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二百】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6-27
3779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二百】



三 


古塔巍峨耸碧天,

沧桑阅尽历千年。
青阴匝地掩碑碣,

丽日清风在绝巅。


        这是鲁慕迅先生为屹立于汝州古城东北隅法行寺中的法行寺塔而题写的诗句。法行寺塔,建于唐代。塔平面呈方形,高30米,上为八角形涩檐九层,顶部在砖刹座上立宝珠形铜刹。塔身南壁辟圆券门,门内设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宝顶用迭涩砖层砌筑。塔身下为方形,上为八角形,造型奇特。塔身的壁面砖,虽经多次抽换,外型仍保留唐代风格。街因塔而得名。1928年12月26日,鲁慕迅就出生在这法行寺塔下的青龙街42号,他一名鲁立,早年名中立、思渺,肄业于临汝县立第二小学。12岁离家。
        就地理环境而言,这一带既无黄山的云海,匡庐的劲松,又无泰山的雄浑、华山的惊险,更无漓江的烟雨、阳朔的秀峰,有的只是恬静、幽雅、闲适的田园风光:阳春三月,春风和煦,紫燕呢喃;夏日炎炎,红荷出水;秋高气爽,遍野果压枝头;隆冬季节,一片银白。城南的汝河,每逢夏秋之季,更是风烟俱静,绿水凝碧,河清鱼跃,直视见底;急湍似箭,激浪若奔,好鸟和呜,啁啾成韵;横舟上蔽,白昼犹昏,疏枝交映,有时见日。沿河景色更是一幅活的山水画屏;朝暾晚霞中更是仪态万方,沁人心脾。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这里摸螃蟹,“打瞎驴”、捉泥鳅、打水仗……正像他在《童年》一诗中所描绘的那样:


 记得当年作学童,

世情未谙学未工。
 最喜假日戏游乐,

风雨不避无暑冬。 

偕伴歌呼过街市,

意兴神彩顾盼中。

  荒滩野地卧沙草,

天上人间话多少。
  说到侠义增慷慨,

肝胆意气云水渺。
几日课业半日了,

家居不耐闲烦恼。

张罗布机捕雀虫,

攀枝爬树摘梨枣。
 衣破骨折犹不悔,

入水登山何能改。
 黄土岗上放风筝,

清溪石下摸螃蟹。
 无拘无束无缰马,

无虑无忧只自在。 

三五朋辈颇相好,

而今存亡俱不晓。 

少年情怀皆依旧,

只是心少人已老。


        这里是美丽且诱人的。她是鲁慕迅生命的摇篮。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风光,不仅从小滋润着鲁慕迅天真纯洁的心灵,而且赋予他艺术之树长青。他艰难而漫长的艺术道路,正是从这里迈步登上艺术殿堂的。他从三、四岁开始,便和故乡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启迪着他稚嫩的心,吸引着他那富于幻想、好奇、多思的童心。
        故乡那神奇迷人的风光,悠久辉煌的文化,可歌可泣的人民,甘甜醇美的汝水,古刹风穴寺的流泉飞瀑,危崖幽谷,乡村田野的缕缕炊烟,声声鸟啼,那一个个淳朴厚道的村民,一道道清冽纯净的山溪,都给了小慕迅无穷无尽的激情和灵感。他聪明伶俐,见啥画啥,画啥像啥。
        他沿着故乡那弯弯曲曲的乡间小径,饱蘸着故乡明丽的色彩,迈着歪歪扭扭的步子,笔耕不辍,心甘情愿地用肉体去撞击着有尖锐的棱角和钉子的艺术之门……一切苦的和甜的,他都无暇回味,生活的目标完全集中到了一点——努力画出好作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一百九十九】

下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二百七十一】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