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八十一】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04
190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八十一】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辉映,红、白、黄3种色彩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既不显得单调古板,也不过于华丽张狂。在高原明媚的阳光下,布达拉宫透出了一种历尽风雨沧桑后的从容与深邃。

       导游告诉我们,其建筑结构除充分保持和发扬了邸宅与碉堡相结合的藏式建筑传统风格外,由于汉族、满族工匠参与过施工设计,故在装饰上采用了雕花梁柱、斗拱、藻井、金顶等特色工艺。另外,她也吸取了印度、尼泊尔等毗邻国度的建筑艺术精华。因此,布达拉宫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民族团结、中外文化交流的伟大历史篇章。

       我站在高耸入云的白色寝宫上举目四望,只见苍天茫茫,白云袅袅。各类建筑如众星捧月般,簇拥在白宫左右。这样的排列喻示着至高无上的达赖喇嘛高立在神幢浩荡、金顶辉煌的屋顶之上。布达拉宫中开阔的殿堂与窄小的窗户,厚重的墙壁与狭窄的过廊无一不渲染着佛法的神威和佛界的庄严,这正是西藏佛教建筑刻意追求的意境。

       布达拉宫的宫墙,是其艺术性和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传,东半部的宫墙是由拉萨一带的前藏工匠砌筑,西半部的宫墙则由日喀则一带的后藏工匠修成。工匠们尽情发挥各自的风格和所长,使得东部的墙体笔直尖峭,据说从上部滑下一只整羊,到下面就会被划成两半;而西部的墙体则圆浑厚实,讲究流线型,据说从上面滚下一个鸡蛋,到下面也不会被打破。

        布达拉宫的宫墙厚度自下而上逐次递减,最宽处达10米,最窄也有1米左右,墙身主要用高原盛产的优质花岗岩砌筑。主体外墙为双层石壁,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外墙基全部直入坚固的岩石层,从而保证了这一庞然大物的永固,提高了抗震能力。布达拉宫虽然已经历经了多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仍完整无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三百六十】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八十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