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民族战争,将同一民族内部个体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命运联结到一起。李纲在靖康之难后即说:“朝廷安则山林安,利害休戚实与国同。”(《与赵相公别幅》)所以,南渡以后,词人的创作已不可能完全封闭在自我悲欢离合和个人荣辱得失的圈子,而必须正视和直面苦难的社会现实,去歌唱民族的悲剧和社会的苦难,从而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柔丽婉转的词体也变成了具有战斗性和批判性的精神武器。在这一词风的转变过程中,张元干最为典型。
张元干(1091~1161)在南渡之前,生活上跟朱敦儒一样疏狂放荡,时常是“百万呼卢,拥越女吴姬共掷”(《柳梢青》)。创作上则模拟“花间”,内容不出酒畔花前,词风绮艳轻狭。靖康之难中,他投笔从戎,曾协助李纲指挥汴京保卫战。目睹民族的灾难,他扼腕痛愤,词风也自觉转向东坡一路,而变得慷慨悲凉。题材取向上则直面山河残破的惨痛现实: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烟。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石州慢· 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此词以高度浓缩性的笔法表现了汉民族空前的灾难:外侵内乱,国破主俘。面对民族的灾难,张元干不仅仅是悲哀,更力图奋战以解除灾难,恢复和平,但朝廷不思抵抗,使他报国无门,只有悲歌怒吼--吼出民族不甘屈服而被压抑的愤切心声!
即使是在传统感伤型的抒写个人离愁的送别词中,张元干也难忘触目惊心的苦难现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洒、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以床夜雨。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词人魂牵梦绕着神州的巨变,故都的沦陷,村庄的残破,生民的涂炭;他质问和探寻这场悲剧的根源:是谁造成砥柱倾折,使敌人横行,民众蒙难?理性的反思中含有直指皇帝的批判精神。友人胡铨就是因为公开向投降主和的宋高宗、秦桧挑战而被贬谪,张元干作此词则是为胡铨壮行,对他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表示支持和鼓励。张元干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籍为民,正反映出此词触痛了宋高宗和秦桧一伙的心病。
在赠给李纲的《贺新郎》词中,张元干也表达了对朝廷卖国求和的愤慨,抒发了他“气吞骄虏”的豪迈气概和欲挥剑杀敌的战斗精神,也充溢着宝剑蒙尘、无路请缨的压抑苦闷。情怀悲壮激烈,一扫南渡前词中低沉委靡的格调,新的时代铸就了新的词风和词境。
早年以吟唱婉丽的“睡起流莺语”(《贺新郎》)而闻名的叶梦得(1077~1148),经战火的洗礼,南渡以后也高唱起激昂的战歌:“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赞美骑射演习的战士“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的英姿,洋溢着老当益壮的战斗豪情。
叶梦得既善理财赋,又能带兵打仗,在国家危难之秋,他本可以在显身手,但由于权奸当道,壮怀理想不得伸展,于是倍感压抑苦闷,如建炎三年(1129)任尚书左丞不到半月即被罢职后所作的《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双鬓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另有一些词人,不像张元干、叶梦得那样进进发出壮烈的怒吼,而是用敏锐的艺术感受表现战乱时代普通人的种种体验。
动乱时代,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过着流寓不定的生活。逃奔到异乡,除了生活无着之外,地域环境的差异,风土人情的陌生,也会引起种种忧伤不适。李清照初从北方流落到江南时对南方“点滴霖霪”的连阴雨就深感不惯(《不添字丑奴儿》)。而区域方言的不通,也会引起飘泊者与当地人之间的隔膜,尤其是那些初到南方的“北客”,常常因“不解乡音”而焦虑。洛阳人陈与义,建炎四年(1130)避乱到湖南武冈时,就表达过这种感受: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愁无那。短歌谁和。风动梨花朵。(《点绛唇》)
战争毁灭了和平安定,和平时期的一切美好欢乐都只能留存在记忆之中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再现。于是今昔盛衰之感和怀旧情绪成为南渡后整个社会一种难以解开的情结。李清照曾那样深情地回忆“中州盛日”(《永遇乐·元宵》),朱敦儒时或怀想着“故国当年得意”(《雨中花·岭南作》),张元干也不时地 “寻思旧京洛”(《兰陵王》)。陈与义的名作《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更典型地表现出当时人的怀旧心态: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在清婉奇丽的艺术境界中包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
同时的陈克(1081~?)、向子諲(1085~1152)、王以宁(1091?~1147?)等词人也加入了时代的大合唱,在当时词坛颇有影响。
上一篇朱敦儒的词
下一篇李纲、岳飞等词人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