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例如: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提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鲁迅《故乡》)(提问:以上两种语速怎么体现?)
师:以上是两种不同的动态。这不同的动态在我们心里引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朗读时必须体现出前者“将身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之快和后者“你便提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之慢。
二、决定语速不同的各种因素
(一)不同的场面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
(听录音)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一般。又像是情人的密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象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许久许久,我俩也象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象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就象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溅在我们的身上。分析:这段描写是怎样实现速度的转换的。
(二)不同的心情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
前者如:(师读) ……她猛然喊了一声。脖子上的钻石项链没有了。 她丈夫已经脱了一半衣服,就问:“什么事情?” 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 “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他惊惶失措地直起身子,说: “什么!……怎么啦?……哪儿会有这样的事!” 他们在长衣裙褶里,大衣褶里寻找,在所有口袋里寻找,竟没有找到。 他问:“你确实相信离开舞会的时候它还在吗?” “是的,在教育部走廊上我还摸过它呢。” “但是,如果是在街上丢的,我们总得听见声响。一定是丢在车里了。” “是的,很可能。你记得车的号码吗?” “不记得。你呢,你没注意吗?” “没有。” 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 (莫泊桑《项链》)后者如: (师读)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地感到我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三)不同的谈话方式辩论、争吵、急呼,宜用快读;闲谈、絮语,宜用慢读。
前者如:(分角色朗读)周朴园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 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 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说)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 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曹禺《雷雨》) 第二课时
(四)不同的叙述方式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用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用慢读。
前者如:(听录音)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人了。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后者如:(生读) 在延安人的记忆里,毛主席永远穿着干净的旧灰布制服,布鞋,戴着灰布八角帽。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和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主席生活在发群众中间,生活中同志们中间。主席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人们都是熟悉的,理解的。人们怀着无限的信任和爱戴的感情团聚在他周围,一步不能离开,也一步不曾离开。如今,主席穿上作客的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 (方纪《挥手之间》)
(五)不同的人物性格 年青、机警、泼辣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有快读;年老、稳重、迟钝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用慢读。
前者如:(听录音)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太太,我们见得人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奥,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鲁迅《祝福》)后者如:(师读)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鲁迅《故乡》)
三、朗读速度的转换朗读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终采用一成不变的速度。
朗读者要根据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这种在朗读过程中实现朗读速度的转换是取得朗读成功的重要一环。
四、注意问题读得快时,要特别注意吐字的清晰
注意问题读的快时,要特别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为了读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读得慢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明朗实在,不能因为读得慢而显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总之,在掌握朗读的速度时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