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朗诵中的重音

作者:网络     来源:全息网     时间:2015-11-17
19357

    一、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在由词和短语组成的句子中,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在表达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候,不是平列地处在同一个地位上。有的词、短语在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上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比较,另外一些词和短语就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上,所以有必要采用重音。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师读,生分析) A、我请你跳舞 (请你跳舞的不是别人) B、我请你跳舞(怎么样,给面子吧?) C、我请你跳舞 (不请别人) D、我请你跳舞 (不是请你唱歌)
    再如下面一段话,如果把加点的音节作为重音加以强调,这句话的语意立即突出了,内容也会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确定重音的依据
    (一)依据结构。
    有些句子,平平常常,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什么特别强调的意味。这种句子的重音可以依据其语法结构来确定,一般地,需要重读的有短句中的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有些代词。这类重音叫做语法重音或意群重意音。这类重音在朗读时不必过分强调,只要比其他音节读得重些就可以了。
    (二)依据语意和感情。
    有些句子或由于构造复杂,或由于表意曲折,或由于感情特殊,它的重音往往不能一下子确定,必须联系上下文,对它细加观察,进行认真推敲,尤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确定其重音,通常把这类重音叫做逻辑重音(强调重音)和感情重音。它同语法重音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不一致的。当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和语法重音不一致时,后者必须服从前者。 此乃确定重音之依据。
    三、各种类型的重音
    (一)突出语意区别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显示语意中的某些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句意的重心所在,必须加以强调。
    其中有:
    1.并列性的重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拿来主义》)
    2.对比性重音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朱自清《荷塘月色》)(练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了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3.排比性的重音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陶铸《松树的风格》)(练习)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殷切地等待着你们! (袁鹰《井冈翠竹》)
    (二)突出句子关系的重音这类重音意在表现句子(特别是复句)中的各种不同的语法关系,以此来强调句子是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其中有:
    1.转折性的重音 ①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是的,胜利来了,可是人们所盼望的经过流血争取的独立自由和平民主的生活又是要为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所破坏。 (方纪《挥手之间》)
    2.呼应性的重音文章中某些体现呼应关系的词语要重读。如: 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战士们又有什么呢,他们只有一双结着硬茧的手,一颗赤诚的心。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练习)陈 毅:“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先生细说吧。” 齐仰之:“不、不,现在就说,现在就说!” (沙叶新《陈毅市长》)
    (三)突出修辞色彩的重音这类重音意在鲜明体现句子中某些修辞现象,这些不同的修辞色彩的语言表现力最强的地方,最能体现文章的旨意。
    其中有: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年,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②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朗诵中的语速

下一篇朗诵中停顿的运用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