓄不尽,韵味悠长。

        借景言情,寓情于景的方式,和诗歌的结尾艺术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典诗学特别重视诗歌的结句,并作了多种有益的探索。概而言之,主要有三种艺术方式,一种是以议论语结,一种是以情语结,一种是以景语结。以议论语结者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以情语结者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虽各有其妙,但终有语尽意尽之嫌,不合含蓄蕴藉之旨。而化情为景,以景语作结,才是最终实现含蓄美的有效途径。

       含蓄是为了酿造丰厚的诗味,充分激发读者的审美联想,丰富读者的审美体验。而结句作为一首诗的终点,一定要尽力避免与语尽思穷的现象。在结尾处欲吐还吞,言尽意远,才是诗家极致。而以景语作结,方能臻此妙境。所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就是这种结句艺术的生动表现。这种结句艺术就是把难以言说的情意化为一个生动鲜明的景物画面,把读者的想象从诗歌的结尾处又引向一个蕴涵无尽的时空,去寻味那无穷的言外之意。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最后四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送别朋友,不说自己对远行人是如何关切和担心,亦不说路途遥远,行路艰难,而把这些情意化为“去时雪满天山路”的景象,令人思而得之。尤其是结尾两句,写武判官走后,诗人伫立怅望的情景:峰回路转,朋友渐行渐远,消失在远方的雪地上,很快,冰雪世界中什么都没有了,诗人的视线停留在一行清晰可见的马蹄印迹上。这个伫立怅望的情景,是诗人化情为景,创造的一个电影画面,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它形象地把依依惜别的怅惘之情、关怀之意,含蓄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言虽尽而意无穷。又如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从夜听琵琶的角度,写征人边愁,颇为高妙。前三句都是结合着琵琶声抒写征人情怀,至于这情怀是怎样的浓,怎样的深,诗人没有挑明,他在最后一句,推出一个秋月当空静照长城的画面,不了了之,以画面蕴涵情意,以有限表现无限,创造了一个既形象鲜明而又含蓄委婉的艺术境界。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中国诗学空白艺术之借景抒情,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中国诗学空白艺术之跳跃省略

下一篇诗歌创作如何做到情感的含蓄?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