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月是故乡明【九十八】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国内外专家还在不断探讨深入研究。从民族艺术而言,它证明了我国先民很早就成功掌握了点、线、面的艺术表现方法和绘画法则,整个器皿和构图展示出一种较强的民族时代精神与艺术魅力。从科学角度而言,先民很早就能够利用黏土,经水湿润,塑成一形状,彩绘加工,干燥烧成,整个工艺流程掌握得既熟练又恰到好处,展示了先民开发大自然,利用化学变化创造发明的科技水平。《国宝大观》一书中认为“鹳鱼石斧彩陶缸”堪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相媲美。
后来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如何来到北京,走进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当事人李建安和见证人谭国强均不得而知,经汝州市文史爱好者杨占营先生的考据和查找资料,终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1980年灯节的前几天,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命运出现了重大转机,一个重要人物发现了他的价值,他就是时任郑州市文联主席的张绍文先生。灯节在即,回到家乡汝州(当时称临汝县)的张绍文先生与侄子张天庆一同到文化馆访友。进入文化馆大院,一眼就发现一件古陶器摆放在院中的乒乓球桌面上,他快步走上去,发现上面竟绘有鹳、鱼、石斧的图案。张绍文当即告诉文化馆工作人员说:“陶器上面的画太有价值了。”他当即找人进行了拍照,又命从小喜欢书画的侄子张天庆找来纸笔进行描摹,(张天庆因此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由他仿制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格外逼真,被国内多家博物馆争相收藏),并当场命名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到郑州后,张绍文分别向有关部门领导作了汇报,并撰写了一篇题目为《原始艺术的瑰宝------记仰韶文化彩陶〈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论文。文章中写道:“笔者今春灯节返故乡,在文化馆陈列的这批仰韶文化陶器中,发现了一件陶缸上绘有一幅罕见的原始绘画,非常惊奇,于是进行了临摹、拍照,定名为《鹳鱼石斧图》(简称《陶画》)。”并给予了很高评价,“这幅原始绘画,是一件稀有的杰作。”“那自然生动,无趣无穷的艺术形象,无疑应列入‘神器’中去了。”“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这幅《鹳鱼石斧图》是中国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绘画。”毫无疑问,张绍文是第一个发现“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巨大价值和进行研究的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