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戏韵浸高沟(散文)
文/张根法
“中原戏曲第一村”高沟村,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改革开放以来,村里投资建成戏迷乐园等文化阵地,戏迷乐园每晚开放,定期邀请专业团队唱大戏,还经常举办戏曲汇演、比赛打擂等活动 。
除戏迷乐园外,还建成了书法活动室、民俗陈列馆等文化阵地,组建18支文体队伍,形成了“一城戏音半城墨香”的文化氛围 。
将本地戏曲、书法等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传统美德等相结合,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文化墙,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
乡村振兴带来了经济发展:全村现有耐材、建材、食品生产等各类企业31家,工、农业年总产值4.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0元 。
这个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人居环境示范村”“郑州市五好村党组织”“郑州市示范性文化大院”等荣誉 。
高沟村出了4个专业豫剧团团长,近20位高沟籍演员活跃在省、市豫剧团。村里能登台演出的戏迷近200人,从孩童到老人,许多人都能唱上几句豫剧 。
高沟村人高冠松老师改编古装历史剧8部,创作现代戏2部,其中《儿行千里》获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此外,村歌《戏乡高沟美名留》、戏曲小品《四个大嫂唱健康》等作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艺术 。
暮色漫过高沟村的屋檐时,戏迷乐园的灯就亮了。先是三五声弦子试音,像春涧里蹦跳的石子,紧接着,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陡然扬起,穿堂过巷,惊飞了檐角栖息的麻雀——这是高沟村寻常的傍晚,戏腔是空气里最稠的香。
文化墙刚被雨水洗过,彩绘的穆桂英鬓边的红绒球还洇着湿意,铠甲上的金粉在灯笼下闪闪烁烁。旁边新刷的村歌歌词墨迹未干,“戏乡高沟美名留”几个字被孩童的指尖按出小小的泥印。转过墙角,老戏台的木柱立在暮色里,红漆剥落处露出细密的木纹,像老人手背暴起的青筋。台下的石凳被磨得溜光,凳脚缝里卡着半粒去年的麦壳,有穿蓝布衫的老汉蜷在凳上打盹,嘴角淌下的涎水沾着半片茶叶,喉结一动,竟哼出半句《花木兰》的“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惊得自己睫毛颤了颤,又沉沉睡去。
后台的木板墙上,钉着泛黄的剧照。有高冠松老师伏案改戏的样子,老花镜滑在鼻尖上,手里的毛笔蘸着墨,在稿纸上圈点,砚台边堆着吃剩的半个馒头。听说这位村里的老编剧,把寻常日子里的家长里短都编进了戏文,那出获了奖的《儿行千里》,唱哭了多少在外打拼的游子。如今,他的手稿躺在民俗陈列馆的玻璃柜里,墨迹间还能看出修改的痕迹,修改痕迹像密密的蛛网——“娘”字先写成“妈”,又圈掉重描,墨迹层层叠叠,倒比戏文里的母子情更见深沉。像戏台上反复打磨的亮相,每一笔都藏着对土地的热望。
夜渐深,戏文里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暂歇了声息,村道上飘来饭菜香。纳凉的老汉摇着蒲扇,哼的还是《抬花轿》的调子;灯下做功课的孩子,铅笔盒上印着穆桂英的画像。戏韵早浸进了高沟的泥土里,顺着田埂的脉络生长,顺着炊烟的方向蔓延,让每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都带着几分婉转的诗意。
戏迷乐园里早成了热烘烘的蒸笼。穿碎花围裙的李嫂刚从菜地里回来,裤脚还沾着湿泥,手里攥着没来得及放下的镰刀,一开口却是《拷红》里红娘的俏腔,“小姐你多风采,君瑞你大雅才”,水袖从肩头滑下来,露出胳膊上被豆角藤勒出的红痕,倒比戏服上的绣花更添几分生动。穿校服的小虎踩着条凳,扯着嗓子学黑头的唱腔,脸憋得像熟透的山楂,腰带松了半截也顾不上提,引得台下穿红袄的老太太们直拍大腿:“这娃子,嗓子眼里像揣着个小铜钟!”
最惹眼是前排的张奶奶,八十岁的人了,耳朵背得厉害,却偏要坐在离扩音器最近的地方。她穿件洗得发白的月蓝布衫,襟上别着朵绢做的栀子花,是去年戏曲比赛得的奖品。轮到她唱《朝阳沟》,手里的拐杖往地上一顿,“走一道岭来翻过一架山”,尾音拖得老长,颤巍巍的,却像山涧里的泉水,绕着石头也要往前奔。唱到“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时,她忽然停下来,眯眼瞅着戏台角新结的蛛网,喃喃道:“比当年在坡上割麦子时唱得稳当喽。”
夜渐深,戏文里的锣鼓歇了,弦子也收了声。村道上飘来葱花炝锅的香,混着戏台边卖糖糕的焦甜。纳凉的老汉摇着蒲扇,扇面上印着《天仙配》的鹊桥,哼的却是《卷席筒》的“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灯下写作业的妞妞,铅笔盒上的穆桂英正对着她笑,她写着写着,忽然放下笔,对着空气比划水袖,辫梢的红头绳晃啊晃,晃成了戏台上最鲜亮的一抹红。
泥土里该也浸着戏韵吧?不然田埂上的野菊怎么开得那样婉转,风拂过玉米叶的声响,怎么听都像一句没唱完的拖腔。或许高沟村的日子,本就是一出唱不完的戏,晨光里的锄头是道具,暮色里的炊烟是水袖,而每个把日子过成戏文的人,都是自己生命里最响亮的角儿。
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无论走多远,总有些旋律在心头萦绕,像戏台上那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着回家的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我的同学们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