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足迹·二·军旅生涯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1-13
5117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之类的标语,无论城乡到处可见,随处可以听到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声,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也多以身着绿军装为荣。赵俊杰讲:“那时的高中毕业生无论成绩如何优秀都不能直接考大学,都要下乡回乡。老师讲、书中写、电影上放的解放军形象都是无私、勇敢、刚烈,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英雄。当时自己也渴望当一名为人民打江山、保和平的解放军战士。”

       1974年12月,赵俊杰应征人伍来到了云南边陲,当上了一名边防战士,终于圆了自己的“绿色”梦。

       新兵训练结束后,组织上看他勤奋好学,身体强健,就让他担任连队的文书兼军械员。他苦练基本功,能把连队干部战士的基本情况、甚至主要特点都记得一清二楚。连队几百号武器装备,性能、用途、号码、配备情况他也能倒背如流。不久,他被破格选为连队的青年领头人——团支部书记。他根据青年战士的特点,建议并组织在全连战士团员中开展了“练内功、强素质,结对子、争尖兵”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战士的军事技能和连队的管理教育水平。

       一次,他看了电影《龙江颂》后,被剧中主人公大公无私、知难而进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夜不能寐,有感而发,挥毫泼墨写下了洋洋洒洒数千言的心得体会,被张贴在连队的“宣传栏”上。下连队检查工作的军分区首长被他那丰富的文采和深刻的见解所感动,决计要见一见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当时,他正在连队稻田里插秧,被人唤回来后来不及洗漱,卷着裤腿、带着泥巴面见了首长。首长对他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借调他到军分区机关工作。

       1976年,当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四人帮”,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结成的反党、反社会主义集团) 的时候,他终于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考上了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某边防军分区机关任军务装备科参谋。他是个善于思考、讲求实效又勇于创新的人。有一段时间,他分管部队武器装备技术革新工作。他善于调动所属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组织研制的“线路故障报警器”、“载波电源自动启闭器”、“CA一10节油器”等革新项目,分别获得全军及昆明军区的技术革新成果奖。由于他敬业奋发,成绩显著,年年受奖、立功,1983年被调到云南省军区五处工作,次年被提拔为某团军务装备股正营职股长。上任伊始,他针对部队因管理教育工作跟不上,造成事故较多、拖大部队后腿的现状,创造性地提出用群选法选用部队基层骨干、实行优秀义务兵制度等。首长采纳了他的建议,在他们的部队试行公开选拔正、副班长和专业军士。实行“群选法”和“优秀义务兵制度”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战士自我教育、严守纪律、爱护装备、团结互助、苦练本领的积极性,部队当年就杜绝了死亡事故,等级事故比原来减少45%,一跃成为省军区的“管理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赵俊杰也被评为昆明军区“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查阅历史资料得知:赵俊杰提出的用群选法选用部队基层骨干的做法开了我国“公选”干部的先河。实行优秀义务兵制度也为部队建立优秀义务兵制度提供了借鉴,创造并积累了经验……

       采访中赵俊杰和他的战友们给我们讲了这样几件至今他们仍记忆犹新的事:

       1976年11月27日,军分区司令部召开党员大会,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司令员到参谋,从科长到一般党员,全都参加。入党介绍人介绍完他的情况后,让他表态,他说:“……我要把入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新起点,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组织、领导及同志们对我的教育和关怀。一句话,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干事,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永远真正入党。”话音刚落,掌声满室。赵俊杰讲:“我当时很感动,没想到一个普通士兵的入党问题,牵动着司令员的心,首长亲自到会,还给我提出了希望。我的话不算精彩,也不动人,首长和同志们的掌声是对我,对一名新党员、一名普通士兵的信任、鼓励和鞭策,我感到很自豪,因为从此我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1981年10月,赵俊杰的父亲生病住院。他接到家信后找科长请假,科长问清情况后,劝他不要着急,讲:“看来老人的病情已经稳定,是否再写信进行安慰,待部队军事演习结束再回去看望。”同时掏出200元钱让他寄回去以补家中急需。他同意了科长的意见,但200元钱执意没收。一个月后他接到家中来信,信中讲:“……伯的病已基本好了,现已出院在家疗养,你寄的200元钱也已收到,请安心工作,不要挂念家里的一切。二弟书上。”赵俊杰讲:“我看完信后,很快想到是科长以我的名义给家里寄的钱,没想到一位曾立过三次战功的团级干部心底是那样善良,对他的下级是那样的关怀备至。我们当兵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不去努力工作呢?”

       1982年3月,他奉命到边防某团五连代职连长,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期间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完成了训练任务,忙乱的连队生活也显得紧张有序多了。代职结束离队时,全连的干部战士及营部的同志都出来送行,一边话别,一边握手,泪水模糊了视线,一位傈僳族战士用小刀在自己的左手腕上划了一道,让鲜血滴在他的手心上,其意是要牢记他俩的情谊,他愿为赵俊杰流血牺牲。赵俊杰讲:“实际我为那位战士没做什么,只是把他当作亲兄弟对待。部队战士们太好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连队。之后,不论在哪里工作,那段连队生活都时常撞击着我的心灵。”

       1982年底,他回乡探亲归队当天,科长主持为他开了洗尘、庆功茶话会。会上他才得知,在他探亲期间,部队召开了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他受到了表彰,并荣立个人三等功。赵俊杰讲:“我当时像做梦一样,回想自己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就是不声不响地认真工作。没跑、没送、没要求,能立三等功吗?”他接着说:“当时科长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战时能立功,急、难、险、重时表现突出能立功,平时只要扎扎实实工作,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照样能立功,小赵是咱们机关有史以来第一个平时立功的。来!咱们一起祝贺小赵立功受奖。’随之响起一片掌声。我很感动,感激组织上给我的太多,而我的贡献却太少。”

       1983年8月,一次他随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李金桥及省军区作战处、侦察处、炮兵处等几位首长到云南前线中越边境阵地视察。在前沿阵地亲眼目睹了敌人对我边疆军民的挑衅和所欠下的累累血债。赵俊杰讲:“我和首长们一起视察阵地时,站到堑壕里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敌人阵地上伪装的工事,那时的战争气氛比起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时已淡化了许多。中国人是很不愿意打仗的,除非被逼无奈。中午,阵地守军张排长带着几位战士通过堑壕给我们送饭时,突然遭到敌军炮击,炊事班长的左臂被弹片击中,骨断血涌,还有两位战士也被击伤。我们看到后都非常气愤,没有心思再吃饭了。指挥部立即组织了反炮击。那时地动山摇,振耳欲聋,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据说,从那以后直至双方停战,对方那块阵地上再没有构筑什么工事。

       在和赵俊杰及其战友们的接触中,我们知道了许多诸如此类感人撼心的故事。我们想:正是部队这所大熔炉,铸就了赵俊杰刚正不阿、正气凛然、关心同志、团结友爱、扎实工作、进取争先的美德和风骨。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九】

下一篇足迹·三·组工风彩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