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堪萨斯时间8月20日晚8点,第74届雨果奖在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了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凭《三体》获奖后,中国作家第二次获得世界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
郝景芳在《北京折叠》里构建了一个阶层高度分化的未来城市,大概在 22 世纪,北京被打造成可以分成三个空间的城市,当一个空间出现时,另外两个空间就折叠起来,里面的人也处于休眠状态。三层空间,对应着三个不同的阶级,第三空间是底层工人,第二空间是中产白领,第一空间则是当权的管理者。故事通过讲述第三空间的垃圾工人老刀为挣钱送女儿上幼儿园而接受了从第二空间向第一空间送信的任务,在他穿越空间的经历中揭露了这个世界不平等的运作规则。
郝景芳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在《北京折叠》这部小说中,我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面对着自动化、技术进步、失业、经济停滞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有一些黑暗,显然并非最好的结果,但也并非最坏的:人们没有活活饿死,年轻人没有被大批送上战场,就像现实中经常发生的那样。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80后美女作家斩获“雨果奖” 现场直击对于《北京折叠》在国外获得的关注,郝景芳曾经提到,国外读者对于《北京折叠》的关注点与中国读者不同,中国的读者大多关注于作品体现的社会阶层和特权的存在,以及北京的特殊性,而国外的读者关注更多的是机器化和自动化对人的形象,未来的机器人取代了现在的工人,大量低水平劳工失业,成为这个世界不稳定的因素。
郝景芳现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项目主任,1984年她生于天津,18岁曾获得过第四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现在较为出名的80后写作者,如张悦然、韩寒、郭敬明等都曾获得这一奖项。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郝景芳在2002年升入清华大学时选择了物理系,2006年毕业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随后获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学位。>>出身清华,人称“学霸女神”
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创作始于2006年,她的作品始终有一种不同于其他“硬”科幻的独特特质,刘慈欣曾经评价道,郝景芳的作品具有“温暖典雅的诗意”,像是“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阳又回来了”。作为清华大学经管系的博士,郝景芳在宏观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研究方面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她称自己的小说为“虚拟现实小说”,“关心现实空间,却表达虚拟空间。它真正关心的并不是虚拟世界,而是现实世界,以某种不同于现实的形式探索现实的某种可能。”>>连获雨果奖 是否预示中国科幻文学真正崛起?
2016年6月,郝景芳发布的最新作品《生于一九八四》是“非自传的自传体”小说。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生于一九八四》以1984年为限,讲述了之后三十年两代人的心路历程。当时,《北京折叠》已经确定入围雨果奖,她曾表示不希望大家以此界定她的写作,因为“一个奖项没有那么重要,不需要太多不恰当的关注。”获得雨果奖提名后,她还出版有三本科幻作品《流浪苍穹》、《孤独深处》、《星旅人》。
郝景芳在获奖前表示,自己对雨果奖并没有报太大希望,在同组有大咖斯蒂芬·金的情况下,得奖的几率不超过五分之一。颁奖典礼上她说:“实际上,刚才我还在考虑自己去‘雨果奖落选者’派对上的样子。获奖者派对,落选者派对,我都不知道自己更期待哪一个呢。科幻作家很喜欢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不管好坏,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们会讨论采取什么战略应对外星人等等这样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说,他们生活在无数平行宇宙之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80后作家获雨果奖,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