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第11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公示,浙江名单是怎么出炉的

作者:钱江晚报官方帐号     来源:钱江晚报     时间:2023-05-18
32193

5月18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公示,余华《文城》等239部作品上榜。公示将截至6月18日。


其中浙江作家有9部作品,包括余华《文城》、王旭烽《望江南》、艾伟《镜中》、麦家《人生海海》、李杭育《醒酒屋》、陈酿《旷世烟火》、邱闳《风烈》、邹元辉《启航》、浦子《长骨记》等。

此外,叶舟《凉州十八拍》、蔡崇达《命运》、盛可以《女佣手记》、马宇龙《云归楼》、赖尔《女兵安妮》等多部浙江出版的作品也都在列。


在这张公示目录中,不少作品与已经举办了11届的“春风悦读榜”有重合。阿来《云中记》、余华《文城》、冯骥才《艺术家们》、葛亮《燕食记》曾获春风悦读榜“白金图书奖”;叶舟《凉州十八拍》、麦家《人生海海》、张忌《南货店》曾获“白银图书奖”,王旭烽《望江南》曾获浙版好书奖,乔叶《宝水》曾获春风女性奖,林棹《潮汐图》曾获春风新人奖。

公示目录中,路内、鲁敏、王尧、王跃文、艾伟、石一枫、东西、叶弥、刘亮程、孙甘露、邵丽、天瑞说符、林白等名家,也都是春风悦读榜的朋友,他们的作品是春风悦读的年度66好书中的热门作品。


2023年,春风悦读榜66好书,《凉州十八拍》《燕食记》《千里江山图》上榜。

两个月前,也就是2023年3月15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启动,参评作品开始征集。时隔4年,这场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茅盾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设立,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奖项,也是茅盾先生文学精神的传续。最初的奖励来自茅盾先生捐献的25万稿费。按照一般规律,奖项四年评选一届,每届评选出5部左右获奖作品。


茅盾(1896-1981)

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由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首领这笔奖金的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5位得主: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从历届获奖作品看,大多以宏大叙事为主,聚焦历史题材、文化题材,是分量和气势足够重磅的长篇小说。作品要兼具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学水平。


浙江嘉兴乌镇东栅茅盾故居 立志书院 图源:视觉中国

时间倒退回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启动,600位文艺界人士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授奖仪式,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等六部作品获奖,为中国文坛留下了璀璨的明珠。

莫言、麦家等作家,大多与茅盾文学奖有过“纠葛”。

2011年,尚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莫言也凭借《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能获奖也难说在“意料之中”,因为此前,莫言的三部代表作《肆拾壹炮》《檀香刑》《习惯死亡》,三度落选,令读者惊讶。


作家莫言

对莫言的好哥们余华来说,他也一直被视作茅盾文学奖史上的“遗珠”。

余华曾就此事回应:“任何一个文学奖的评选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人都能认可,包括诺贝尔奖也一样,它肯定有评委的因素,还有其他的因素,诸有此类的因素,这是一个原因。所以他们不把这个奖给我,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我完全可以接受。”

不仅仅是余华,杨绛、铁凝、韩少功等很多名家之作都曾落选茅盾文学奖,有学者指出,被茅盾文学奖遗漏的作品大多是文体实验性的作品,虽有遗憾,可这种现象无可避免,因为“文学奖要输出规范,而文学则要不断突破规范”。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评奖机制也在不断朝积极的方向改变。

这种变化可以追溯到2003年《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修订稿》定稿。

条例规定,茅盾文学奖评委由中国作协书记处提出候选名单,人数应二倍于实际评委数量,通过随机抽取,并保证1/3以上是京外评委。

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开始,评委数量显著增加,提升了结果的代表性。2011年,再次《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被再次修订,并在网上公布。

如今,茅盾文学奖已经走到第十一届,在第十届揭晓之前,评委刘大先曾讲述过评奖过程:“评委年龄不同,籍贯、职业、教育经历等也不尽相同,构成了参差多样的生态,所以在相互交流时会产生非常有趣的碰撞,让人不至于陷入到某种褊狭的见解之中。”

他认为,由获奖作品所形成的序列很多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某个阶段的典范,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深沉、厚重、史诗性为主导性美学追求的特征,它反过来也会影响到作家们的写作,包括手法与观念,产生一些模仿之作。往后新作只有突破既有作品的窠臼,才能脱颖而出。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将于今年秋天在茅盾故里揭晓,今年的茅盾文学奖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少之又少的5个获奖名额将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钱江晚报官方帐号,来源:钱江晚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十月文学会客厅,五名家畅谈“当下书写与海外经验”

下一篇探访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打造海上丝路文化交流平台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