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加载失败

你适合喝哪种腊八粥

再 过2天就到腊八了,记者在超市收银台看到,排队结账的顾客几乎都拎了熬粥用的腊八米或是现成的腊八粥。超市负责人说,这几天腊八米卖得特别好,为防止断档脱销,超市已做好充分库存的准备。中医营养专家李学芳表示,这种混合了各种米类、豆类、杂粮和干果的粥,对普通人群,尤其老年人大有裨益。?? 按照我国民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叫腊八,此日民间有吃腊八粥的风俗习惯。那是用大米或糯米,加各种豆类及干果,如莲子、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百合、桂圆肉等,也还可以再加各种花色食物及调味品,煮成一种特殊的粥。 在过去,腊八粥除自家吃之外,还分送给邻家及亲友,很有吉祥和健康之意。今年又快到腊八了,中医营养专家李学芳说,腊八粥可以选择的材料比一般单一原料制成的粥更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需要。所以制作腊八粥,选料特别有讲究,尤其是具有食疗作用的原料,要根据身体状况投放。?? 1.高血压:薏米预防高血压 常用的有粳米、糯米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腊八粥的做法

原料: 糯米200 克、栗子200 克、粟米200 克、青丝.10 克、赤豆200 克、桂花卤10 克、花生仁100 克、红枣200 克、核桃仁25 克、玫瑰卤10 克、红糖500 克、瓜子仁25 克、清水1500 克、葡萄干100 克、粳米200 克、红丝.10 克、秫米200 克、白糖200 克、菱角200 克。 做法: 1.红枣洗干净,去核,切成1 厘米大小的小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煮腊八粥依个人体质选材

我国有腊八喝粥习俗, 国际注册营养师邹春蕾表示,腊八粥原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男女老幼皆宜。不过不同年龄、体质及有不同疾病的人,腊八粥选材应适当增减。 儿童 人们在制作传统腊八粥时,一般都会选用大米、薏米、粳米、小米、黑米、赤小豆、豇豆、绿豆、豌豆、蚕豆等为主料,再加花生、松子、葡萄干、核桃仁、莲子、栗子等。孩子消化能力较弱,可以适当加入大枣、莲子、山药、薏仁等健脾益气、温中健脾的辅料。如果孩子积食,可以加入助消化的新鲜山楂。由于薏米、花生、燕麦等易引起孩子过敏,如果给一岁前的孩子食用,煮粥时不宜放入。 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吃腊八粥常担忧粥更容易吸收,食用后血糖会升高。专家提醒,糖尿病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腊八粥中适当增加燕麦、山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食用燕麦可减慢血糖上升,也可加入山药等补脾益气的原料。但不要放大枣、柿饼等含糖量较高的原料,而且喝粥时不要放糖。如果想吃甜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祭祀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腊八节起源

(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 腊八粥材料 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腊八节传说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 腊八节 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腊八节的由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中国文学史 2013.01.16
加载失败

网络文学趋向两极端:一头是神话 一头是现实

近年来, 网络文学 趋向于两个极端,一头是神话,一头是现实。网络玄幻小说和仙侠小说基本属于神话叙事范畴,但与农耕文明时代的神话叙事又有明显的差异,现代科技已经解决了人类进入太空的难题,但地球上的问题却愈来愈复杂,危机论、末日论甚嚣尘上。网络小说敏感地把握住了这一现实,将笔触由时空领域转向塑造新的文明形态,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超出了人类社会的思维模式,人类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主宰者。在这一点上,网络玄幻小说和仙侠小说与西方现代神话故事似有不谋而合之处,比如《哈利波特》、《指环王》,甚至是《阿凡达》,这些作品的中国化版本在网络上比比皆是,它们无不闪耀着鲜明的东方特色。随着中国经济社会30年高速发展,民间智慧释放出巨大能量,在网络作家笔下转化成了文学丰富的想象力。网络玄幻小说和仙侠小说多数还杂糅了科幻、穿越、言情、重生等表现手法,但不应该将它们划入上述类型,它们的核心是神话叙事。 网络玄幻、仙
中国文学史 2013.01.14
加载失败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2

第二章 -------------------------------------------------------------------------------- 其实,从各组抽调来的十二个犯人并不象王队长说的那么难管。王队长说难管,是从劳改干部的角度上来看的,是把我还当做与那十二个人不同的人。自监狱制度发明以来,最英明的一项措施莫过于用犯人来管犯人。一种民主的平等的气氛,很快就会调动起被管的犯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尤其,我们这个田管组住在远离号子七八里的大面积稻田中间,土坯房盖在斗渠旁边一个地势较高的土丘上;公社的生产队与我们隔渠相望。这里没有岗楼,没有电网,没有扛枪的班长。我们又听见了鸡啼狗吠;我们渠这边沙枣花盛开之际,生产队的蜜蜂嗡嗡地成群飞来,似乎已经抹掉了横在人与人之间的森严壁垒。有家的犯人仿佛又回到了家,无家的犯人也获得了些许的自由感。更何况,抽调来的自由犯,全都是短刑期的或刑期即将结束的犯人,在这样的年代里,有这样一处美好的田园,又何必逃跑呢? 水稻生
中国文学史 2013.01.10
加载失败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

第一章 也许我过去见到过她而没有留意。也许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她。总之,这一次,她却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 两个月前,我从大组被抽调出来,去管水稻田。在劳改队里,我是大组长,调到田管组,我仍然是田管组组长。调我出来的王队长,一个本地干部,农民出身的小老头,吸着自卷的喇叭筒烟对我说:调你出来当组长,是领导对你的信任。熊!那十二个人可难管!人人都能干,人人都一身毛
中国文学史 2013.01.10
加载失败

泰戈尔《纸船》原文阅读

纸船 泰戈尔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 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 看见小朵的云正在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 梦见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中国文学史 2013.01.07
加载失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
中国文学史 2013.01.02
加载失败

后记

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原文如次:-- 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只如宪宗朝泾将郝玭,?蕃中皆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玭怖之则止。又,武宗朝,闾阎孩?孺相胁云:薛尹来!咸类此也。况《魏志》载张文远辽来之明证乎?(原注:麻祜庙在睢阳。鹿阝方节度李丕即其后。丕为重建碑。)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应得,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祜庙碑或碑文,现在尚在睢阳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我们当可以看见和小说《开河记》所载相反的他的功业。? 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
中国文学史 2013.01.02
加载失败

无常

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另有一群特别的脚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 这些鬼物们,大概都是由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画些鱼鳞,也许是龙鳞或别的什么鳞罢,我不大清楚。鬼卒拿着钢叉,叉环振得琅琅地响,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据传说,鬼王是只用一只脚走路的;但他究竟是乡下人,虽然脸上已经画上些鱼鳞或者别的什么鳞,却仍然只得用了两只脚走路。所以看客对于他们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和她的孙子们为面面圆到起见,也照例给他们一个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仪节。 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
中国文学史 2013.01.02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