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六十】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14
266

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六十】


        平浪宫位于荆紫关南街东侧面。始建于清代。当荆紫关码头进极盛时期,船商们组建帮会,取"风平浪静"之意,筹建了平浪宫,成为船工娱乐、集会之地,该宫坐东向西,面对丹东,中轴线上现存大门楼、中宫、后宫及配房数间,另有钟鼓楼各1座。现有房舍22间,均为硬山式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大门楼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灰色瓦顶,门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额,横书"平浪宫"3字。门南侧面题"风平",北侧面题"浪静"各2字。大门楼两侧面各开1边门,边门外侧面是钟楼和鼓楼,为四角攒尖顶,三重檐,木结构,灰色瓦,砖雕花脊,顶部安有宝珠和塔刹,上书有"风调雨顺"4字。额枋上有木雕花草,梁架做工精致,结构完好,造型优美。沿中轴线往后是中殿后殿。









       山陕会馆位于荆紫关古街东侧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商人集资创建,面积4000平方米。坐东向西,面临丹江。现存建筑6座,房屋29间,皆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楼、戏楼、过道楼、钟楼、春秋阁(中殿)、后殿、卷棚等。大门楼3间,门前有青石阶,门两侧各伏1造型奇特的石狮子,门楣与檐间有两层石雕图案,庄重威严。戏楼3间,系两层硬山式建筑,下层为过道,上层中间为戏楼,北间为乐队室,南间为化妆室。楼的前后檐均有木雕组画"唐僧取经"等6组,雕绘精湛。 万寿宫又名江西馆。面对丹江,坐落在街道东侧,清代建筑,现存宫室12间,占地900平方米。该宫为江西商人集资而建,分前宫、后宫和耳房,均系硬山式建筑。









        法海禅寺位于荆紫关镇东北部猴山西南麓。原名莲花寺、大寺。为取佛法无边之意,取名法海禅寺。据寺碑记载,该寺是由西峰禅师创建于唐仪凤二年(677年),明朝中期由太虚禅师重修,明末清初两次遭动,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和康熙五年(1666年)又进行修葺。大雄宝殿及东西禅堂,也于乾隆和喜庆年间进行修复。白衣阁东楼在咸丰九年(1859年),同治三年(1864年)两次遭破坏,又两次进行整修。该面积6700平方米,坐北面南。现存建筑颁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大雄宝殿和后殿。现存建筑24间,其中山门3间,大雄宝殿5间,后殿5间。大雄宝殿东侧白衣阁东楼5间,后殿两侧有禅堂各3间,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典雅古朴。大雄宝殿前门上有木雕透花,殿檐上残存有"牧牛图"、"登山图"、"下棋图"、"捕鱼图"和"饮酒图"等。

         清真寺位于街西侧,座西面东,始建于明代,系硬山式建筑,房顶盖灰板瓦,拱券门,后曾屡次修复,现状基本保持原貌,该寺为伊斯兰教礼拜场所,为我们研究穆斯林建筑以及该教在当地的传播发展历史,提供了实物标本。

        一脚踏三省碑位于荆紫关镇西部白浪街中心,白浪街是荆紫关镇的门户。属豫、鄂、陕三省的交界点,西与陕西省商南县汪字店乡接壤,南与湖北省郧县洋溪相连,该街有居民59户,254人,因境内有白浪河故名。









         三省界碑原为一块顶角朝天的三棱石,上面分刻河南、湖北、陕西之省名字,故被誉为"一脚踏三省"之地。三省商店各居领地,鼎立街头,山民们进入购物,可走遍三省店铺。1987年三省乡镇自发集资,在此建立了一座小巧玲珑的三棱大理石塔式碑。通高5米,三足碑座,中空,碑顶部似塔式,三根贺珠状柱子支撑之角檐及塔顶,顶中心饰园形葫芦状作装饰。碑身用绿、黄色大理石贴面,为锥状三面体新界碑。位于荆紫关镇西部白浪街中心,白浪街是荆紫关镇的门户。属豫、鄂、陕三省的交界点,西与陕西省商南县汪字店乡接壤,南与湖北省郧县洋溪相连,该街有居民59户,254人,因境内有白浪河故名。三省界碑原为一块顶角朝天的三棱石,上面分刻河南、湖北、陕西之省名字,故被誉为"一脚踏三省"之地。三省商店各居领地,鼎立街头,山民们进入购物,可走遍三省店铺。

        1987年三省乡镇自发集资,在此建立了一座小巧玲珑的三棱大理石塔式碑。通高5米,三足碑座,中空,碑顶部似塔式,三根贺珠状柱子支撑之角檐及塔顶,顶中心饰园形葫芦状作装饰。碑身用绿、黄色大理石贴面,为锥状三面体新界碑。









         白浪街-----一脚踏三省之地,背负青山,景色秀丽,多年来三省人民在此繁衍生息,操着不同的口音和睦相处,婚丧嫁娶,各操乡俗。如今白浪街一脚踏三省之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观光。罗汉佛洞,位于荆紫关古镇西北三公里的青龙山半山腰,洞窟嵌于丛峦叠翠,怪石突兀的半山悬崖。悬崖不太高,但十分陡峭,每走一步都要十分小心,谨慎,否则一不留神,危险就会出现。罗汉洞,一个纯天然的溶洞,口并不大,形状尖圆,刚入洞就能看见两座天然乳石形成的似罗汉的佛像矗立着,似两位守门岗。洞内漆黑,闷热,入洞不久便有一种闷气似要窒息。罗汉洞奇,险,幽,深,洞洞相连,一洞一景。由钟乳石形成的石佛,石柱,照壁,穹顶,如墨画,似雕塑,栩栩如生,浑然田成。

        据说罗汉洞原有十二洞,这十二洞便是丹江河岸具有传奇色彩的金斗洞,总长约十余里。由于洞内潮湿,地下水位的上生,有六洞的原形也在次遮上了她神秘的面纱。









         现洞内已开发了六洞,供游客参观祭司,平日每逢逢年过节都有许多香客前来祈福,拜祭,祈求家庭和睦,幸福平安;每年的大年初一是这里香火最旺的时刻,来自豫、鄂、陕,三省的香客都纷纷慕名前来祈福,渴望奉上自己的第一柱香,山上山下,人流涌动,热闹非凡,这欢快的气氛用一个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都感觉有些逊色了…真实的场景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会懂的…幽幽青龙山,袅袅罗汉洞;荆紫关府台衙门,坐落于荆紫关古镇明清古街南段,永安城里。明成化十年,荆紫关设有巡检司,营千总镇守。

        清时,设置副将都司。清嘉庆七年,设协镇都督府(从二品,位高于淅川县衙),清道光十二年,先由南阳府水利同知迁往驻防,后又设立分防县丞,派一些特殊身份的政府官员来管理。当时在这里建了大规模宏大规格较高的衙门,有东西城楼,花城门,击鼓楼,奎(kui)星阁,大堂,二堂,审衙,兵营等多项建筑。占地面积百余亩的衙门,戒备森严,让人怵(chu)目惊心。

        除了兵营的房舍建筑一般,其他各类建筑都是高墙阔背,檐顶豪华。随处可见,雕刻绘画,显现着古代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今其中的大门楼,审衙,厢房等建筑仍然保持完好。该地土壤肥沃,适宜树木生长,昔日古木森立,现仅留一棵高三丈,三人合抱的古皂角树了,具有珍贵的价值。府台衙门的外围是一条渠,而西周时期的古城永安城遗址也是临渠而建,城墙长约百丈,宽约丈条,尚且仍然能看出遗迹!在荆紫关镇南街最南端。









         砖石结构,跨街而立,高7米,宽6米,进深1米,中间是拱门顶部有砖砌斗拱,门楣上书"荆紫关"三字,进入关门,古代建筑群便映入眼帘。初名叫草桥关,以丹江上曾架设铺草、垫土的木桥而得名。南北朝时期,因其地形状如臼,易名臼口。明代以荆籽落布驿道,又处鄂豫陕戍守的关口,改名为荆籽口关。清代简称荆籽关,民国初年,以荆花色紫雅丽,寓意昌盛之兆,更名荆紫关。响誉全国的"明清一条街"古建筑群,形成于公元1772年前后,该街全长五华里,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段,它依山傍水,容南北建筑风格和自然特点为一体。

         街道两旁有房舍楼阁2200多间,1500余间门面房均为清代建筑,房屋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古街现今还保存着陕山会馆、禹王宫、江西馆、平浪宫等典型建筑和刘家大院、陈家大院等富商住宅;古码头、古关门、古朴的吊角楼与其他古建筑群错落有致、相映生辉。2001年,"明清一条街"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阮氏三雄》、《包公》、《汉魂》、《内乡县衙》等影视作品先后在这里拍摄。









        1898年,受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废科举制度的影响,各地开始兴办学堂,荆紫关在1901年创办了"荆紫关学堂"。1925年,在"荆紫关学堂"的基础上成立"荆紫关高小"。

        20世纪40年代,受日本入侵中原的影响,"河南大学"被迫撤离开封,于1944年6月辗转颠沛到荆紫关镇,热情的荆紫关人民自己省吃俭用,来支持河南大学师生在这里生活学习。

        河大师生为了感恩,力助荆紫关创办了"七七中学"。

        1956年,"七七中学"改名为"淅川县第六初级中学"。1969年"淅川县第六初级中学"升为"荆紫关高中"。

         2001年7月,"河南大学"在90年校庆期间,组织访问团沿着当年师生流亡的路线来到荆紫关镇,11月18日,"荆紫关高中"迎来百岁校庆,正式成为"河南大学荆紫关附属高中"。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五十九】

下一篇一忍立家,百忍传芳——《百忍堂》的千年智慧 (散文)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