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男孩子生性顽皮,到了八九岁,就是人们常说的猫狗都嫌的年龄,概因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喜欢捞鱼摸虾、攀高爬低、抓鸡撵狗等,时常惹是生非,还屡教不改,不仅让人厌烦,就连猫狗也躲着走。那个年龄,我们刚上小学,正处在大集体时代,虽然普遍衣着褴褛,大多赤脚,但困苦的生活仍旧释放着顽皮的天性。尽管长年起早贪黑的劳作,但家家依然缺衣少食,没钱花,更别说零食了,少时的我们便时常钻到山上摘野果解馋,当然,有时也偶尔忍不住偷刨集体的几根红薯,被人发现了自然少不了挨骂或挨揍。那个特殊的年代,自留地极少,都是自家开的荒,允许种少量的蔬菜,以补济困顿的生活。
一天,小伙伴偶尔发现有块隐秘的山坡匍匐着一片豌豆秧,旁边还有三行陌生的作物,开着紫白色的花。随后,又“侦察”到好几片豌豆地,大家兴奋不已。这些地方便成了我们“牵挂”之地。春夏之交,豌豆开始结夹,我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便偷着摘一两个尝尝。陌生的作物也结夹了,我们不知道是否能吃,掰一个,果实扁长,尝了尝,不好吃,作罢,便只摘豌豆。起初,豌豆豆夹薄软,青色豆粒小若芝麻,我们连壳一块儿胡乱嚼了,甚感苦涩,便连吐带骂。过了几天,半饱满时,吃起来脆甜,我们两三个小伙伴便相约早早上学,为的是每人可偷摘一把豌豆。到手后,大家欢喜地比赛用手使劲地捏,发出唧唧的声音,像麻雀欢叫,很动听,继而快乐地边走边吃,没到校就吃完了,甚至连外壳里层薄肉,我们也剥离吃掉。生产队里也种有几片豌豆,看得严,我们不敢“光顾”,豌豆成熟后,通常在过年时磨成豆腐,分到各家各户。年少的我们喜欢炒着吃,嘎嘣稀脆。有些同学兜里时常装一小把炒豌豆向我们炫耀,我们并不眼馋,因为我们有时也能吃到。
有一次,有个同学拿出几个扁长的褐色炒豆来,个大,非豌豆可比,大家都没见过,分而食之,脆香盈口,方知是蚕豆。我忽然想起豌豆旁的那三行陌生作物,豆夹若蚕,定然是蚕豆了。一问,果不其然。
后来,母亲向人要来了半碗蚕豆,种在了门口水塘外坡上,一小片而已。在春雨的滋润下,豆苗破土而出。塘埂兼做公路,是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来来回回,大家总爱看看它,看它椭圆形的叶子,看它开着紫、白、黑夹杂的花,看着它结出蚕状豆荚。成熟后,或煮或炒,可吃出不同的妙处,也成为我们难得的零食。可惜太少,不能常吃,我们便要求母亲来年多种些。母亲苦笑道,不能多种,没地方不说,生产队里不允许啊。话虽如此,来年母亲还真的多种了一些,因为我看到她这次用了一满碗蚕豆。此后几年,兄弟姐妹们偶尔能够吃到炒蚕豆,但每次都很少,难以尽兴,毕竟收获依然不多。
父母育有七个子女,老大就是大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常出现胸痛、心慌、呼吸急促、头昏等症状,干不得重活,走不动远路。但大姐天资聪慧,虽勉强上了几年学,学习成绩却很好,写得一手好字。受她的影响和指导,我们的学习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大姐喜欢吃炒豆,尤其是蚕豆。但那时地少人多,几乎全部种上稻麦或红薯,鲜有豆类,即使有,也是见缝插针般的种在田埂、坡脚等零碎之地,产量低下。母亲在塘坡种蚕豆时,大姐往往跟去帮忙。因为有病,她很早就辍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时也给我们炒蚕豆。她炒的蚕豆金灿灿地,毫无煳痕,又脆又香,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零食。她知道收获不多,每次只炒半碗。
麦黄之时,我们会钻进麦田里摘一种类似豌豆的东西,我们称作野豌豆。数量也少,零星分布,麦苗分蘖时大都和草一起被锄掉了。它的藤蔓顺着麦秆生长,结出的夹细长,黑色,豆粒有豌豆的一半大,炒着吃也很香,只是太坚硬,硌牙。到了秋天,我们会爬到高大且光滑的青皮梧桐树上采下梧桐子炒着吃,味道不错,也很硬。看我们炒得焦煳还半生不熟,有时大姐会来帮着炒,但她似乎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很少吃。看到邻居家小孩子也喜欢吃蚕豆,大姐会毫不吝啬的分给他们一些,他们也都亲热地叫她大姐。后来,各家也都陆续种了少量的豌豆或蚕豆,可偶尔吃一些,令孩子们无比欣喜,觉得世间珍品莫过如此。
像石缝中的草一样,我们在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长。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大姐也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身材修长,长辫及腰,虽衣着破旧,嘴唇发乌,却掩盖不住青春飞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病情却日益加重。平时,都是在赤脚医生那里拿些简单的药,后来,不得已,父母借钱借架子车把她拉到四十多里外的城里看了一次病,据说只是做个心电图,拿了少许药。医生解释道,目前本城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治愈这种病,或许大医院可以。那个年代,农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哪有钱呢?到大城市看病更是奢望,何况这种重病,医疗水平要求很高。没奈何,大姐的病就这样拖着,一家人都陪她痛苦着,也期待着奇迹出现。
1979年秋天的一天,母亲愤怒的质问我们,柜里一碗蚕豆怎么少了一半,谁偷着炒吃了?大姐忙说是她,那天家里没人,大家都上工或上学了,想吃蚕豆,就炒了半碗。母亲没再说什么,只是轻声说,那是明年的种子呢。大姐露出一脸的羞愧。岂料到了冬天,在一个小雪飘落的凌晨,大姐却突然病重去世了,悲痛一下子笼罩着全家,尤其是母亲,更是哭得撕心裂肺。当时,大姐才二十一岁,正值人生好年华,懵懂的我,暗自诅咒上天不公。
第二年春天,又到了播种的季节。勤劳的母亲端出了那半碗蚕豆,却见蚕豆都被蛀空了,虫子变成飞蛾从碗里四处逃散。望着半碗布满虫孔的蚕豆,母亲顿感无语,觉得不能当种子了,便走到门口的池塘边,慢慢的将它们倒了下去。她忽然转身,大哭,哽咽着对我们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你们大姐炒吃了!苦命的孩子啊!此刻,和她一样,我们都想起了可爱可敬却又苦命的大姐,不禁悲从心来。
自那年起,母亲有很多年没再种蚕豆,我们也很少再吃蚕豆。
时过境迁,早已今非昔比。时下,物质丰富,可谓应有尽有,人们衣食无忧,生活充满了欢乐。遗憾的是,母亲已于前年冬天故去,让我未能很好地尽孝。尽管时光飞逝,转身已成暮年,但我的记忆不老,时常想起那半碗蚕豆,想起大姐,想起母亲,也感慨世事沧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两棵大柳树
下一篇我家有猫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