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放歌中原【一百三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8-21
1980

郭进拴|放歌中原【一百三十七】澧河赋


         夫澧河者,叶县之灵脉也。北倚伏牛之峻,南润叶邑之壤。其名美矣,古人云“甘露降,澧泉涌”,盖言其水之甘醇也。

        观夫澧河之形,宛如灵蛇蜿蜒,自西南群山飘然而下。源起于山尖清泉,流于岩缝小溪,飞珠溅玉,跳跃山间。既至平原,舒身展体,悠悠东去。河湾众多,若丝带盘绕;村舍棋布,似翡翠点缀。河水清清,无污无滓,如豆蔻少女,纯洁烂漫。浅流潺潺,难学深沉之态;百十里途,不谙练达世故。

        春至澧河,两岸花香馥郁,沁人心脾。辛夷漫山,如霞似绮,倒映水中,水亦成彩。河畔新柳,柔枝依依,轻拂水面,涟漪微起。鱼戏浅滩,虾游石隙,生机盎然。时有渔舟,欸乃其间,撒网捕鱼,怡然自乐。

        夏临澧河,雨涨池荷,蛙声阵阵。绿树成荫,蝉鸣不绝。傍晚时分,凉风徐来,吹散暑气。村民聚于河畔,纳凉闲谈,欢声笑语,回荡夜空。渔火明灭,与星光交相辉映,如诗如画。

        秋临澧河,黄栌染霜,似火燃烧。落叶飘零,顺水而下,如舟泛波。水鸟翔集,或掠水觅食,或引颈长鸣。田野金黄,稻谷飘香,丰收之景,令人陶醉。此时,澧河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冬莅澧河,虽少了几分热闹,却添了几分宁静。河水清冽,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两岸树木,银装素裹,如玉树琼枝。偶有垂钓者,静坐在岸边,等待鱼儿上钩,那份淡定从容,与澧河之静相得益彰。

        溯其人文,源远流长。叶公治邑,澧河之畔,劝课农桑,泽被一方。昔日贤达,或临流赋诗,或垂纶而钓,留下诸多佳话。止戈为武,止讼曰文之理念,亦如澧河之水,润泽着叶县的吏治与民风。云台二十八将,昆阳鏖战,虽未言澧河,然其气亦融于这片土地,与澧河之灵相互交织。

         至若今日,叶县物阜民丰,百业俱兴。澧河亦见证着时代之变迁。高铁穿境,经开区里机声隆隆,而澧河依然静流,滋养着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河畔柳色年年新,却承载着千年的记忆;不见当年垂纶影,然其精神却代代相传。

        嗟乎!叶县澧河,承炎黄之脉,载古今之韵。其水悠悠,其情深深。古邑风华,因澧河而更显灵动;盛世长歌,随澧河而永传不绝。愿澧河之水,长流不息,润泽叶县,福佑万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一百三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一百三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