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六十岁说【一百五十七】
在有关资料的介绍中,我们看到徐迟先生不仅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他发表过诗作《寄》《沉重的BUS》《诗拔萃》《美文集》《狂欢之夜》,还有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和《刑天舞干戚》。这些曾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作品,都是他深入山村、矿区等,经过真实的体验才写成的。徐迟先生同时还是音乐家、翻译家、评论家等,他的艺术成就涉足各个领域,就像一个攀登者,永远不知疲倦地向上攀登。就像纪念馆门口为他题写的挽词:灿烂的生,尊严的死,躯干如斗笔,清纯一首诗。
这位写下《水晶晶的南浔》的著名作家,就像一颗水晶晶的露珠,永远闪耀在南浔的历史上。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原名商寿,1914年10月15日生于一个教师家庭。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1931年开始写诗﹐1934年开始发表诗作《寄》《沉重的BUS》《诗拔萃》等,后结集为《二十岁人》。1936年起陆续发表散文《歌剧院及其它》《贝多芬之恋》《理想树》等﹐后收入《美文集》《狂欢之夜》。徐迟早期创作受欧美现代派影响。特别是他的诗作﹐追求意象的蕴蓄﹐节奏的跳跃﹐有些作品较为难懂。散文创作则因受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影响﹐稍趋明朗﹐叙写细腻﹐富于诗情。正如作者所说:“已经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写入散文中的诗味比我的诗中的更加浓郁。”(《自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迟创作更加勤奋。二十世纪50年代的前七年﹐他两次到朝鲜战场﹐4次去鞍钢﹐6次到长江大桥工地。诗集《美丽?神奇?丰富》《战争?和平?进步》和《共和国的歌》﹐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论文集《诗与生活》等﹐就是他这一时期的创作收获﹔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间﹐他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定居武汉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写成了《火中的凤凰》《祁连山下》《牡丹》等作品。记述两个爱国知识分子常书鸿﹑孙健初的《祁连山下》﹐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
1976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涡漩中》等一系列反响强烈的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以及反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刑天舞干戚》﹐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徐迟以诗人气质写报告文学﹐特别是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常能熔政论﹑诗和散文于一炉﹔结构宏大﹐气势开阔﹐语言华美而警策﹐独具风格。著作有《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选)﹑《徐迟散文选集》﹑散文集《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论文集《红楼梦艺术论》﹑《文艺和现代化》等。
1996年底因患抑郁症而在武汉一家医院内跳楼自杀,震动全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