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六十岁说【六十二】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8-30
29694

  郭进拴|六十岁说【六十二】


  留住一声鸟鸣,就是留住一种心情,就是这喧嚣浊世的羁绊中独辟幽径一条,通往灵魂的星空聆天籁,接地气;留住一声鸟鸣,就是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给漂亮颜色的小金鱼换换水,给花竹修修枝,让优雅的心境追赶一下工作的脚步;留住一声鸟鸣,就是在大山深处多植一棵树,多建一个窝,让燕雀归来时不再嘶哑喉咙后绝望而去;留住一声鸟鸣,就是用初恋的浪漫构筑爱的小家,一个气球就有孩子天真的笑声,一朵玫瑰就有妻子欣慰的笑容,与怨怼诀别,与闲适的幸福干杯;留住一声鸟鸣,就是暂时抛弃凡事与旧友,持书坐地一读,把史问今,聆听教诲于溪畔沙堤,欣赏柳钓水月之美,丝弦管竹之韵;留住一声鸟鸣,就是在宽容、淡定的心态驻足青春的脚步,经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常存善念在心头,常留时间承欢父母膝下……今天的一声鸟鸣,穿透了钢筋水泥的坚悋,一如情人的手抚慰我火热的胸口,让我重拾那双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聆听真实如菊的声音,这一声声久违的声音,就像轻盈的天使,时响耳畔,常记心头,清凉我一夏的心空,让我这样一个散淡的文人找回真我,找回快乐……我们倾听着鸟儿们唧唧啾啾地欢唱,在这种温馨和幸福中开始新的一天,实在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儿。这些长长短短、起起落落的鸟语佳音,仿佛天外之音,是那么亲切而遥远,抖落我遥远年代的点滴回忆。马堂村的早晨是在鸟儿的鸣叫声中掀开序幕的。黎明时分,黑夜逐渐淡薄时,第一声鸟鸣,便惊破了山区的寂静。各色鸟儿开始绕着各自筑巢的枝桠或屋檐,跳跃盘旋,嬉戏欢歌。率先醒来的是最活跃的麻雀,这些被称作“家雀”的鸟儿是马堂村最朴素的精灵,在熬过了漫长的黑暗后,成群结队地在竹林的枝桠间,不甘寂寞地跳着唱着,它们细碎婉转的叫声,传递着、洋溢着群栖的欢乐,之后便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儿,便各自吐放着不同的佳音,从四面八方与它们开始了应和。这些鸟声时而来自树端,时而来自地上,时而逼近,时而遥远,树梢上喜鹊发出的是短促而清亮的声音,屋檐下燕子的呢喃有些柔软,白头翁的和声快慢参差,间或夹杂几声低沉郁闷的“咕咕、咕咕”声的,那肯定是斑鸠,也有三两句若有若无的交谈着的,那应该是极具灵气的画眉吧,只有乌鸦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或保持一种姿势,每次开口唱时,也总是重复着一个调子不变,尽管如此,乌鸦的鸣叫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般单调。这样美好的清晨,清脆悠扬的鸟鸣声便将贪睡的人们吵醒,蒲公英在等着燕子,月季花在等着斑鸠,而风信子是最幸福的,几个星期之前它便已经在和布谷鸟一起恋爱了,这一刻我的欢笑声与鸟鸣声融合到了一起,太阳缓缓地升起来,拂过树林,最后落在溪畔的沙石身上,这种有着欢快和明净的美,构成了我最幸福的部分,也成为我生命中无法遗忘的幸福片段。此时读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意识到,自己居然就是在那样诗意盎然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的。 马堂村到处是山林,所以有鸟儿的生存之所,它们在枝杈、房檐下筑巢,繁衍生息,清晨,它们会站在高枝上,一遍又一遍地用婉转清脆的喉咙歌唱着,暮色中,每当炊烟袅袅升起,鸟儿们归巢的熙攘声也传遍了山村。 在马堂村东沈家自然村,有一片千棵以上的千年古橿树、栎树,浓郁苍劲,盘根错节,堪称“天然大氧吧”,我们步入树林,顿时有凉飕飕的感觉。这里还有明清古村落石头房等等。沈家东接柳树沟擂鼓台,西有泉源沟,南靠马寨山,北邻南石河,是一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我的头顶几乎被大大小小的树冠、树枝、树叶盖得严严密密,蓝的天和强的阳光只能零零星星地从很小的间隙中望到,而透过来的光线射到那层层叠叠的树叶上,形成了美丽的光斑,花蝴蝶一般在飞。阳光照耀,头顶上是一层层绿的光晕,那层光晕以下,光线似乎很吝啬,那么明亮耀眼的阳光,通过那厚厚的一层过滤,几乎没有多少能照到地上。那片古树群,它们的根在地的深处盘根错节,在地面上也相互缠绕,根的脉络在整片古树群的范围里延伸,一道道的坎坎坷坷,是生命延续的记录,它们的生命有多久,从这里可以找到答案。我看到那棵老橿树的树根从树干离地面一米高的地方就已经伸开去,那粗壮的根条像老人身体上的经脉,突出在地面上,根须伸得很远,与栎树的根交缠在一起,与榧树的根交缠在一起,与银杏树的根交缠在一起,在地面上打了好几个结,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共生体。是它们的相互依存,使它们抵御了各种自然灾难。那片古树群在这上百年、上千年的生命中,一定会经历几次,甚至几十次、几百次生命的洗礼吧,风、雪、雷、洪水还有火等自然灾害的考验,从那些大树身上的斑驳中,从它们的断枝残柯中可以找到答案,那棵老栎树被大火燃烧过的躯干已经严重佝偻,几乎没有了树皮,可是它没有倒下,树枝上仍然挂满了生命的绿色。那片古树群还是鸟的天堂,鸟叫声此起彼伏,这里“啾啾”,那里“咕咕”,枝枝杈杈间,大大小小的鸟儿飞来飞去,跳来跳去。王海水先生用500毫米的长镜头照相机朝上瞄,在他的镜头里,看得非常真切,色彩斑斓的伯劳鸟、身材臃肿的大山雀,还有长尾巴的山斑鸠都在他的镜头里定格。也就是在古树群尽头底下,是一个小小的村落,零零星星地散落着十几栋石头房子,大多是古旧的老房,屋顶是黑黑的瓦片,屋身也是灰扑扑的,与老树的树身一个颜色。 这些石头房子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图画,内容异彩纷呈,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这里的石头一石一态,一石一画,充满了美意。有的半黄半咖啡色,有的半灰半百合色,有的半白半乳黄色,还有的由黑、白、灰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颜色点缀,在太阳的照耀下都变了颜色,看上去光滑似玉,一摸却十分粗糙,像是用一颗颗沙粒堆积而成。有的石头其形似珍禽异兽,如神话人物,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半个村落都笼罩在这片古树群的树影底下,非常静寂,几声狗叫隐隐约约传来,大概到了午饭时分了吧,几家老房屋顶上的烟囱冒出了淡蓝色的烟雾,在轻风中袅袅婷婷。 其中有一棵矗立在村中的古树,它的树围竟有3米多,高达17米,枝繁叶茂,浓荫蔽天,所盖之地有50多平方米。相传已有千年历史,虽然树干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但仍然生机勃勃。这一棵老栎树,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神树”。据介绍,像这样的古栎树,这里原来有3棵,1958年大跃进炼钢铁时砍掉了两棵,这一棵正准备砍掉时,一位村民突然从人群中冲向了大树,拦腰抱住了老栎树,大喝一声:“谁要砍掉老栎树,就先把我砍了!”从此老人天天守着这棵老树,才把“神树”保留至今。后来,全村的老百姓就全部行动了起来,不分昼夜,轮流守护,誓与古树同生死,共存亡,这才保住了这片古树林。 老栎树就在沈家自然村中心。如果说这里是一个大盆景,那么,大栎树就是这个盆景中不可不看的点缀。毫不夸张的说,马堂村整个景区就像一幅自然天成,形神兼备且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中国山水画。大栎树西的泉源沟,溪水缓缓流淌,明净如镜,附近的神象潭、石钟峰、锦鸡峰、观音洞、香炉峰与周围村舍阡陌构成了绝世田园风光。走到古栎树下,当您在冠如华盖的巨大树荫下,慢慢端详,细细品味。此时,您神清气爽,身心俱静,能够感受到这神灵之树如母亲般对您的安抚和慰藉,深深沉浸在这绿色的爱意和温馨之中,尘世间的忧愁与烦恼顿时消失殆尽。您看着眼前这棵虬根如虹,挺拔苍劲,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树,如同看着一位鹤颜童发、面容安详的百岁老人,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您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命中的风云际会,时间里的沧桑与感动,您可能还会想到很多很多。纯朴的当地村民会告诉您,相传古栎树为唐代所种植,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栎树高达17米,树围3米多,可以投下数百平方米的阴凉。您想,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又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还有那十余米长,一米多粗的贴地横出的树干,如巨人伸出一只力举万钧的手臂,又似一条蓄势待发,急欲腾飞的巨龙。那藤蔓交错的虬枝,那在微风中如珠帘般飘拂的须根,无不使您心旌神摇,产生无穷遐想。古栎树西侧的小河,就是泉源沟。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抬头间,隔岸相望,对面有一幽静的小村落,犹如画屏,民舍几重,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四周奇峰环列,田野飘绿,阡陌纵横。据当地老百姓传说,从前,在这座山北面的一个沟岔上,住着一个靠打猎为生的小伙子,名叫泉源。有一天,源泉在北山坡上打猎,突然,看见山下有一只老虎,正在追赶两个采花姑娘。源泉急忙从山坡上跑下来,一下跳到虎背上,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老虎脑袋被砍落在地上:两个采花姑娘得救了。他刚要回北山坡上打猎,又见从天上落下来个手拿龙头拐杖的白须老头。老头一边笑,一边拽着两个姑娘的胳膊往南山坡上拉。泉源见这两个姑娘刚脱离虎口,又遭到这坏老头子的耍戏,心里一阵火起,大喝一声:“住手!”说完,就一个箭步冲到那个坏老头的面前,夺下龙头拐杖,照着那老头的前额狠狠打了一下,那老头的前额立刻起了个大疙瘩。他痛得大喊一声,放开那两个姑娘,一甩袖子,向空中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六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六十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