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二百三十六】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1-14
19269

【二百三十六】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如今,“康龙模式”被誉为“竖立在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并入选我国首个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依托“康龙模式”,宝丰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持续奋斗,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王世杰说。

   “唯有去过远方,才懂父母情长;唯有扎根泥土,才可饱满金黄;唯有不忘出身,才会活得敞亮。”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董事长王世杰常把自己比作麦子那样,时刻提醒自己,要用丰收的喜悦来反哺家乡的父老乡亲。      


今年51岁的王世杰出生在宝丰县张八桥镇一个偏远的小村,家乡地处丘陵地带,庄稼收成不好,加上兄弟姐妹多,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

“那时候,除了逢年过节,几乎都没有吃过白面馍。父亲把仅有的小麦换成红薯干,才能勉强让全家人填饱肚子。”王世杰回忆说。

屋漏偏遇连阴雨。那时候,王世杰的爷爷还有严重的肺病,一病就是11年。爷爷刚去世,奶奶又瘫痪在床整整7年。为给老人看病,掏空了家底,还欠了一圈账。

不过,不管生活多艰难,父母身上善良的光芒都不曾减弱。父亲在县城工作,只要是老家的人去找他,他宁可自己一顿不吃饭,也要让他们吃饱再走。母亲常年备有治疗毒蛇咬伤的草药,不管谁需要,母亲都会赠药治疗,分文不收。

由于父亲在外工作,照顾孩子、照料老人的家务活儿和地里的农活儿,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不过,逢上农忙时节,乡亲们都会来帮忙。家里的茅草房时间长了,到处漏雨,父母就寻思着扒了重建,可是钱不够。这时,乡亲们都来了,你十块八块,我三块五块,很快就凑够了买材料的钱。房子开始盖的时候,全村人搬砖的搬砖,砌墙的砌墙, 不到一个月,房子就盖成了,所有的人连一分工钱也没有收。

“苦水里长大起来的孩子更知道感恩,这么多年来,我对生我养我的故乡一直感情很深。”王世杰说。

“最艰难的时候,是父老乡亲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1988年, 18岁的王世杰初中毕业后,接替父亲成了县农机公司的一名职工,成了一个“公家人”。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下海潮”中,不甘平稳生活的王世杰毅然辞掉了工作,经营起了一家农机门市部。 “总共干了有七八年,每年都能赚一两万块钱。”王世杰回忆说。就这样,他为自己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2000年,宝丰县石桥镇有170座蔬菜大棚由于经营不善,处于荒置状态,当时的县农业局领导找到了王世杰,希望他能够承包经营。

凭着对农业的一腔热情,接手之后,他到山东寿光考察,聘请专家指导,调整了蔬菜品种。为了有个好收成,他每天吃住都在大棚里,结果,当年170多座大棚就盈利30多万元。

这下,王世杰的名气更响了,“创业之星”“现代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等一大拨荣誉接踵而至,得到市、县领导接见,他成了县里的“红人”。

王世杰没有骄傲,2003年,他又缔造了一个民营企业“蛇吞象”的奇迹。

当时,县农业局下属有一家名叫宝丰县康龙养殖有限公司的集体猪场,外债达600多万元,濒临倒闭。企业负责人找到王世杰,希望他能够接手。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去接手一家国有企业,这对王世杰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然而,在几经思考后,他下定了决心:“干!”

国有企业改革成民营企业,困难重重,职工的反对情绪就是一大难关。王世杰召集他们开会:“请大家放心,跟着我,你们只管好好干,我承诺,你们的工资三年翻一翻,五年翻两翻!”

五年后,王世杰兑现了承诺:企业生猪年出栏从原来的一万头增长到十万头,企业员工工资从每月400多元增长到2000多元。此外,还带动发展二十多个养殖专业村,使3000多户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然而,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平顶山地区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大旱。当时,企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时期,流转的1.2万亩土地种植高品质农作物减产严重。 “每年近千万元的地租,就让我焦头烂额了!”王世杰说。

看到企业陷入危机,县委县政府伸出了援手,为企业协调贷款五千万元。乡亲们也派代表来了,他们主动提出,每亩地每年的租金降低一百到二百元。“最难的时候,是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是父老乡亲们给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王世杰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二百三十五】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下一篇【二百三十七】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