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二十四】
1916年,徐玉诺考入开封第一师范学堂,求学期间受《新青年》杂志影响,开始倾向新思想、新文学。五四运动受挫后,他专注于文学创作,1921年1月7日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良心》,对社会黑暗进行深刻的揭示和控诉。同年,他经郑振铎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等交往甚厚。
此后,徐玉诺进入了5年左右的创作旺盛期,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之一。据统计,徐玉诺一生写了400多首诗、30多篇小说、20多篇散文,创作与改编剧本7部。徐玉诺作品以诗歌成就最高,有诗集《将来之花园》、《徐玉诺诗集》和《徐玉诺诗文选》行世。
徐玉诺作品以现实和浪漫兼具的风格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获得诸多名家的高度评价。小说《一只破鞋》引起轰动,小诗《夜声》被闻一多推为“超等作品”。同在文学研究会的诗人王任叔称赞他为“绝大的天才”。朱自清在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歌卷》时,选录徐玉诺9首诗。鲁迅先生曾“三番五次嘱咐孙伏园”给徐玉诺写信,让他“把发表在《晨报》副刊等的二十来篇小说收集出版”,并表示“自愿作序”。但徐玉诺自己感觉这些小说很不成熟,婉言谢绝。评论家认为,徐玉诺的作品一方面“带点原始性的粗犷”,一方面风格清新柔美。他的诗随激情跳跃,想象丰富而生动,在用韵和表现技巧等方面,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虽然徐玉诺的诗文备受当时名家的推崇和赞誉,但在家乡人眼中,他却有“傻得可爱”的一面。上世纪40年代时,徐玉诺从外地回家小住种田。其间,他到村旁小路上拾粪,拾到就往地里倒。一次他拾粪走到附近的贯刘村,把路上一堆牛粪铲起倒进路旁的地里。一位农民看到后问他“这是你的地”,他说“不是”,农民又问他“你为啥把拾来的粪倒进别人的地里”,他说“这地以后都是咱的”。从这以后,徐玉诺的“傻”名就传开了。
1947年11月鲁山解放,徐玉诺以鲁山代表身份出席豫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8年筹备建立鲁山县中学,徐玉诺担任筹委会主任和校长。1950年,他参加全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省第一次文艺工作会议、纪念鲁迅逝世14周年座谈会。1954年,他当选为省文联第一届常务委员,并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徐玉诺病逝于开封,归葬故里徐营凤凰山下。
据介绍,徐家祖坟安葬着徐氏第13代徐勋臣至第19代徐西亚(即徐奎,徐玉诺的儿子,徐帅领的祖父)等。坟茔位于徐玉诺故居东北两公里处一片麦田里,头朝北面的凤凰岭,脚向南面的金鸭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