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刀郎现象【二百七十一】
最近,一场名为“刀郎演唱会”的热门话题迅速席卷多个社交平台,甚至有网友戏称其门票为“尽孝的硬通货”。从合肥到北京,票务平台的“想看人数”一度突破百万,而许多子女忙于为父母抢票。在这股热潮中,不仅刀郎的演唱会受到青睐,谭咏麟、刘德华、张学友等老牌歌手的演出同样吸引了大批中老年观众,反映出一种令人刮目相看的文化现象。
传统观念中,演唱会的主要观众通常是年轻人,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则常限于栽花种草、打牌跳舞。然而,年岁增长并不意味着文化需求的减少。追星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许多老歌手的经典作品陪伴父母们走过了无数青涩岁月。这些音乐不仅承载着他们的回忆,也勾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银发族愿意为自己的情怀买单,享受当下生活的美好。
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9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这个庞大而静默的群体,常常被人们忽视,但他们的文化需求实际上是多样且丰富的。从老年大学的火爆,到银龄研学、康养度假产品的热销,很多老年人正在打破柴米油盐和琐事的限制,追寻他们的自我价值和精神满足。
“刀郎效应”背后隐藏的是对精神文化的强烈渴求。相对应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脚步加快,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然而,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文化产品依然短缺,服务不够周全。比如,票务平台的复杂规则让许多老年人不得不依靠子女找“黄牛”,高价购票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旅游市场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低价团与品质团之间的落差使老年人面临选择的困难。
针对这种需求,各方亟需采取措施,比如开发更简便的网络购票界面,增设实体售票点,甚至开设中老年专属购票窗口,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市场营销与服务管理。适老化的改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老年人的兴趣和审美在不断年轻化,他们有权利享受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活,重拾激情与欢乐。如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每个人终将经历岁月的洗礼,但不应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正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相应市场产品,将更好地促进“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也能为市场带来新的消费增长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