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五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14
201

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五十七】


郭进拴|走进荆紫关










         荆紫关镇,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位于淅川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

        丹江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水源地。镇政府所在地南距湖北白浪镇5华里,西距陕西白浪镇5华里。全镇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57292人(2017年),辖37个村委会。公元前304年,此地属于楚国管辖,楚王派太子荆来镇守此地,于是此地就取名叫"荆子口",后演变被荆紫关。

         西汉时,该地丹江河上有座木结构桥梁,人称此地"草桥关"。

        南宋时,因该地荆花遍野,荆籽遍地,改称"荆籽关"。

        明代为荆籽关口。

        清代为荆子关。

        民国初改称荆紫关,以荆花为紫色象征吉祥之意。

        在荆紫关镇的月亮湾,有一个两山对峙的关口。关口外,是八百里秦川,关口内,是开阔的中原。古时,咆哮的丹江与狭窄的古道在这里共同构筑起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这个隘口,就是荆紫关之"关"的来历。









         荆紫关古镇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商业文化和绚丽的古建文化遗存。自古水陆并通,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时水运有"丹江通道",陆运有"商於古道",明清时期商业高度繁荣,有"小上海"之称。 清末的记载言:荆紫关"水陆輨毂,商贾辐辏,繁盛甲于全境";又言:"全境商务以荆紫关为贸易总汇",商业繁盛远胜于淅川城。荆紫关镇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14分,东经111度1分。距淅川县城76公里,东至本县的西簧乡、西接湖北郧县白浪镇和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南和本县的寺湾镇接壤,北与西峡县西平镇相联,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丹江穿境而过。

        它脊倚群山,面临丹江,背负群山,下临清流,"西接秦川,南通鄂渚",它凭着优越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贾客竞商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丹江发源于商洛山,注入汉水,汇入长江,因而使之成为历史上可与运河、蜀栈并称的我国南北三大通道之一。丰富的丹江水力资源,使得荆襄、山陕、沪杭巨商大贾,直挂云帆,溯江而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五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五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