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鲁山脱贫大决战》:深度描写产业扶贫的“鲁山模式”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1-06
51297
       鲁山,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一个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的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是该县97万干部群众多年来的热切期盼。郭方向著的8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鲁山脱贫大决战》以浓墨重彩的笔调深度描写了产业扶贫的“鲁山模式”。
       《鲁山脱贫大决战》是一部书写鲁山人民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实现脱贫致富的长篇报告文学,意旨丰富、叙说精雅,全书共分21个章节,书写了一大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扶贫人。

  从2018年至2000年,《鲁山脱贫大决战》作者郭方向陆续走访了鲁山县的村村寨寨,山山岭岭。采访了近1100位相关联的人,书写他们的创业与生活,困惑与思考,以及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每一个人物身上折射出来的思想光芒或许是柔弱的,但蕴涵了平凡人身上那些不易被觉察的人性之美。作者通过书中这一组人物群像的人生故事,展现出鲁山县的过去、现在,以及它可以展望的未来,用文学的记录方式向鲁山人艰难创业的精神致敬。

  自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以来,鲁山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这一伟大历史实践。《鲁山脱贫大决战》的书写,把鲁山人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展示了出来,把鲁山人努力奔向小康社会的奋斗精神表现了出来,进一步动员和凝聚了全县各方力量,激发了全县人民为建设富饶美丽鲁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脱贫攻坚,产业当先;产业脱贫,关键精准。从平原到丘陵,从浅山区到深山区,鲁山县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使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新格局。2016年以来,鲁山县累计安排产业项目671个,资金8.4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6亿多元投入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0年2月26日,鲁山县正式脱贫摘帽。

  产业+规划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引领,规划先行。鲁山县紧紧围绕“旅游、种植、养殖、加工、电商、光伏”六大特色产业,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在全县建设10大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壮大1000个市场前景好、带贫成效明显的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等带贫经营主体,实现1万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直接增收,形成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建设绿为先。鲁山县森林覆盖率达55.8%,森林蓄积量达525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218.5万亩,是河南省25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之一。好山好水好地方,得益于鲁山县对“生态优先”理念的一路坚守和发展。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生态魅力县,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鲁山县,近年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建县”战略,把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增绿护绿生态富民的举措,在全县建设酥梨、蓝莓、血桃、软籽石榴、冬桃等十大生态扶贫产业基地,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全县2.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增绿护绿实现了增收脱贫致富。

  产业+品牌扶贫项目成“知名品牌”

  该县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推进形式,引进龙头企业,培育经营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涌现出了食用菌、蓝莓、酥梨、蜂蜜、牛腿山羊、蒲公英茶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目前,已注册商标29个,“三品”认证28个,无公害基地21个,地理标志认证3个。该县酥梨、蓝莓等林果成为全省主产地;天健农业蔬菜专供广州、香港;香菇产销量居全省前三。

  产业+文旅让“诗意和远方”融为一体

  鲁山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A级景区10余个,单体旅游景观2378个。尧山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鲁山温泉绵延百里,《水经注》记载“可疗万疾”。春赏花木、夏玩山水、秋看红叶、冬浴温泉,已成为鲁山知名旅游品牌。

  为此,鲁山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进行深度开发和质量提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该县围绕全域旅游建设和创特色、塑亮点,建设了画眉谷、龙潭峡等一批特色精品景区和墨子古街、大峡谷漂流、尧山滑雪乐园等一批新兴旅游项目,旅游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接待服务能力、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鲁山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景区附近的群众,开起了农家宾馆,发展农家乐旅游,每到节假日,一房难求,一餐难订,农家宾馆达到2000多家,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从业人员2万多名,近20万群众从事旅游相关产业。

  产业+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鲁山是山区大县,“十三五”期间鲁山县易地搬迁人口3128户11028人。为使搬迁群众稳得住,鲁山县因地制宜建设了7个安置点光伏电站、3个扶贫车间、4座蔬菜大棚、3座农家乐宾馆,实施发展产业奖补等激励措施,实现了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全覆盖。开展种植、养殖、加工、转移就业等技能培训23期,培训5000余人次,签订带贫协议30余份,鼓励引导就近就业。开发护林、护路、护河、保安、保洁等公益岗位,带动弱劳动能力人员就业,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就业全覆盖。建设了32个集中安置点,目前已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全县有劳动能力搬迁户已全部实现至少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扶贫是鲁山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从“输血扶贫”逐步转向“造血扶贫”的一大体现。从我国扶贫工作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持续脱贫。一方面,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举措,都需要通过产业的长足发展给予支撑,实现贫困人口长期稳定的就业与增收,产业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发展产业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不久前发布,旨在通过产业扶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做好了产业扶贫的大文章,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保障。

  走产业扶贫这条路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总的来看,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一是产业精准,我国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面向市场、科学定位,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二是受益精准,让贫困户精准受益是扶贫产业发展的前提,应找准特色产业与脱贫增收的结合点,使贫困户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三是保障精准,围绕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弱点,强化政策扶持,解决好贫困地区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配套措施,破解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产业扶贫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真正让特色产业自己立得住、扶贫见成效。

  形势逼人,时不我待。面对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期的紧迫形势,鲁山县面对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把产业扶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去研究谋划,让特色产业这个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为精准脱贫输送力量,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红火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包充盈起来,彻底拔“穷根”、栽“富根”、开“富路”。
         《鲁山脱贫大决战》,深度描写了产业扶贫的“鲁山模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读赵富海《南丁与文学豫军》有感

下一篇《鲁山脱贫大决战》:一部描写脱贫攻坚伟大战役的鸿篇巨著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