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我的鳌头【二百九十二】
由于沙家浜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的掩护和照顾,这些伤病员后来成为了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军的骨干,“芦荡火种”终成燎原之势,以至今日,在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里,还有“沙家浜团”、“沙家浜连”,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再创奇勋、再立新功。在民主革命时期,沙家浜也有数十名革命群众英勇牺牲,他们中不乏“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物。纪念馆讲解员还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姓赵的新四军的伤员在沙家浜养伤,伤愈归队时房东送了一块银元给他,这个战士平时便将银元放在自己的上衣胸前口袋里,淮海战役中,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其胸部,由于这块银元的遮挡,使之安然无恙。解放后,这位当年的新四军伤员就在沙家浜四处寻找养伤时的房东,后来终于见面,在当地传为佳话。出了纪念馆,前行百余米,就是红石村。村子翠竹掩映,岸柳轻拂,坐落着几处建筑,主要是当年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军指挥部成立地——“土地庙”和“春来茶馆”、仿古戏台、商铺等。有着两层楼高、挂着“春来”招牌的茶馆是这些年开发沙家浜旅游景区时修建的仿古式建筑,它正对面的戏台上,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演出京剧《沙家浜》的选段。我们在这里,要上一杯茶,边喝茶,边欣赏台上的演出,在沙家浜看《沙家浜》,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