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月是故乡明【一百六十二】
继续前行,便是太昊陵庙的第一道大门——午朝门。东西两侧各设一小门,曰东天门和西天门。两边筑石牌坊,东曰“开物成务”;西曰“继天立极”。西护城河与蔡河交汇之桥名曰“下马桥”,东护城河与蔡河交汇之桥名曰“上马桥”。封建社会,惟皇帝、钦差大臣来朝拜人祖时,方取中门。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即为史称“文东武西”。
太昊陵庙是太昊伏羲氏的陵墓和庙宇之简称。其建筑格局延承了中华古建筑之理念和风格,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七观、十六门。若同启诸门,太昊伏羲氏的陵墓赫然入目,在紫禁城内,这道景观史称“十门相照”。
接着便是道仪门,旧称通德门,属单檐硬山式建筑。过了这道门,我们便步入了太昊陵庙的内城。
太昊陵每座建筑的南北墙与南北中轴线不是平行的,从地墁砖的铺设看得更清楚。太昊陵中轴线是真子午线,而建筑物则使用的是磁子午线,所以它们的两条线是不一致的。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天门,它是为歌颂太昊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而命名的。上面匾额上的两个字叫“滥觞”,“滥”是指江河水满溢。“觞”是指用动物的角做成的酒杯。合在一起指江河的发源地水极浅极小,只能漂浮起一个小小的酒杯,在这里引申为文化源头的意思。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