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刀郎现象【七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1-25
6807

郭进拴|刀郎现象【七十七】



整首歌的歌词都是以“故事”中女主人公的第一人称方式进行叙述的,由于这个有关不断“轮回”(又不断错过)追寻心上人的故事大家已经熟悉,我在此就不再赘述,我将在后面讨论悲剧性的时候再从另外的角度提及。前两句:

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
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

“年轮”一句,是把时间的运行以及不断轮回比喻为一辆疾驶的车子,我不断寻找而不得,因此悲伤不止。

作者在此用了一个极度夸张和意象的手法,将这种悲伤意象化为仿佛是在时间的车子(年轮)上我不断洒落的眼泪,使其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冲击力,若用电影语汇来说,这是一个极具韵味和画面感的“诗意蒙太奇”。

第二句是承接第一句继续展开联想:在时间疾驶的车轮(车子)沿途,你还能闻到我疾驶而过留下的胭脂味。这一句,更强化了前一句构成的画面的感觉色彩,使其有色有香,更形象,更能打动人。

三四句“我若是将诺言刻在那江畔上/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主要是运用古典诗中经常运用的写景抒情手法来渲染一种凄冷之情。

奚文渊绘《杜甫诗意图》

“江水”也好,“月光”也好,在古典诗词中都是为了渲染一种凄冷之感,例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迴”,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都是用江水的冷清来渲染哀愁。

用“月光”渲染的就更多,如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纱”、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等。

在第二句中,我们要注意的是“满城的汪洋”五字。这五个字仍然是形容月光的,也是对前面“冷月光”追加的一种强化和渲染。意思是满城的“冷月光”就像满城清冷的“汪洋”一样,这样更加渲染了凄冷的气氛,也使意境更加恢宏阔大。

这种比喻,在古典诗文中也经常运用到。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就把月色比喻为水,此文只有寥寥几句,我们不妨全文引在下面: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及以下几句,就是形容月光的。其他如唐代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张先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鲁迅先生的“吟罢低头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等,都是把月光月色比喻为水的。

第二节“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一句,与上一节相对应,上一节是表现在时间车轮的飞逝中我的追寻,这一句“时间的树下”则表现时间仿佛凝滞,而我仍在“时间的树下”痴痴等待。上面一节着眼于苦苦的追寻,这一节则着眼于痴痴的等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七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七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