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两三个人挤在一床凉席上相互取暖,穿着凉鞋满操场嬉闹,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在寒风中学习生活。说句实在话,媒体报道的这样一幕,确实足够丢人的。当地有关部门嫌没面子,也算是情理之中。如果看到了这样一幕,依然该吃照吃、该喝照喝,那才是一大悲催。
要面子不要紧。一定意义上,要面子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关注民生的一个动力。面子该要,值得探讨的是如何要面子。如果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是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接受教育,那不是最大的面子吗?既然出现了媒体报道的这幕“寒相”,那就应该想方设法尽快解决问题。
据称,随着媒体的报道,吉林、江苏、广东、广西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捐资捐物,不仅101个孩子的铺盖问题马上解决,他们的衣物、鞋子等也在源源不断的汇入学校。
得益于媒体的报道、社会的爱心,孩子们才能够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有关部门也才能够挽回面子。当地应该说一声感谢。可现在,有关部门不仅拒绝设立物资接收账户,而且要求记者停止呼吁爱心人士的捐助,这种面子要得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有人说,当地有关部门对爱心物资的拒绝,是一种典型的“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这一认识,可能低估了当地的智慧。有关方面哪里是不要“里子”?相反,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里子”而来,只不过对“里子”的理解不同。
在权力语境里,“里子”就是“帽子”。在其看来,决定“帽子”的不是百姓,而是上级,因此最怕的不是百姓怎么看,而是上级怎么说。这才是最关键的,他们要的不是百姓的“里子”,而是自己的“里子”。
有关方面之所以不想戴上“灾区”的帽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帽子”关乎彼“帽子”。中央一再强调关注民生,他们担心随着影响的扩大,爱心捐赠越来越多,会引起上级的关注,会因为民生工作不力被行政问责,从而影响到政绩、危及到仕途。
真要面子,真有本事,那就更加关心民生,别让孩子冬天穿凉鞋。现在既然出现了丢人一幕,那就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以最快的速度把温暖带给孩子——这才是挽回面子的正道。这些年来民生工作强调得多,问责的少,既然有关方面只要自己的里子、位子,那就对其进行民生问责。也许只有进行民生问责,民生工作才会真正得到重视,才不至于出现冬穿凉鞋这样心寒一幕。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