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二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14
587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二十七)《沈佺期〈杂诗三首〉鉴赏》


沈佺期(约 656 — 约 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他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杂诗三首》皆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其中第三首更是思想积极、艺术特色鲜明的传世名作。

## 一、首联:交代背景,怨战情浓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首联以叙事的方式,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听闻黄龙戍一带常年战事不断,至今仍未停止。“频年”强调了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不解兵”则突出了战事的胶着状态。这两句诗语言平易,如娓娓道来,但一种强烈的怨战之情却溢于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想见,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家庭因战争而破碎,多少征人在戍边的痛苦中煎熬,多少思妇在闺中苦苦期盼良人的归来。

## 二、颔联:借月抒怀,情韵悠长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颔联转为抒情,借月来抒发征夫思妇的相思之情。在这同一轮明月的照耀下,闺中的思妇和营中的征人天各一方,却共同对着这明月黯然神伤。在征夫眼中,这曾经与妻子在闺中一同赏玩的明月,如今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仿佛带着妻子的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看来,这明月已不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

此联看似句句写月,实则笔笔见人。它内涵丰富,既展现了夫妇分离的现状,又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往昔;既勾勒出异地同望一轮明月的月下相思图,又让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月下双照的动人场景。通过暗寓对比的画面,诗人巧妙地写出了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不着痕迹却感人至深。同时,“闺里月”这一意象诗意双关,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显得清新别致。

## 三、颈联:补足诗意,含蓄深沉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颈联以含蓄有致的笔法进一步补足诗意。“春”而又“今”,“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的“意”和良人的“情”。四季之中,春天最能撩人情思,而今年春天,少妇却只能虚度大好光阴,怎能不倍感惆怅;万籁无声的长夜最易牵愁惹恨,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仍在征夫眼前浮现。

“今春意”与“昨夜情”互文对举,共同形容“少妇”与“良人”。联系前面的“频年”“长在”可知,所谓“今春”“昨夜”只是举例式的写法。在“频年不解兵”的岁月里,无数长期分离的夫妇春春如此思念,夜夜这般伤怀。这一联不仅表现出了征夫思妇相思之苦,还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痛苦。

## 四、尾联:揭示主旨,感慨深沉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尾联在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之后,自然地生出一层意思,揭示出诗的主旨。“将”是带领的意思,“旗鼓”指代军队。诗人希望有良将能够带兵出征,一举攻克龙城,结束战争,让家人早日团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一句表达了征夫思妇对和平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

## 五、艺术特色与思想价值
在艺术上,这首诗构思新颖,结构严谨。从叙事到抒情,层层递进,将征夫思妇的相思之情和反战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借月抒怀的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语言简洁明快,却又内涵丰富,短短几句诗,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

在思想价值方面,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征夫思妇的同情,更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同时,诗人希望有良将结束战事,体现了其积极的思想态度。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沈佺期的《杂诗三首(其三)》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人间悲欢,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二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二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