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记 河南省曙光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建志
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引子
2009年7月3日。
首都北京。
人民大会堂。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颁奖盛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披上了节日盛装的人民大会堂,那金碧辉煌的国徽在闪烁,五颜六色的彩旗在迎风飘动、飘动……一辆挨一辆的小车开过来了,车子排成了一列长队。
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自强模范来了……
他们簇拥着步入闪光发亮的长廊,在舒适豪华的大会议厅里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在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身穿蓝色西装,胸戴大红花的汉子走上了主席台,他两片厚厚的嘴唇,机动灵活的大眼。他仿佛是靠眼睛和耳朵来感知一切的,能用最恰当的语气、手势和表情控制听众。他双手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全国自强模范”那大红的证书和金光闪闪的奖章。
如鼎沸腾。
镁光闪闪。
历史记下了这一瞬间!
他走过的那条壮阔恢弘的风云之路,通往遥远的地平线,一眼望不到头,似长虹,像巨龙,横空出世,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
那祝捷的锣鼓在响,鞭炮在响,龙在腾,狮在跳,人在舞,旗在飘……
他走过的创业之路像一条满载花朵、歌声、笑语的大河,腾起了一道道彩色的波浪。一路彩灯,一路战鼓,一路豪情,一路凯歌!
此时此刻,站在首都北京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这位来自中原名城平顶山的铁汉子的双眼湿润了……
他的喜悦,他的兴奋,他的欢笑,他的苦恼,他的眼泪,他在创业征程上经历过的风雨、泥泞,他艰难跋涉过的事业的悬崖陡壁,他命运的危舟勇猛撞击过的激流险礁,他的劳累,他的爱情,他的智慧,他的意志,他的精神,他的襟怀,他的坎坷,他的影响,他的贡献……现在都悄悄地退后了,变成了色泽模糊的背景。
哦!背景,那和他的命运连成一片的背景,映出了一条——
风雨创业路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他叫董建志,1960年出生在豫西古应国的北滍村。
幼年时,家里一贫如洗,8岁时因外伤性骨髓炎并发败血病,使右腿终身残疾,并欠下近万元的外债。在灾难和贫穷的双重挤压下,他不屈服、不认输,决心用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1976年,他高中没上完就到宝丰卫校学医,后回乡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街坊邻居谁有了头疼脑热他总是早喊早到,晚喊晚到,小病小灾扎个针、拔个火罐、要个止痛片,他一律不收钱,需要打针吃药的,该减得减、该免得免。村里有个叫宋跃如的老人,长年有病已无钱吃药,家里把后事都准备好了。董建志得知情况后,免费为他治疗,并用自己最好的“能量合剂”给病人静注。结果奇迹出现了,老人康复后又活了5年。董建志兢兢业业、慈善行医,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由于他口碑好,医术好,董建志被调到乡卫生院当临时工。当时,他的职责是司药,可他却拖着残疾的右腿,把分发报纸、到扫卫生、提茶送水等杂活全包了。乡卫生院有个小食堂,年年赔钱,陪得没人敢管伙。院领导看他踏实能干,试着叫他去管,他二话没说,就到食堂。他分析食堂赔钱原因,主要是吃饭的人太少,买的菜太贵,管理不到位。针对这些情况,他通过努力,把乡粮管所等几个单位的职工都拉到这里搭伙,他自己又骑着自行车到集市里买菜,再加上严格管理,不长时间,食堂面貌大变,大家都说吃得好,一年下来还赚了700多元。他把这钱买成油分给搭伙的人。时过不久,乡医院精减人员,三个临时工要裁掉一个,其余两个以后可以转正。当时,按他的基本条件和工作成就,绝对不可能裁掉。可是,余下的两个女工当中必然要有一个被裁。董建志知道这两个女工的家境都很困难,裁下去以后怎么办?他思前想后,决定自己退出竞争,把这次招工机会让给别人,自己选择下海经商。
1982年回家之后,他东跑西借,筹集2000元,率先在家乡办起了个体印刷厂,一干就是10年。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这期间,他拖着残疾的右腿,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买设备,进原料,跑客户,使小厂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在他的直接带动下,生他养他的北滍村印刷专业户发展到50多家,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印刷专业村,许多村民都走上了致富路。当大家都轰轰烈烈走印刷致富道路的时候,他又着眼本地“煤化工”资源优势,经过市场考察,他又办起了一个生产录丁胶粘合剂的化工厂。由于市场看得准,质量过得硬,生产的产品很快便打开了省外市场,他也成了响当当得农民企业家。致富后他时刻不忘众乡亲,右邻右舍、孤寡老人他倾囊相助。他家的小客货供全村使用,谁家娶媳妇、打发闺女、送病号,随叫随到,分文不取。
1990年,董建志被聘请为金地印刷厂厂长。金地印刷厂原是集体企业,当时只有几间破厂房,几台旧机器,职工十几人,固定资产不足20万元。厂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上任后,董厂长决定要引进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并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为经营理念,使企业不断壮大。当时,为了解决资金困难,他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购置设备,把自己的汽车让厂里无偿使用。在董厂长的领导下,金地印刷厂开始出现蓬勃生机。可是,挫折也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他担任厂长这十多年,工厂遇到三次大搬迁。1991年印刷厂地址出于煤矿塌陷区,因地基下沉不得不迁往南环路;2002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又迁往建设路西段。2003年,由于不正当竞争,金地印刷厂落标了,董建志在日记中写道:
建志心感
〈人生三步曲〉
做人难
我是钢铁儿
我也很想哭
说好不能做生意
咋也没有主心骨
说好不争什么官
咋也想当臭干部
我也傻来我糊涂
走上生意糊涂路
生意场上无情义
叫我为人怎么处
我想我思别无路
还是回家卖红薯
红薯叶子当酒菜
迷迷糊糊享清福
咱们回家吧!兄弟!
知识是财富
人生路血泪铺
你哭他哭
吾更想哭
做官难来生意更难
成功需用生命下赌注
咱们仔细算个帐
成本好比大海洋
好比海水苦
思思来也想一想
来世我也苦读书
二十多年吃小苦
学个什么博士后
走上科技致富路
省得东求爷来西告奶
活个百岁老人无后顾
闭上双眼享清福
百岁以后,到马克思那里报到…
知难而奋进
泪擦干振旗鼓
黎明过后迎日出
迎来曙光东方红
百业兴旺印基础
建志生来天不怕
野劲牛劲干劲足
从新踏上长征途
从小算命性格强
处处都有贵人助
以仁为本善待人
扎扎实实干事业
十字路口有灯绿
胜利靠骨气
辉煌是属于我们的!
特别是2006年6月,刚刚使用四年的厂房,因城区修路,被限期搬迁,这给厂里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600万元之多。这时又恰逢厂里面临参加省里招标,怎么办?工厂往哪儿搬?全体职工心急如焚。经过反复做工作,他让爱人丁娥把自己创办的占地十几亩的养殖厂腾出来,无偿作为印刷厂的搬迁新址。养殖场饲养规模每年可出栏生猪5000头,当时有70头母猪,1300多头小猪仔,忍痛转卖。2007年,2008年正是猪价高涨时期,据侧算仅此两年,他家的损失就达120多万元。紧接着他拖着残疾之躯,咬紧牙关带领全场职工不分昼夜,风雨不停,建厂房,拆设备,高安装,不到一个月时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新厂奇迹般的竣工,顺利完成搬迁,并在全省招标中以领先优势一举中标。企业度过了难关,而他却病倒住院了,瘦了十几斤,全场职工无不感动得落泪。
董厂长告诉笔者,2006年8月,因平顶山新城区改造,他们的厂房限期搬迁,这不仅给他们厂带来了600万元的经济损失,还直接影响到他们厂参与的河南省地方税务局票据印刷招标工作。一时间,广大职工心急如焚,茫然不知所措。在这时,市残联理事长宋岚等领导同志来了,她和职工们围坐在一起,讲大局、讲形势,帮助我们出主意、想办法,从而稳定了职工的思想,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他找政府领导,找有关部门,在很短时间内,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新厂建设用地、拆迁补偿问题。搬迁时,市残联又协调一些单位,出车百余辆次,使工厂在最短的时间内搬入新厂,恢复生产。最终,他们厂以领先优势中标。2007年,他们厂的生产任务增加,周转资金短缺,全厂职工筹集资金仍不能解决问题。市残联得知这一情况后,帮他们找银行协调贷款,很快解决了资金问题,保证了他们厂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目前,他们的业务已扩大到甘肃、陕西、四川、新疆等省自治区,并深得用户好评。
省残联副理事长李国成专程到他们厂调研,得知厂里生产任务“吃不饱”时,他就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向省残联理事长通报。省残联理事长李玉德非常重视,很快以省残联名义给省地方税务局发去了推荐函,请省地方税务局支持照顾福利企业。省地税局局长赵亚平接函后,立即派人到他们厂了解情况,并关切询问他们厂残疾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厂里面临的困难。很快,省地方税务局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我厂的问题,最终决定“特事特办”,为他们“开小灶”,增加600万元的生产任务。
意志是实现宏图大略的基石。董建志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用强者的铁腕,使得上下左右角角落落都抖动起来。严密的管理制度,各种各样的岗位责任制相继确立……
他像一位高明的演奏家,巧妙地拨动了一把残破琴,并使每根弦都发出了有力的震颤,在创业之路上展开了——
背水一战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
也要在关键时刻又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
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艾青
董建志五十挂零,中等身材,精明能干。黄皮肤,黑眼珠,眼轮罩着黑晕,眼白网着血丝。因为劳累缺乏调理花白了头发。他口齿晴朗,音节急朗,音节急促,铿锵有力。却又感到干脆果断,咄咄逼人!
通过几天的接触,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叫我“郭兄”,我称他“董弟”。他的确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爱有恨、有血有肉的人,他爱母亲、爱妻子、爱子女、爱职工、爱事业,即是运筹帷幄的将军,又是冲锋陷阵的士兵,即是横刀立马的战将,又是激情澎湃的诗人,他有着农民一样的憨厚,母亲一样的慈祥,父亲一样的威严,又有着儒将风度和大丈夫的气概。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反复掂量之后,我心中对自己说:主编们不是让写个“叫响”的企业家吗?有了就是他了!
曾经荣获诺贝尔文学大奖的美国大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他篇幅不大而最为精彩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描写了一个古巴渔民连续八十四天捕不到鱼,好不容易逮到一条大鱼,却被鲨鱼吃掉。老渔民与鲨鱼展开了一场英勇顽强的生死大搏斗,作品体现了不怕失败的“硬汉子”精神。作家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地展现出人的命运。他是队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为难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故事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在我们眼前渐渐展开,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细节积累起来,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不知道董建志是否也看过《老人与海》这本书,但是我从他身上,也看到了《老人与海》中的那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硬汉子”精神。
在董建志身上,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深夜,长安大道上不时传来汽车鸣笛声,还有马达轰鸣声。
董建志在新厂区徘徊观望,他毫无睡意。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在一艘船上,这艘船随着动荡不定的港湾,还是驶入破涛汹涌的大海?何去何从,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他。但是,砍断缆绳的板斧却在他手中犹豫着。
此时,他耳边仿佛听到了一种声音,飘过了一阵微风,使他的心神为之一颤,他仿佛看见天才的探险家哥伦布站在船头上,在无望时发现了船头前飘来的海藻和一些漂浮物,希望霞光又在眼前升起……
对!时不待我,只有拼搏才有出路!
要锐意进取,就要承担风险。哥伦布的功绩不仅在于穿越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主要意义在于它有百折不挠的探求精神。
歌德这位世界著名的诗人在他史诗般的著作《浮士德》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命运赋予了他一种精神,这精神不断向前猛进”。
董建志就是这样向前猛进!
第一个吃蟹的人,开始有人说他是疯子,他不怕,结果才有后人的美味佳肴。
无畏的开拓者,如果惧怕脚上的鲜血,也就不会有后来平坦的大道。有人总认为改革家们捞到了什么,他获得的恰恰是相反。如果说有收获的话,他的智慧树上结满了牺牲。
改革者的生命在于搏击,在于引起争议,有争议才有前进,没有争议的男人就不是男人。要讲贡献,这就是贡献!
如果一个创造者争取的是一种结论,是他生命的终结,讲改革者,他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开拓!
正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
不想太久的沉默,
才有这相同的坎坷。
希望很美却很遥远,
创业艰难却很精彩。
不会太久的停泊,
风雨兼程别无选择。
大起大落才是潮。
大浪大潮才是海。
用一生的精力去拼搏,
风雨同行唱成壮美的歌!
工期要打乱了董建志原来的计划。
他原来和厂家订好的电杆、灯具、电器等供货合同就要作废。他立即安排材料人员,兵分几路到供货厂家说明情况,要求修改供货期,还要保证质量。
厂家不干了。说:“你要牛儿快点跑,还要牛儿不吃草。都成你的事了。不行!你要更改合同,要付违约金,要加加班费……”
董建志心一横:“为了工程加就加!”他一边按要求付款,一边派人在加工企业坐阵指挥,保质保量,按期供货。
人员不够,他当机立断就地雇佣民工,掏高价工资,不惜血本。
这个困难克服了,另一个困难又冒了出来。市残联的一位领导曾说过“有困难找小董。”过去的小董克服的困难无数。
然而,今天的老董也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没有心灰意冷,他正扬鞭催马,壮怀激烈,在充满坎坷、风云多变的创业路上奔波着,拼搏着!
如果没有胆识,遇到困难就示弱,就不是董建志!
如果有了压力,就弯腰屈膝,那就不是董建志!
如果碰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那就不是董建志!
董建志有骨气,泰山压顶腰不弯!
董建志是好汉,迎着困难向前!
堆积如山的困难,重重叠叠的矛盾,决定了这场战斗是一场攻坚战!
董建志说:“既是攻坚战,就有障碍,有险阻,有代价,有牺牲。但我们必须承受这一切。我们只有跨越这些障碍,才能前进,我们也只有打赢这场攻坚战,才能生存和发展。除此别无选择。我们只有背水一战!犹疑、徘徊,只会使矛盾更加尖锐,问题更加恶化;早一点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我们才能早一天迈开前进的步伐!”
攻坚战打响了!
那是每一秒钟都会流下建设者成吨的汗水的日子啊!
那是每一分钟都当做24小时使用的日日夜夜啊!
“献青春共树丰碑,金地人再创辉煌!”
“今日辛苦我一个,明天造福全社会!”
“双肩担负金地人热望,两手锻铸金地明天!”
……
这是他们的口号,也是他们的心声。
烽火四起,焊花飞溅,吊机轰鸣,立体的工地终于拉开了大决战的序幕。
六七月份,正是热浪滚滚,搏杀在各个战场上的包括施工、配套、设计、协作、监理等单位的建设者们,硬是以超人的毅力,创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保证工程沿着指挥部的计划向前挺进。
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和希望同在。董建志用新思路、大手笔,用大气魄、高起点、快速度、大跨度的施工方案,在新厂建设搬迁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前沿”、“桥头堡”的位置,以超常规、跳跃式的战略战术,打攻坚战,展现金地人的雄风英姿。
一位市领导握着董建志的手机动地说:“只有金地才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这项工程啊!”
这需要何等宏大的气魄和胆识啊!
一些人免不了发出疑问,一些人免不了暗暗担心。
的确,疑问和担心都是有道理,设计方案怎么那样快就完成了?施工队伍怎么那样快就完成了?建设资金怎么那样快就到位了?厂家设备供货有保障吗?一个月难道真能完工吗?
一些外国人总说中国办事效率低,我们也似乎习惯了慢慢腾腾的小脚走路。但新的时代,已不容许陈旧的思维方式继续滋长蔓延,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走高速发展、高速建设的新路子。值得庆幸的是,金地人在他们旋风般的董事长董建志带领下,也视时间如黄金,视效率若生命。
于是,我眼前的特写镜头回转到了公元2006年7月1日“定格”:一群金地的热血男儿们,正在顽强地拼搏、追杀,那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特殊战斗——
喧闹的人潮车流,惊散了漫天晓星;飞舞的彩旗横幅,给郑新高速公路上的上空涂上了抹抹彩云。
工程进入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今天是金地人大喜的日子!
今天使他们最盛大的节日!
今天,对于每一个金地人来说,其所表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年号本身!
赤日炎炎,千里流火。碧蓝的天空里,多多白云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也许是被那火红的太阳蒸化了。路上的石子,闪烁着灿烂的光芒,照得人们睁不开眼睛。路旁的柳枝好像被晒懒了似地挂在树杆上,一动也不动。天像下了火一样炽热,空气也凝固了,像要烧着了。人们的心脏在激烈地跳动,学业仿佛越流越慢了。
在平顶山新城区的公园里,雪松翠柏,傲然挺拔,花坛相牵,犹如珠串玉莲,湖、桥相映成趣,留错金缕,花舞倩影碧波粼粼,扁舟浮摇,亭台楼阁,依地就势,厢廊对称,参差交系,猴山奇峻,鹿鸣呦呦,喷泉吐银柱,金鱼布方阵,孔雀开屏,令人心旷神怡。那湖水散发出清新湿润的气息,小桥、碧波、垂柳和飞檐,和谐地构成了典雅的词境和诗意……身着五颜六色的羽翼衬衫丝绸裙姑娘们,向人们展示着飘逸、洒脱的青春美。湖面上,一只只游艇任意荡来荡去,双桨拍打着水面,涟漪一层层散了开去,远处飘来了清脆甜润的歌声。下了班的市民们来这里漫步、休息、观赏、游览,尽情享受着生活的香甜和快乐……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董建志带着他的一连苦战了20多个日日夜夜的弟兄,正在烈日下冲刺……
搬迁新厂的工程牵动着他们的每一颗心!
董建志带着他的几员大将,逐个灯杆、逐个底座、逐个台机器进行巡察。他们如同大战前巡视战场的将军,但他们的脸上即刻有将军的冷峻凝重,又飞扬着诗人的激昂亢奋!
他们来到现场,面对面地指挥这场战斗。董建志对着在场的职工们说:“我们今天就要实现全场搬迁,现在是决战的时刻,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要高质量、快速度、低消耗完成任务——靠谁?靠你们啊!”
说着说着董建志提高了嗓音,激动地说:“我谢谢大家——你们辛苦了!”
在场的工人听得鼻子发酸心中发烫,他们知道他们的董事长累病了,他瘦了,一下子瘦了十几斤——全场沉默了,一般弘大的情流在无声地交流——官之情、民之心交融汇流如滔滔黄河,他生发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真真可以排山倒海,还有什么力量比这个更伟大更值得赞颂的呢?!
“同志们!现在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时不我待,我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你们身上!大家要齐心协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大山为之一惊!
沙河为之一惊!
太阳为之一惊!
历史将在这里开辟新的篇章!
攻坚战打响了!
董建志带领的一群热血男儿,冒着三十六、七度的高温,以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的气势,在冲锋,在攻关……他们爬高上低,用血肉之躯在和时间赛跑,这需要怎样的意志和毅力?需要多少娴熟过硬的技艺和本领啊!
董建志几顿没顾上吃一口饭,亲临一线,始终和工人们同甘共苦,他运筹帷幄,决断千头万绪,镇定自若,指挥有条不奚。他在指挥着每台机器的调试工作,紧张而有序。
这种姿势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由张思德站到白求恩,由雷锋站到焦裕禄,由井冈山站到延安,由延安站到首都北京,站成了一代共产党人的风范,这种风范光华灼灼,闪烁着人类道德中最珍贵的品质。
他的弟兄们穿着统一的厂服,在新厂区形成了一道美丽壮观的风景。
有个同志受伤了,热汗流到伤口处,一阵阵钻心的疼痛,但他咬咬牙,没有后退半步……
战争年代的黄继光看到敌人疯狂地阻击着我部队向前推进,挺身而出,拿着几颗手榴弹冲上敌人碉堡,当子弹打完,手榴弹用完,最后用自己跳动着的胸口顶着了敌人的抢眼,使大部队冲了上来,消灭了敌人。我们的英雄黄继光同志却光荣地牺牲了……
战争年代的黄继光倒下了,而和平年代的黄继光却在一个一个站起来了!他们把千难万险踩在脚下,不轮班,不论点,不计报酬,没有怨言,默默奉献。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冲刺,所有机器终于调试成功!
大家忘却了疲劳,忘却了伤痕的疼痛,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工地上一下子沸腾了!
董建志望着这动人的场景,热泪止不住涌了出来!
多好的工人啊!
炽热的天,灼热的地,比不上金地人火热的爱。正是这份深情厚爱,正是以奉献为核心的金地精神的强大凝聚力、爆发力,才是工程能按时竣工。
啊!金地人,我们时代的骄子,我热烈地赞美你!你用一种倒转乾坤的魔力,创造了撼人心魄的神话故事,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你们不在困境中退却,却在艰难中崛起。你们以创业者的胆略、气概,同时间争夺,终于把神话变成了现实。
为了这一天,几位老职工的头发又白了一大片;
为了这一天,几位中层领导的“踢死牛”千层底布鞋又穿烂了几双,他们的双脚都是被汗水泡烂了;
为了这一天,一位工程师的头发又掉了一大片,显得更光更亮可;
为了这一天,有的舍弃了与亲人的团聚,有的推迟了家中盖房的工期,有的隐瞒着病情,有点扔掉了病单条,有的顾不上病卧在床的高堂老母,有的来不及照料年幼的孩子,失去了一次次花前月下的密语……正是凭着这个坚忍不拔的信念,他们一路征程一路辛苦,留下了催人泪下的故事。
他们正是靠着胆略、才干和品格,才创造了他们的“金地精神”,塑造了他们的“金地事业”!资金难,他们成立资金攻关组;管理难,他们突出专精严;占线长、任务重,他们走出去,请进来,取百家之长,攻克技术难关。
我从那环环相扣、紧张有序的劳动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堪与“深圳速度”相媲美的“金地速度”。
金地人,能干成大事!
金地人,有壮志雄心!
金地,我们时代的神话;奇迹,出现在中国的奇迹!
金地新厂是董建志率领的金地人树起的一座丰碑,金地人创造了你,他们便不会忘记你——你将永远昭示后来的金地人!
金地人这一代的人们会对下一代说,是我们创建了新厂区!孩子们,你们将如何?
市委一位领导视察完后,感慨万千地说:“了不起的工程啊!”
董建志带领的金地人在大地上写下了不朽的史诗!
这是一卷浩繁的史诗,他书写了金地人的气魄、才干;他书写了金地人的无畏精神,他证实了金地人的力量完全可以顶天立地,排山倒海。
——金地人的事业万岁!
或者是阴阳兼备,刚柔相济的古老文化的无形熏染,在董建志身上不仅有铁骨铮铮的一面,亦有柔情脉脉的一面。
他用满腔热情唱出了一曲慷慨激昂的——
大爱之歌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呼唤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依然会珍惜。
——《感恩的心》
世界上有些坚强的人,他们自己既是燃料,又是火种。他们可以很容易的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儿另一些人却不然,他们自己是燃料,有发出光喝热的可能性,但是,他们自己不是火种。他们只是木柴或煤块,需要有火柴或打火机把他们点燃,然后,他们才可以生热发光,而燃烧,而产生力量。
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火种,去把自己引燃,而自己却缺少使自己燃烧的力量。
于是,这“火种”就成为一些人成功的必须 ……
这“火种”可能自动地来,但多数时间,需要我们自己去找。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散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仍至无数倍的热量。
董建志既是火种,又是燃料。他认为要提高职工的“燃烧值”,领导者首先得是一团无所不融的雄性烈火。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保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兴旺局面。
现在心里学研究表明,即使工资、奖金、福利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得充分,也只能调动一个人工作能力的百分之六十,另外百分之四十则有待于领导者去挖掘引导。明智的企业管理者懂得,要经营好一个企业,得依靠全体职工的全部创造力,首先要让职工感觉到:这个企业值得爱。
董建志说:“爱你的职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理解、尊重、体贴、帮助人,对于企业管理者自己不能孤立视为个人美德,而是优秀企业家应具备的必要素质。
董建志把全公司职工都放在了自己心坎上。他认为全体职工都是自己亲爱的同志,没有远近、亲疏之分,他们的工作都应支持,他们的困难都应解决,他们的生活都应关心,从来不能有整人之心。他常常地谈起一位领导的一句话:“世界人口几十亿,我们能在一起工作是缘分。”要一碗水端平。要搞好工作,需要人去干,人是发展生产力的心脏,在经济建设中,作为劳动力的人处于主体地位。因此,经济发展的速度,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的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是有理想、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要开发人力资源,除了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外,还必须注意开发人的精神资源。
董建志说:“职工是企业永恒的主体。一个企业,再穷、在困难,只要能创造人与人之间温暖、信任、尊重的气氛,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前途,有希望!只有舍得感情投资,才能换来凝聚力呀!”他信奉的一条规律是“无情的管理,有情的操作”;他总结出“大会表扬,电话批评”的工作方法。董建志向我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闪着机动的光芒。那光,映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董建志在厂里开办了“职工之家”,办起了黑板报、简报,把好人好事及时宣传出去,吸引得当地的老百姓也成群结队来看热闹。每当夜幕降临,这个远在闹市区的“职工之家”里,彩灯烁烁,欢歌阵阵,在婉转悠扬的华尔兹乐曲声中,一对对曙光印务职工轻摇身子,翩翩起舞。董建志还经常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比赛,买来了足球篮球,在空地上装了球篮,运动场上龙腾虎跃。还举办拔河比赛,他亲自在场上当裁判。他把一些民间的艺术活动组织起来,在这僻静的地方组织这样的活动,可想而知人们喧闹到疯狂的程度,有时不得不叫保安来维持秩序。各种艺术形式如春兰秋菊,各擅其长。曲剧、豫剧、曲艺节目如春风吹面,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清新的时代美感,唤起了职工对这些乡音的喜爱。他们说唱兼备,风格迥异,有的轻松移步,表演自如,眼神、唱腔、响板同时做起,韵律谐美,字字传神,令人拍案叫绝。整个演出,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意趣横生的活泼节奏;既有粗犷、奔放、高亢的朝气,又有委婉、动情的优美旋律,丰富多彩,人才辈出,如朵朵奇葩,清香悠悠,拂人心脾,令人心醉,流连忘返……
董建志把职工当亲人,当朋友,尊重职工,依靠职工,处处事事想着职工。这些事情也许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一片片绿叶和一朵朵红花才编织了人们心中的春天。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使生命充满了活力和创造。
现在他们厂116名职工中残疾职工就有46人,其中有8名职工为失去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他们每天不上班,厂里按月发工资,并为他们足额缴纳各种社会保障金,以保障他们终身没有后顾之忧。
董建志作为残疾人,始终不曾忘记关心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我有一个馍,要让残疾人吃半个”是董建志的一句名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更是这样做的。1998年,他得知母校平顶山市第十中学初二学生徐慧娟患白血病,自己先拿出3万元,并以同学联谊会会长的名义,发动同学、校友、社会捐款16万元,挽救了这个孩子的生命。按到残疾人生活困难,他总是尽力给予帮助。多年来,他帮助、资助过的残疾人、困难户、贫困大学生有数百人之多,资助金额30多万元,为省助残济困总捐款70万元,省白内障复明工程捐款30多万元,为市、区残联、慈善机构捐款30多万元,,累计捐款160多万元。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厂里职工捐助了5万多元。2008年经厂长董建志提议和全职工同意,把金地印刷厂30%的股份(1500万元)已捐赠给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以支持白内障复明工程——曙光行动。
董建志创业自强,关爱弱势群体;但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自立自强。他在厂里城里了残疾人创业培训领导小组和专职机构,亲自担任组长,并被市残联确定为残疾人培训实习基地。几年来,他以罗斯福、贝多芬、张海迪等成功人士的事例和自己创业的感受为题材,在厂内外讲课近百场,极大地激励了残疾人健康向上,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参加培训的残疾人达1500多人次,现已有60人自主创业并带动安排近300残疾人就业。
十多年来,董建志带领广大职工艰苦创业,用热血和汗水浇铸出一个现代化的福利印刷企业。但他没有满足,他有更大的目标和追求。目前,他正在筹建山银豆绿色饮品项目和残疾人福利院,决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进一步发展现自身价,用自己的残疾之躯,谱写出更加撼人心魄的自强之歌。
董建志那一串成功的数字是用意个爱字写成的。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爱;爱河从横,爱河奔腾,爱河激荡。
有人作了精辟的归纳;爱就以个字。这不,一个字就显得非常博大了。
爱是一种很独到的思想体系。爱是喷发型的。直射式的,曲里拐弯的,不专一的爱,那根本就不叫爱。
爱,是冬天里的暖流;是春天里的阳光。爱,是夏天里的清风;是秋天里的金黄。
董建志有个好妻子,她叫丁娥。她和与他大两岁的建志是高中时的同学。他们相识、相爱,终于结成了风雨同舟的伴侣。
人生似花,而爱便是花的蜜。尽管她的工作也很紧张,但她从未忘记自己做妻子的责任,生活上更是对建志体贴人微。为了不分他的心,让他安心工作,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挑起了全部家庭重担。许多对外联络,复信、发电报等杂务,她都主动承担了起来。几十年来,他们患难与共,有苦同吃,有罪同受,同饮苦酒,共度难关。她在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做了他坚强的精神支柱啊!
建志是个工作狂,对事业如痴如醉,他和企业难解难分。丁娥宁愿自己穿旧衣,喝稀饭,省吃减用,节衣缩食,也要省下钱,毫无怨言地支持建志的工作。丈夫为了事业,成年累月四处奔走,不得不将每一个人都渴望的家庭幸福也奉献出去了。他正是在妻子深深的默契和无怨的辛劳中赢得了一份最宝贵的自由——献身的自由。他无需为千头万绪的家事牵肠挂肚。当一个人把整个生命的光和热都投入事业的聚焦点时,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难道她不希望丈夫回家团聚,常在自己身边吗?不!她是个有知识的女性,当然她也想和丈大一起过甜甜蜜蜜的美好生活。但她爱丈夫,更爱丈夫的事业。她心目中的丈夫,应该是个顶天立地、有所作为的男子汉大丈夫,而不是整天围着孩子妻子转圈圈没有出息的丈夫。丈夫工作顺心、有了成绩时,她比丈夫还高兴;丈夫工作失利,遇到烦恼时,她比丈夫还焦急。她支持他,鼓励他,为他和他的事业默默奉献着……
丁娥深知丈夫是个没有半点虚伪、宁折不弯的硬汉子,他太挚爱他的事业了,以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风云中,他还保持着一颗过于质朴的童心,把复杂的事情理解得过于简单。她就安慰他,劝他想开点,看远点,鼓励他不要为此一蹶不振。
他每次出远门,她的心也跟着他走了。她一次又一次借故来到他身边,给他送来了温暖和希望,她还精心照料他的起居、饮食,一天到晚问寒问暖,端吃端喝,吃饭时她总是尽着他,让他吃好吃饱,让他吃稠的,自己喝稀的。她对他情深意笃,他是刻骨铭心的。他的企业,他的事业,饱浸着她的血汗、泪水与愁苦,他怎能忘怀呢?他,对她的笑靥,她的倩影,她的为人,是魂牵梦萦,难以磨灭的。她,多年来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一种珍藏于心底的“陈酿”——贮之愈久,便愈浓烈,愈香醇。于是,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对事业更加执着地探索和追求。
董建志不向命运低头,他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终始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不是尾声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冯雪峰
董建志是一个忠诚的人,对学习的忠诚,对父母亲的忠诚,对爱情的忠诚,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构成了他的道德人品,高尚纯洁,闪闪发光。
我能准确地把握他吗?我能以我的理解去勾勒出他整个不轻松然而又从没有屈服过的面孔吗?
我不想把他写成一个刀枪不入,呼风唤雨式的企业家,他的领导才能已经以他的成绩即共和国土地上的一座现代化的曙光印务做出了证明。是他本人的素质及给予他这种素质的坎坷经历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便还他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形象,让他汇入中国企业家的队伍中。
董建志成功了!他把一个资产不足20万元的小厂,发展壮大为固定资产5000万的现代化专业印刷企业,并成为河南省财政、地税系统票据印刷定点单位。金地印刷厂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资质,先后被授予河南省“重合同、守信誉”企业、河南省“残疾人之家”、河南省技术创新诚信百优单位、市“九五”、“十五”扶残助残先进集体。2006年代表河南省参加中国首届残疾人企业成果展,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福利企业”。身残志坚的董建志,也因此而声名远播、屡获殊荣。1998年被平顶山市人事局、市总工会授予先进工作者,2001年、2006年被平顶山市残工委授予“九五”、“十五”全市残疾人自强模范;2007年在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共建和谐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人物。2007年和2008年被评为省、市“十大自强残疾人士”并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评为“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家”。2009年7月,中残联主席张海迪亲切接见董建志厂长并赠书。同月,董建志厂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受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0年8月,董建志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董建志矢志不渝,不屈不挠,领着企业奔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他依靠企业资本积累。并通过职工集资、社会融资等筹借资金,先后购置了“北人富士”、日本“官腰”等四条现代化生产线,配套加拿大“创世”电脑喷码系统、日本UV系统及相关装订、包装配套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使企业面貌大变,生产能力一年可达1.5亿元。他着力探索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并全面推行岗位、制度、程序、信息管理体系,现已发展成为全省一流的专业化印刷企业和省财政、地税票据定点印制企业,业务已扩大到新疆、甘肃、陕西、四川等省,深得用户好评。
踏平坎坷成大道,矢志创业三十年。董建志成功了,但他并没有满足,他已经在本地区创办了曙光印务有限公司、园林绿化公司、投资担保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山银豆绿色饮品项目和孤儿收养院正在加紧筹建中。他还决定在平顶山开办30家绿色食品专卖店,每个店再安排3个残疾人,专营用小石磨磨出的不上化肥的小麦面粉和手工饺子、面条。他决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进一步展现自身价值,向集团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安排更多的残疾人就业,用自己的残疾之躯,谱写出更加撼人心魄的自强创业之歌。
不为人知时,他像普通人那样普通。
一旦为人所知,他便比普通人多了一段传闻。
他默默奔波,艰难跋涉,混迹于茫茫人海。他那疲惫的身影,蹒跚的脚步,稀疏的头发,熬红的眼睛,成串的汗水,还有满腹的心思,一日又一日,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默默开拓,无怨无悔,拼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头,那满墙壁红灿灿的锦旗、获奖证书,金黄色的大字潇洒地囊括着开拓者的功绩,它是象征,是抽象;玻璃框里那一个个闪光的金杯看似沉重,却又无法把千言万语的赞誉之词全部铭刻在上。这是丰碑,是干事创业的实干家的手才能捧得起的财富!
企业家的谋略、政治家的胸怀、外交家的风度、艺术家的眼光、作家的激情、工程师的严密,这就是我眼中的董建志。这些并不是我对董建志的赞美溢美之词,他的确是位敢于超越常规,有胆有识的弄潮人!
可董建志又是个极其谦虚的人。
当我让他谈谈自己的事迹时,他说:“真的没什么好讲,其实很简单的。这些年来,我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社会也给了我一定的评价,这就足够了。说起公司的工作,也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大概也就是这些吧?”董建志看着我,微微笑着,随口又吟了苏东坡的一首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我仿佛听到天籁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如松柏之语,如清涧之音,幽美而深沉;我仿佛看到一只洁白的仙鹤,鹤鸣清远如无言之歌,在蓝天白云间展翅翱翔;我仿佛登上了霞光浴照的峰巅,一览众山,清风徐来,涤澄心胸……
从采访到写作,我寻找着董建志的足迹,也探寻着他心灵的历程。尽管如寻找雪泥鸿爪,尽管如拣取断线遗珠,但我一直兴味盎然,就像一页页翻读着一部深深吸引我的书。
这是一部风云跌宕、意蕴深远的书,这是一部才华横溢、光彩照人的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激荡热血的书。
这部书有个煌煌耀人的名字:《踏平坎坷成大道》。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磊裕烽火
下一篇鹰城“老黄牛”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