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十月文学会客厅,五名家畅谈“当下书写与海外经验”

作者: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时间:2023-05-18
26051

“在世界之中——当下书写与海外经验”分享会现场。

只恒文/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只恒文)5月17日晚,李敬泽、梁鸿、徐则臣、杨庆祥、季亚娅5位文学名家做客“十月SKP会客厅”,分享“在世界之中——当下书写与海外经验”。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与几十年前相比,全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也给中国文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书写,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文学传统里,“玄奘是旅行书写的一位开创者,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我也希望沿着玄奘的路走一遍,沿着丝绸之路,去到那些和我们如此近但我们又如此不熟悉的世界。这个时代需要我们以一种蓬勃的好奇心、蓬勃的主体状态,鼓起旅行的热情,掀起旅行写作的风潮”。

旅居特拉维夫的作家梁鸿分享了她在以色列的海外生活经验:“当走在耶路撒冷的街头,会感受到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的内心有多么久远,感受到一代代人注视过的目光。在以色列的生活非常值得书写,它跟中国生活刚好构成相对的一种比较的经验。然而,不管是海外经验,还是本土经验,它最终都要交融到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变成一种真正的经验和写作。”

《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则臣分享了他在长篇小说《北上》中构建“世界与故乡”关系的体会。他认为,在写作中我们既要关注通约的那部分、相似的那部分,同时也要强调差异性。在一个全球化、同质化的时代,不仅要求同,也要求异。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教授认为,汉语文学本来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对于新一代作家来说,他们的写作就是一种世界语,自然而然就“在世界之中”。

《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认为,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接受一直存在某种“时间差”,以前我们一直在“追赶”,在把外国文学当成经典作品来接受,再由此影响到我们自身的文学形态,但现在更强调的是“同时性”。比如,《十月》杂志今年改版后设立了一个新栏目“全球首发”,邀请勒克莱齐奥、库切等各语种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知名作家,将他们未发表过的新作,在《十月》杂志以中文形式推送。“我们的工作就是致力于设计文学更广阔的形态,让多样的故事、多样的写法和多样的读法同时出现,创建热气腾腾的文学公共生活。”季亚娅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来源地址:)

上一篇首届漓江文学奖揭晓 鼓励当代华语文学创作探索创新

下一篇第11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公示,浙江名单是怎么出炉的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