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我的鳌头【二百九十一】
只见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雕。上面芦苇簇拥着一位高大英武的新四军指挥员和一个农家打扮的妇女,石雕像前两侧各排列九根形态各异的石柱,象征着戏曲里十八个新四军伤病员。据介绍,这些石雕是由四川美院的叶毓山教授创作的。广场入口处低矮的石墙上,烫金字镌刻着“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在高大的石雕像后面,是一块大理石镌刻的新四军臂章。上面摆放着一束鲜花和一幅写在绸布上悼念亲人的挽诗。怀着崇敬的心情再往前行,便是“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建筑面积达两千平方米,陈列了四百多幅民主革命时期沙家浜的革命历史图片和一些革命文物。纪念馆还采用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抗日场景和军民鱼水深情,在这里,我心潮激荡,几次落泪。据导游介绍:沙家浜,现在虽在城市近郊,几十年前却是一个交通不便,十分偏僻的地方。这里位于阳澄湖边,芦苇丛生,河港纵横,极易藏身隐蔽。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就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火种,活跃着共产党人的身影。抗日战争初期,曾有一百多名新四军伤病员分散在沙家浜地区养病治伤。在纪念馆里,谱写着36位主要伤病员的姓名。他们中,没有叫郭建光的,但有姓郭的,也有名字中有光字的。其中,有新四军的团长、政委、连长、指导员、排长等,解放后一些人成为了共和国的将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游洛阳看牡丹(散文)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