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初萌的恋情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4-28
12748
                                           ——情调和心理 
 
      《伊豆的舞女》象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又如一篇凄婉动人的散文,整个 作品贯穿着一种真情,情随景深,景随行移,而真情愈加执著。 
     小说的核心,是写“我”与舞女间的那种淡淡的、朦胧的而又沁人心脾 的少年恋情。这种恋情是人生之初的一座里程碑。伊豆的舞女给“我”的爱 是一泓涤荡我的心灵的清泉。 
     舞女是一个美丽、纯洁、情窦初开的少女。她是洁白无瑕的处女美的象 征。实际上,她表现出来的纤细而微妙的感情,自然幽雅而又深长的生命之 韵,更是日本古典美的象征。潜藏在舞女内心底里的丰富情趣,由个人儿女 私情的纤秾张驰反而寓意出无边的开阔和无垠的雅致。 
     在处理舞女这个人物形象上,作者是颇费了心机的:正面描写与衬托描 写糅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水乳交融。 
     这是作者所要追求的日本风格美的极致:要使人觉得一朵花比一百朵花 更美。所以,舞女就像日本茶道里的插花。盛开的花是不能用作插花的。只 有那花小色洁,只有一个蓓蕾的山茶花,而且是没有杂色的洁白,才是最清 高,也最有色彩的。 
     在日本文化里,“古人均由插花而悟道”,由悟道再返回人间领悟人生。 这种禅宗的影响,由此也唤醒了日本人的美的心灵:注重幽玄、风韵和妖艳, 增加了幻觉。这些特点,与川端康成的 《伊豆的舞女》是有相同之处的。 
     作品出色地表现出这个带有稚气的少女的最初的感情萌动:她那不时飞 
红的脸,羞怯万分的神态,慌慌张张的动作,都表现出情感的纯真与迷乱。 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心灵的洁白无瑕。因为一个风尘女子决不会 因为和一个男性打声招呼就会羞怯万分的。作为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女 性,伊豆的舞女熏子其实是受人歧视的。被人轻薄地戏弄,不可能不在她稚 嫩的心灵上留下一道令人黯然伤神的阴影。所以,当一个温文尔雅的年青人 向她示爱时,她的羞怯、躲避是完全自然的。而当她逐渐信任了对方,爱情 也就在心中生根发芽。但是,由于传统的民族性格中的含蓄性,她又不可能 像西方女子那样火山喷发般地表述炽热的情感。 
     川端康成一向认为:“女人比男人美……是永恒的基本主题”。他笔下 的女性形象,无一例外地具有了东方女性美的特色:柔媚、秀丽、端正、凝 重。只要翻开他的作品,一个个美丽的女性形象,便流光溢彩地浮现在读者 的心海中。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纯洁少女,就是伊豆的这位舞女——熏 子。 
      “她梳理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 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 ——这就是伊豆的舞女,她象闪电一样击中了“我”文弱而敏感的少年心。 
     描写爱情,无法回避爱情心理众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司汤达的 《红与黑》可说是一部“爱情心理学”;托尔斯泰用他那高 超的“心灵辩证法”,深刻细致地展示了安娜·卡列尼娜那丰富深邃的内心 情感。 
     重视心理描写,是新感受派的共同特征。作为新感觉派中坚人物的川端 康成当然也不能例外。他善于把创作焦点投射于女性心态,探索女性灵魂奥 秘,并把这种探索与日本民族特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刻画的人物心理, 与其“形动于衷而不显于外”的民族心理特征是完全吻合的,以静写动,以 虚写实,是他一贯的表现手法。他笔下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这类手法创造出 的典型:内心活动如波涛汹涌,外在表情却风平浪静。 
     在《伊豆的舞女》中,当“我”主动要求和艺人们结伴而行时,“姑娘 们一齐望着我”,作为社会最底层的舞女,感受到的是世态炎凉,遭受到的 是人们的污辱,欺压,居然有一位英俊洒脱的小伙能置世俗偏见于不顾,对 她们表现了极大的尊重,她们怎能不感激,怎能不对他注目而视? 
     但是,这冲感激之情,并非溢于言表,相反,姑娘们,包括阿熏,都显 得是那样漫不经心,“脸上丝毫没有露出感到意外的表情,羞答答地默不作 声。” 
     在客栈,阿熏对“我”这位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关怀。这种关怀是因为她 感应到了“我”对她的特殊感情——爱,而作出的回应。只见“舞女从楼下 递上茶来,在我面前坐下,她就羞得满脸通红,手直哆嗦,茶碗险些从茶盘 上掉下来。她怕茶碗跌落,就顺势往草席上一放,结果还是把茶水弄泼了。” 
     在这里,川端康成用舞女在特定情势中的特定神态、行为,来展示人的 内在心灵,栩栩如生。特别是小说的最后,当“我”告别艺人,快到码头时, 眼中出现了舞女蹲在海边的身影。“我”走近她的身边,她仍然一动不动, 默默地低着头,只是“一言不发,两眼紧盯着水渠入海的地方,不等我把话 说完,就不住地点头。紧抿着嘴角,定眼注视着一边。” 
     这种笔法,类似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提出的冰川理论:冰山的八分之 
一露在水面,八分之七是在水下。作家所要做到的就是通过描写那可见的冰 山八分之一,来反映冰山的全部形貌和特质。 
     其实,阿薰凭直觉已感到了离别即将到来。分手以后,爱人天各一方, 相见遥遥无期,饱尝了世间冷暖炎凉的阿薰,此刻欲哭无泪,欲笑不能,只 好凭藉旁视的目光,转移心中的哀愁,依恋和痛苦。对于一对虽然相爱,却 相知未深,无法依托的恋人,此时,还有什么能更好地表达爱恨聚散的情愫? 
     直到船走出很远以后,舞女“才挥动起一个白色的东西”。整个道别场 面,舞女始终没说一句话,但胜似千言万语。那离别的惆怅,失意的哀愁, 已经表达无遗,起到了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 术震撼效果。 
     事实上,作者着力刻画的“清纯天真的舞女,是把她当作圣洁处女而加 以崇拜的。作为一种日本文化的象征和日本民族美的化身,阿熏的美好形象 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一旦被侵犯,其美也就丧失。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永恒的主题:生命·爱·美

下一篇郁金香和杉树以及三角恋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