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零三】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3-31
2285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零三】


       我从此也转变了策略,不光写作文学作品,隔几天就到公社采访一次,“三夏”、“三秋”、抗灾等中心工作都被我写成报道,在县广播站播出。屈江北老师还专门交待县广播站的马全胜站长:“进拴现在正在难处,以后他的稿子你多播点,以便引起公社领导重视。”
到了1980年,范振斌当了公社党委书记,他每天早上吃饭时,就端个碗坐在饭场挂的有线广播喇叭下,边吃边听。由于屈江北老师的精心策划,有一段时间里,《本县新闻》节目接连播了我写的几个头条消息,范书记边听广播边笑:“又是郭进拴报道,这个孩还怪捣蛋哩!”范书记还在一次全公社干部会议上表扬道:“青年人都要向关庙大队的郭进拴学习,多动脑子,多写文章。”
1980年8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山被任命为文化局局长,一天早上,他到文化馆吃饭,张久益馆长向他汇报说:“临汝镇文化站的指标洛阳地区已经批了,我们想让郭进拴去干,你看咋样?”高山局长说:“这个孩我了解,我在他们村住过一年多的队,他不怕吃苦,勤快得很。他可以免试,破格录用,你直接和临汝镇公社的范书记联系,就说我已同意让郭进拴去文化站了”。
吃过早饭,我见了张馆长,他说:“你的事刚才高局长也表示同意,你们公社范书记也说要开党委会研究一下。”
得住这个消息后,我立即跑到县委宣传部找到了通讯组的刘会昌老师,他说我明天上午一上班就给范书记打电话,就说宣传部和文化局都同意让你去干。
第二天,我刚到公社办公室门口,就听通讯员喊到:“范书记!县委宣传部的电话!”只见范书记进办公室接过电话,听了几句后说:“我们党委刚才开会研究也是让他干,这事你放心,我们马上就通知让他来上班。”
范书记出门时看到了我,说:“你的事刚才党委开会定了,你去找宣传委员高彦同志,马上办手续来上班。”
就这样,我的命运在两天之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这个农民的儿子,终于成了端公家饭碗的文化专干。
得知这个消息后,最高兴的还是我那苦命的母亲,她拿出了她卖鸡蛋一角一分积攒下来的5元钱,用颤抖的手将这一把零碎纸币硬塞进了我的口袋,又包好新衣被,将我送到大路口,说:“我娃终于熬出头了,可是老不容易啊!以后多操心公家的事,家里还有我哪!”
1980年9月,我用我第一个月发的27元工资,给家里买了几袋化肥,又给母亲买了几袋她一辈子连见都没有见到过,只有城里才有的糕点,可我的母亲连尝也没尝一口,她把这些糕点全部分发给了左邻右舍的乡亲们,换回了一句话:“进拴这娃不简单,有出息了!”
初到文化站,我仍到处投稿、送稿,有时听到洛阳地区或临汝县里有名作家讲课,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扔下工作就去参加学习班。一次还陪同著名作家张一弓、叶文玲在寄料、小屯、温泉、县城采访20多天。公社宣传委员又到县文化馆反映,说:“这孩子不行,不务正业,到处乱跑,我们准备开除他。”
张久益老馆长说:“写作也是文化站的正业,正是他能写,我们才决定让他干的,要是不能写,没专长,我们还不要哩!你要不要他,我们就把他要到县文化馆,你们的文化站指标我们也收回!”这才保住了我的饭碗。张久益老馆长对我的大恩大德,我到死都忘不了。
在我的文学起步阶段里,县委宣传部高山副部长、刘会昌老师,县文化馆屈江北、李自平、姚金成、王维周老师,县广播站揭传芳老师、马全胜老师,省文联张一弓、徐慎老师,《河南日报》社李长华老师,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吴功勋老师,《洛神》主编许桂声和副主编张文欣老师等都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令我终生难忘。
尤其是屈江北老师,他不但手把手地教我学写作,还在生活上对我无私援助。1982年初夏我结婚时,他将我们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剧本《抓阄分娘》的105元稿费就给了我100元,还领我到临汝卷烟厂找熟人批发汝河桥香烟。结婚那天,他带着李自平、马全胜、贝晓明几位文友,从临汝镇下车,又走了18里山路,新衣服上全是煤灰,直到下午1点才赶到我家。这些城里人也到山里参加我的婚礼,当时轰动了小山村!
在临汝镇文化站的几年里,我也办了几起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次,公社派我到宜阳县运化肥,我在宜阳县委门口看到一对农民妇夫抱着一个死孩子在哭闹,原来是他们抱着急病的孩子到宜阳县医院救治,几次都敲不开医生的房门,后来急得没办法了,就一脚跺开了医生的门,医生怒气冲冲地说:“滚出去!我正瞌睡哩!”又把农民推出了门外,结果孩子不治而亡。我了解情况后,立即愤笔嫉书了《宜阳县医院见死不救,激起群众极大公愤》的读者来信,寄给了《河南日报》社,很快在《读者中来》内参上登出。结果院长被撤职,主治医生被判刑,农民得到了经济赔偿。宣判大会上,却怎么也找不到作者了。后来两农民专程到临汝镇文化站向我当面致谢。
〖JP2〗一次公社开会,邓禹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小山说:“你成天写这写那来,俺村的老婆们把卖鸡蛋的钱都兑出来建成了提灌站,可现在陆浑水库不放水,几千亩玉米眼看都要旱死了,你也不替俺向上级呼吁呼吁!”
我连夜给《中国农民报》写了《救救这些庄稼吧!!!》的稿子,时隔几天,国家、省、地联合调查组现场办公,说是因上游的水渠横断面小造成的,国家立即拨专款连夜加深加宽了横断面,邓禹人喝上了救命水,粮食大丰收,《河南日报》派记者来采访,张小山说:“是文化站郭进拴的一篇文章救了俺全村男女老少的命!”到了年底,张小山带领全村男女老少敲锣打鼓到公社给我送锦旗,并要求公社党委给我记功奖励。
有一天,关庙大队第一队的一个老实巴脚的农民领着有病的老婆到镇上找我,他说:“孩子,老叔的责任田叫干部们强行没收了,你婶子又有病,以后我可咋过呀!”我一怒,当即拉着他来到邮电所,自己掏钱,给省委刘正威书记发了一封加急电报:“我的责任田被强行没收,乡村干部都不管,没法活了,盼救命!”三天后,地、县工作组进驻临汝镇,经调查,情况完全属实,当即将干部们侵占的责任田又退还给了这位农民。那位农民含着热泪到处说:“拴娃这孩子还真能为咱穷老百姓办事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零二】

下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零四】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