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八十七】
我疑惑于自己这样的感受能力,其实这只是因为古镇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无须你过多地用心,它都会向你传递。随便一扇门,一扇窗,一块青石板,都在向游客诉说着喜怒悲哀的人间故事。
在乌镇商业街对面的庙门上挂着一副大大的算盘,门口一对联,写着:人则千算,天则一算。颇有些宿命的意味。庙对面则是一个古旧的老戏台,想来在《似水年华》里见过的画面,应该就是这个了,拍下来,仿佛能听到当年久远的戏曲。还有,当年这戏台下该是怎样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抢着看戏,如今,却也萧条,虽然游人如织,只是没了那情致。在一堵老墙上赫然看到“茅盾故居”,这才知道乌镇原来还是茅盾的故乡,啧啧不已。
行走间突然落雨了,雨点细细地落在水面上,留下圆圆的印子。雨让古镇洗去些游人带来的躁气,变得安恬温柔。我久久地看着水边乌褐色的连片房屋,此时的乌镇,像个身着素裙的少女安静地守在一隅。空气中有股清湿的气味,淡淡的烟气笼在发乌的房子上。
用木棍板撑起的方形木板下是窗户,这种老式的窗户现在早已不多见。透过窗户的方格子仔细端详,有时是一个老太太晾衣服的身影,有时晃动着穿睡衣的年轻女人的脸。我们看到,水边有许多人洗衣服,有男人也有女人。一大盆衣服放在石阶上,把裤腿挽到膝盖,弓着腰用力在水里甩摆着,就像独特的舞姿。乌镇人很喜欢养花,房屋外的高台上堆着许多养在盆盆罐罐里的花草,织出绿绿的一片,遮住了乌黑的板壁。
细雨中,我们走过小桥,来到一处廊棚。从这里再看对面的房屋,只见墙体和屋子的下方都打着橘色的灯光,流动着黄晕的影子,勾出乌镇连片房屋静谧错落的线条。我撑住美人靠的扶栏,细细地取景拍摄对面黄色灯影中的小桥,镜头里的效果美得人炫目,仿佛黄色渐变出的水晶世界,让我惊呼不已。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