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六十岁说【一百五十九】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12-04
7197

郭进拴|六十岁说【一百五十九】


        我们随意交谈起来。我们问他最近还在考虑什么问题,他说,最近收到一个国际会议的邀请,领导让他自己考虑去不去的问题。接着,他告诉我们,不久前他收到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先生的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去芬兰参加国际数学家学术会议,并作45分钟的学术报告。他说,据主席先生在信中介绍,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世界各国的学者三千多人,但确定作学术报告者仅十来名,其中,亚洲只两名,一个是日本的学者,一个便是中国的陈景润。


  经过认真考虑和调查研究之后,陈景润很快写了一封回信。信里大致有如下三点内容:第一、感谢国际数学会主席先生的盛情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省,而目前台湾占据着数学会的席位,因此,我不能参加;第三、如果驱逐了台湾代表,我可以考虑出席。


  回答是何等富有原则而圆满!


  简直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他绝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傻”,那样“痴”,而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科学家。他还向我们述说了一些他在“文革”中被残酷批斗的惨状,以及他如何施计躲避参加斗争他的老师华罗庚教授的情景。


  听到这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后,我和徐迟同志增进了对他的了解,消除了某些误解。当然他也的确有些怪癖,但多半属于性格所致。徐迟动情地悄声对我说:“周明,他多可爱,我爱上他了!就写他了。”


  为了写好这篇报告文学,徐迟就住在中关村,白天黑夜都排满了采访日程。采访中,有讲陈景润好的,也有对陈景润有看法的,正反两方面意见他都认真地倾听。他说:“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地全面地判断一件事物、一个人。”这期间,他花了很多工夫硬“啃”了陈景润的学术论文。


  在数学研究所,徐迟去了陈景润经常出入的图书馆,去了他的办公室,跟他一起进食堂,一块儿聊天,还去看了“文革”中陈景润被毒打而滚下楼的那个楼梯。很快,他和陈景润成了知心的朋友。但是唯独没有看到过一个重要的地方——陈景润解析“哥德巴赫猜想”的那间6平方米的房间。如果不看看这间小屋,势必缺少对他攻关的环境氛围的直接感受,那该多遗憾!为此,我们一再向李尚杰同志表达这个小小的愿望。老李说:“小陈可是从来不让人进他那间小屋的!他每次进了门就赶紧锁起来,使得那间小屋很神秘。我倒是进去过,如果你们要进去,只能另想办法,要不,咱们搞点‘阴谋诡计’试试看。”


  经策划,这天,我和徐迟、李尚杰三人一同上楼,临近陈景润房间时,老李去敲门,先进屋。我和徐迟过了十分钟后也去敲门,表示找李书记有急事,然后争取挤进屋去。


  当我敲响门,陈景润还未反应过来,李尚杰抢先给我们开了门,来了个措手不及。我和徐迟迅速跨进了屋,他也只好不好意思地说:“请坐,请坐。”其实,哪里能坐呀!我环顾四周;室内一张单人床,一张简陋的办公桌和一把椅子。墙角放了两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一个装的是他要换洗的衣服,另一个全是计算题手稿和废纸。办公桌上除了中间常用的一小片地方,其余桌面上落满了灰尘。他有时不用桌子,习惯将床板的一角褥子撩起,坐个小板凳趴在床上思考和演算。真可谓“艰苦奋斗”啊!


  徐迟经过深入采访,经过一番梳理、思索和提炼,反复斟酌,几番修改,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终于完成。


  《人民文学》以醒目的标题,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当时,中央关于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尚未做出,而人们积压已久的愤懑被徐迟痛快地说了出来。一时间《哥德巴赫猜想》飞扬神州大地,几乎家喻户晓。陈景润,也因此名声大噪。


  此后,诗人徐迟和报告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写作并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四个现代化、描写科学家的优秀报告文学。他漫游在科学的王国里,继《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急的漩涡中》《生命之树常绿》等之后,于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期间,他又开始涉足于高能物理,直到生命止息。


    在晚年倾力而为的长篇自传小说《江南小镇》中,徐迟对自己的家庭有如下叙述:“我家本也是书香门第。我是出生在一个近代概念的教育实业家的家庭里。原先我们还比较殷实富足的。我的曾祖父徐延祺曾在紫禁城内太和殿旁的军机处行走,在总理衙门担任过相当于内阁中书之职,专司向皇帝条陈有关外交政策奏章,可是绵延到我这一代,自我出生,并且直接因为我的出生,使得我家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巨大灾变,以至于倾家荡产,从此便一无所有了。 ”

    在这段文字背后,是一个非常传奇的故事。
    徐迟父亲徐一冰1905年东渡日本,在大森体操学校专攻体育,立志体育救国。1907年回国后徐一冰与朋友在上海老西门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体操学校,自任校长;1909年又创办中国第一本体育刊物《体育界》,同年又主编《体育杂志》并撰写文章。1914年6月,民国政府教育部给徐一冰颁发“教思无穷”匾额,并授予一等文虎章和嘉禾章。徐一冰主持中国体操学校15年,毕业学生千余人,是中国近代体育改革第一人。
    1914年10月15日,徐迟出生,闻听儿子出世的消息,徐一冰赶回了南浔老屋。数月后,南浔街头出现了一张“骇人听闻”的告示——

    徐一冰出卖家产布告
    出卖家产;创办贫儿教养院;货真价实均有价目;大善士速来购买;实际上的钱买物毫无损失;暗当中成人之美大可积德
    (一)各种细软冬夏衣服;(二)各式新式西洋衣服;(三)各种金银首饰;(四)各种家用细品;(五)各种古旧书籍字画;(六)各种体操运动器具
    敬告善士:
    一冰创办这件事体 人家一定说是很奇怪的 唉这却也怪不得别人的疑心 但是诸位要晓得一冰近十多年来 到底做些什么呢 说起来很是可怜 一冰自从在镇上开办养蒙学塾起头 到现在办这教育事业 已经足足有十二年了 这十二年当中问问自己 所做的事体呢 总算对得起自己良心 倘然讲到对于社会上的事业 实在微不足道 造就人才却也不少 然而仔细考察起来 也不过养成一般享权利人才真真能够为社会上尽义务的实在少得很 旧年春天又到北京一次 农商部派了一个差使 在农商部做了个监学 官场事体 更勿是一冰做得来的 回到南边来 一般朋友多说一冰做官了 发了财了
    哈哈 诸君想想看 一冰岂是这样人么唉一个人混在世界上 但知有己不知有人 本来是不可以的 况且我们读过圣贤的书 受过父母师长的教训 就是自己一家的布衣粗食也可敷衍过去 趁此机会 勿做做社会上实在的事业 就没有时候了 故而创办这个贫儿院是一冰夫妻二人真正良心上做的事业 这种用不着的东西变卖几个铜钿教养教养贫儿 岂勿是好事么 诸位善士来买这种东西 亦是一件好事 比之耗费两字是大大不同的 将来这贫儿院倘然能够发达 这创始的大功德 岂不多是诸位的么
    地点:南浔大街德懋弄电报局隔壁本宅出卖
    时间 新历二月十一二三日 (即旧历正月初八九十)三天
    吴兴县徐一冰谨启

    这就是徐迟提到的“毁家兴学”的缘由。徐一冰辞官不就,用变卖全部家产兴办收养教育贫苦儿童的贫儿院,来欢迎儿子的出生。——这样的思路即便在今天,岂是常人能为之的?“新法”的徐一冰对儿子的教育却很传统。
    徐迟长子徐延在《追踪记忆里的父亲》一文中说到:“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他讲他的父亲,我们的祖父的故事,他是一位严厉的父亲,父亲说,祖父经常要检查他的学业,定期叫他来背书,书桌前放有一把戒尺,上面有四个大字'触目惊心',背不出来,不仅触目惊心,更有皮肉之苦。书背得出,祖父也是板着面孔,丢下几块饼干,以示奖赏,是从来不当面夸奖的。所以他对自己父亲的印象是严肃、严格和严厉。不过他也常深情地对我们说,你们多么幸福,我在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了。听得出对自己三严的父亲,洋溢着敬佩和眷恋的感情,但似乎还有某种遗憾在心里埋藏着。 ”
    执教南浔中学是徐迟先生对家乡的亲密“反哺”。
    1938年5月徐迟因战事离开上海赴香港,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他多次以战地记者身份深入前线进行采访,辗转于香港和重庆之间。 1941年10月出版诗集《最强音》,1944年11月出版散文、文艺评论与翻译合集《美文集》。香港沦陷后,他定居重庆直至抗战胜利。
    从1946年到1949年夏天,徐迟回到家乡南浔并担任私立南浔中学教导主任,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徐迟本人是南浔中学的第一届毕业生,他执教南浔中学的三年是他在家乡生活、工作时间最长、也是他人生轨迹的重大转折时期。
    众多来自学生的回忆为我们勾勒出了教师徐迟的精彩风貌。
    解放后曾任福建省委办公厅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的舒风是徐迟的学生,1946年舒风进入南浔中学后,直接受教于徐迟的国文与英文课,而且毕业后,没有升学离开的舒风成为老师的助理员。当时徐迟正在翻译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舒风为老师整理资料。
    工作之余,徐迟在学校里的家就成为学生们的聚集之地。舒风回忆道:“在徐迟住的谷仓的后面也有几间,那时作为密室,陈列有从香港等地邮递来的进步书刊,还有一台高级收音机。……每当周末的夜晚,校园里静悄悄,我们师生便聚在密室里翻阅在那时的环境中读不到的书报,怀着无限向往的激动心情,收听远方传来的电波。 ”
    曾任《湖州日报》副刊部主任的李苏卿在《徐迟先生与我》中写道:“1948年秋天,我刚进南浔中学读初中,学校里有一批文化层次很高的先生,其中包括我们的英语老师徐迟(当时他用了徐商寿的本名),但那时学生们不知道他是名人。在我的印象中,徐先生的个子稍瘦略高,但举止敏捷、精力充沛。他常穿淡色西装,双手老插在袋里,有时边走边吹着口哨,他精通英语,会话流利。常见到他跟学校不远的天主教堂的爱尔兰牧师,边散步边用英语对话。上英语课时,徐先生很少说中文,开始阶段,他用英语问学生,常常使我们目瞪口呆。虽说学生英语不准,但他从不发脾气,总是很耐心地一遍一遍纠正。 ”
    除了授课,徐迟还带领学生一起积极投入体育运动,指导学生排演陈白尘的剧本《升官图》,创办《南浔周报》。对故乡最大的贡献在于,1949年4月30日,徐迟与同校教师孙慎、郑明涛三人步行至湖州联络解放军,在先前与地下党取得联络后,他们找到了解放军某部政委常勇,然后电话通知南浔镇镇长陈国楷、水上警察区区长王志忠,南浔中学校长林黎元,让他们赶到解放军驻地,落实好所有南浔和平解放的事宜。
    1949年5月2日,拥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等重要文化遗产的南浔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一本《江南小镇》道尽了徐迟先生的故乡情缘。
    1989年,徐迟开始用电脑写作长篇自传小说《江南小镇》。 1993年《江南小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作者眼里,故乡南浔是世界上最美的,于是,在《江南小镇》中作者把世界上最美的词汇献给了故乡——他一连用了66个“水晶晶”来形容记忆中的古镇:水晶晶的脚丫船、水晶晶的渔舟、水晶晶的水风车、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宝塔、水晶晶的长街、水晶晶的绸缎庄、水晶晶的酒肆、水晶晶的九曲桥、水晶晶的雨巷……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一百五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一百六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