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童趣儿【一百四十二】
29、放风筝
风筝估计大家都知道,不仅见过而且大都放过。现在所放的风筝大部分是买来的,而我们小时候大多是自己扎的,有家长扎的也有自己扎的。扎制水平参差不齐,扎得好的与卖的不相上下,最简单的只是两根竹劈子绑个十字叉。糊风筝也讲究技术,要选既薄又结实的纸,一般用红灯笼纸,讲究的可选用萱纸,最不讲究的随便找张白纸或旧报纸往十字叉上一粘完活。大部分风筝呈燕形,燕子的头、双翅、剪尾不可或缺,还可根据个人水平及爱好扎制出各种形状来。纸粘好凉干后,可在上面画出各种图案。做风筝的目地是放飞,要飞得高飞得好,不仅要扎的合理,栓绳也是关键所在。三根线绳栓在风筝上的三个点上,上边两根下边一根呈倒三角形,以变换点位及绳的长短的方式来调节出最佳平衡形态,是否最佳须要反复试放,直至试验成功。现在放风筝多用尼龙线,即结实又轻便,过去哪有这材料啊,大多使用线绳。我当时住在新华路体育场附近,经常和小伙伴们结伴去操场上放飞各自的风筝。但放风筝是不可以在大街上玩的,一是容易出危险,二是一旦风筝挂在树上或电线上,很可能就再也拿不回来了,功夫不全瞎了嘛。
30、扎灯笼
过了大年初一就准备过正月十五元宵灯节了,十五元宵闹花灯,闹花灯当然要有灯笼。走进劝业场,中原百货等大商场,映入眼帘的全是火红的灯笼。鱼灯、兔灯、方的圆的,长的扁的,不停转动的宫灯更是惟妙惟肖,妙不可言。商场里的灯笼虽好可是价钱也贵,一般每个都要一两块钱,对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讲绝不是个小数目,到商场看花灯主要是过眼瘾解解馋,另外还可以灯笼的样子回家可以仿制。扎灯笼比扎风筝要难一些,用细铁丝和竹劈子做框架绑制或焊接成各种形状,水平高的可以做出鱼灯等高级灯笼来。简单写的一般多为方形、圆桶或五角星等形状,灯架最下边的横梁中间必须留有一个1厘米多点的小圆桶已备插小蜡烛之用。灯架外面糊上红灯笼纸或红玻璃纸,灯架上横梁中间栓上根线绳,再连接上一根小木头棍,线绳与木棍的长短可依个人个头大小及灯笼长短而定。正月十五晚上,各自打着自己或兄长扎制的形状各异的灯笼,点燃蜡烛,嘴里喊着:“悠搭着灯笼照小孩儿呀!”,一边跑一边喊一边悠搭灯笼。如果自己的灯笼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赞赏和羡慕,他会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玩够了,蜡烛也灭了,也该回家睡觉了。如想继续保留灯笼,兄长们可在灯笼里接上一个小电灯泡挂在屋里,不想要了就扔掉,明年再做新的。
31、撞拐(脚力)
过去称作撞拐,现在已成为一项正式比赛名为“脚力”。可分成两拨每拨数人双方对抗,或者仅二人单挑也可。比赛时必须单脚着地,左右脚均可,左手扳右脚或右手扳左脚不可分开,另一只手辅助大腿或上抬或下压。双方可用膝盖撞击对方身体任何部位,用力上抬或下压对方的腿,目的是使对方手脚分离,若一方双脚着地另一方即赢得比赛。如果是多人参赛,那就看哪拨先全军覆没了。由于儿童的骨骼尚显稚嫩,力量不足,不宜参加此项强对抗活动,一般适合15岁以上的孩子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