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新派武侠小说的独孤九剑:第五剑

作者:宋立军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4-14
13589

第五剑、天下英雄谁敌手:看剑!

    简单说,剑道可以区分为有剑和无剑两种境界,有剑境界又可区分为有形之剑和无形之剑两种境界,有形之剑是外在之剑,也就是说,此时剑法还需要借助于一个外在的工具去实行——根据这个外在的工具是否真是一把剑,又可分为有剑之剑和非剑之剑,有剑之剑就是你手中的确拿着一把剑,无论是青锋利剑、紫薇软剑、玄铁重剑还是倚天剑等等,非剑之剑就是你手中拿着的东西不是剑,但由于你内力极强,不是剑的东西照样能起到剑的作用,如东方不败手中的绣花针就是利剑,独孤求败四十之后,草木竹石皆可为剑,非剑之剑是有形之剑的上乘境界,是从有形之剑到无形之剑的过渡,而无形之剑可称为内在之剑,也就是完全不借助于任何外在的工具,完全由自身而生出剑法,也就是将内力化为无形剑气。无剑境界就是非武学的境界,以道德化人、以智慧教人等,有形之剑和无形之剑简单说有剑境界是武学境界,无剑境界是非武学境界,武学非武学平等不二是武学非武学的本性境界。

    如果详细探讨从有剑到无剑的渐进过程,可以独孤求败的剑法境界为基准,因为独孤求败可谓在剑道的修炼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最全的一人。而对独孤求败剑法境界的详细揭示在金书中有两处,一处是《笑傲江湖》中风清扬对令狐冲开示剑道妙义,另一处则是杨过在剑冢中所见到的四柄剑及其相应境界,此处我们将从后者出发,逐渐展开剑道的具体境界。

1、青锋宝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2、紫薇软剑:三十年前所用,误伤义士不详,乃弃之深谷。 

  3、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年前侍之横行天下。 

  4、木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第一柄剑为至刚之剑,第二柄剑独孤求败虽然没有说明在剑道上的境界,但根据事情的必然性,独孤求败既能将刚练至极至,则他也能将柔练到极至,故第二柄剑当为至柔之剑。   

前两柄剑一为至刚至阳,一为至阴至柔,实际上就是两柄剑分别把两仪剑法中之一仪练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可以想见,第三柄剑的使命就是超越前两柄剑的境界并把它们混而为一,也就是以刚摄柔,以柔化刚,刚柔互生互化,合二为一。的确如此,看第三柄剑重剑无锋乃刚之外现,其极至就是凌厉刚猛,无坚不摧,现已锋芒不显,何也?为柔所化,藏于柔中,刚柔一体之故。大巧不工为柔之外现,从剑之上可见,今亦含藏不露,何也?为刚所摄,归于刚中,刚柔一体之故。所以第三柄剑为不刚不柔之剑,刚柔一体之剑。之后,在从玄铁重剑到木剑的修习过程中,以玄铁重剑为基础,来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这就诞生了在更高的层次上与青锋利剑和紫薇软剑对应的两大神奇剑法——魔刀一刀斩和太极剑法,换句话说,青锋利剑和紫薇软剑融合[消失]在玄铁重剑中之后,象凤凰涅槃一样,在更高的形态中获得了新生。其中,魔刀一刀斩将青锋利剑的凌厉性发挥到极至,达到草木竹石都能无坚不摧的境界,如小李飞刀那样,虽然极轻,力道却极为强劲,正是在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基础上对青锋利剑之利、之锋的更高层次上的复归;太极剑法是将紫薇软剑的灵巧性发挥到极至,归于圆转如意境界的产物,一切皆圆,既灵巧到极至,也简单到也可以说拙到了极点,正是在玄铁重剑大巧不工的基础上对紫薇软剑工巧性更高层次上的复归。从下面意义上,我们会对魔刀一刀斩和太极剑法是经过玄铁重剑对青锋利剑和紫薇软剑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认识的更为深刻:青锋利剑之利还是外在的利,因为青锋利剑本身就是无坚不摧的利器,而魔刀一刀斩之利已经是内在的利,象丁鹏,即使不用魔刀,使用木刀,照样能发挥魔刀一刀斩之威力,魔刀一刀斩之利非利器之利而为内力之利,此非经过玄铁重剑阶段不能为之,乃将玄铁重剑阶段所得深厚之内力修炼至极为精纯之后的结果,玄铁重剑是举重若轻,而魔刀一刀斩[小李飞刀]更进一步,是举轻若重;同样,紫薇软剑之巧还是外在的巧,因为紫薇软剑本身就是柔软灵活之物,而太极剑法之巧已经成为内在的巧,无须使用软剑,随便拿一柄剑,乃至随便拿一个东西,太极剑法照样能使到圆转如意的境界,太极剑法之巧非软剑之巧而乃内力运用之巧,此亦非经过玄铁重剑阶段不能为之,乃将玄铁重剑阶段所得深厚之内力修炼至极为熟练之后的结果。可见,由玄铁重剑到木剑,是逐渐将重剑化轻但功力和境界更上一层楼的过程,将重剑化轻而功力不减,原因只能是内力经过不断纯化可以集中到一点,将利剑之凌厉刚猛化为速度上的极限,如小李飞刀和魔刀一刀斩那样,或如东方不败那样,小小的绣花针就能轻松荡开任我行、向问天和令狐冲手中的兵器,可见其内力之强劲,故剑虽变轻,而其威力却比玄铁重剑更强;境界更上一层楼,原因只能是内力经纯化之后,对它的控制更为精巧。玄铁重剑化为直线就是魔刀一刀斩,化为圆就是太极剑法。就外在之剑的层次而言,魔刀一刀斩和太极剑法已经分别达刚与柔的极致。这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放在独孤求败修习剑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随着剑法修习境界的逐步提高,对内力修炼的要求显然越来越高,当然因此内力也修炼的越来越纯熟,则超越一切有形剑法,进入以内力为剑的无形之剑的境界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了,因此独孤求败在木剑境界之后进一步精修,所完成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或者说在剑法上所取得的两个最大的成就是:#p#副标题#e#

一、对一切有形之剑进行集大成的工作,具体而言是纵向含摄独孤求败自己之前的五柄剑、横向吸收天下其余有形剑法的基础上,进行总天下有形剑法之大成的工作,此工作的成果乃形成有形之剑的一个完整体系,即兼收并蓄天下一切有形剑法并将它们融为一体的独孤九剑。而且就内力修为而言,经过魔刀一刀斩的至刚、太极剑法的至柔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或刚或柔的不同剑法之修习,此时独孤求败对内力的控制已经达到了可刚可柔、随心所欲的境界,只有内力修为达到如此境界,才能对有形之剑的控制达到行云流水、任意所之的地步。至此,有形剑法的修炼已达极致,因此,顺理成章,更进一步:

     二、超越有形之剑的境界,创造出无形之剑,最终将形成类似六脉神剑的旷世绝学。如果说从玄铁重剑到木剑是逐渐将重剑化轻的话,那么从木剑到六脉神剑就是逐渐将轻剑化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已经不需借助于任何外在的器物为剑,也不受外在条件的限制,达到了武学的自由王国。根据具体的修为境界,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以自身为剑(不妨以手为例)而且手的威力已经与剑的威力完全一样(所以就用不着外在的兵器了)。与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相反,此时是手可化为一切兵器,手可为掌,可为拳,可为剑,可为棍,可为刀,可为双刀,可为双剑,双手可使刀法,可使剑法,可使棍法,可使拳法,等等等等,此时的特点是手必须要接触敌人才能对对手造成打击。高级境界则是手根本无须接触对手就能造成对敌人的打击,因为手已经可以发出无形剑气,可以跨越空间、远距离打击对手——由此可知,六脉神剑事实上是独孤九剑的高级版、无形剑气版,或者说,独孤九剑修到了最高境界,将化为不借助于任何外在武器,而是以无形剑气取胜的六脉神剑,由于风清扬属于剑宗,所以这种建立在深厚内力基础上的高级独孤九剑他并没有修成,当然也达不到当年独孤求败的最高境界,同样也根本无法传给令狐冲,所以到最后究竟怎么破掌破气,风清扬语焉不详,因为事实上如此有形之剑境界的独孤九剑是不可能破掉无形之剑境界的六脉神剑级别的武功的。试想,独孤求败四十岁之后已经达到了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境界,为什么还要自此精修?那只是因为虽然此时已经不滞于物,但仍然需要借助于物,这在剑道中只是外在的自由,还没有达到内在的真正自由,对于矢志不移追求剑道的独孤求败而言,当然不能以此为满足,而是要进一步超越之。

当然,从本性上说,有几种剑法,虽然名目上不是,但境界上与六脉神剑是一如的。六脉神剑本质上是以深厚的内力为基础,将此内力化为无形剑气而成。在天龙八部之中,少林派一切绝学归根到底皆以易筋经为本而起用,因此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的慕容博认为少林七十二绝技固然极为精妙,然仅以此还不足以统帅武林,真正让少林寺成为天下武学之冠冕的根本因素是易筋经,而易筋经与六脉神剑经皆属佛家武学,两者在天龙八部之中并驾齐驱,乃武林之中至高无上的两大绝学,而事实上,就佛法之博大精深而言,少林寺当超过天龙寺,而易筋经之于六脉神剑经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笑傲江湖之中,根据方正大师讲述,修习易筋经,可使内力不生自生,完全不须借助任何外力即可使内力源源不绝,所以,既然修习六脉神剑经最终可以将内力化为无形剑气,则修习易筋经应该更能至少是同样能将内力化为无形剑气,少林七十二绝技中也的确有诸如无相劫指之类的功夫。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如修炼成功,也可以达到六脉神剑无形剑气的境界,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诚如无名老僧所言,小无相功虽为道家武学,但精微渊深,以此为基础,少林七十二绝技皆可运使。能作为少林七十二绝技运使的根本基础,则即使还不能说小无相功与易筋经境界平等,但至少可以肯定其与之极为接近,另一方面,既云无相,则其发挥作用和威力的方式必为无形剑气之类的功夫明矣,故小无相功就是六脉神剑的境界。

同样,藏地绝顶高手鸠摩智可伤人于无形的火焰刀也是如此境界,其机理也是化内力为无形剑气,至于其运使的基础是得之于道家小无相功还是密宗绝顶武学,我们可以说,就鸠摩智本人的实际情况来说,他能运使少林七十二绝技应该是道家小无相功在起作用,但密宗绝顶武学肯定也可以达到与易筋经平等的境界,即使鸠摩智不修习道家小无相功,也可以同样运使少林七十二绝技,同样能达到六脉神剑无形剑气的境界。当然,象萧峰的降龙十八掌练到极高境界之后,可以以掌风几丈之外伤敌也是六脉神剑级别的功夫——如聚贤庄大战,萧峰在几丈之外凌空发掌,掌风击向云中鹤背心,将其击伤;少林寺大战,萧峰一出场即以三记浑厚的掌风逼退丁春秋。#p#副标题#e#

    据此可知,1、华山剑宗高手风清扬传给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并不是真正的独孤九剑,因为独孤求败手中所使的独孤九剑是在玄铁重剑所达到的深厚内力之基础上进一步纯化的产物,换句话说,在独孤求败那里,剑、气是一直合一且齐头并进的,内外兼修,而不是如华山剑、气两宗那样各得一偏,因此独孤求败原本的独孤九剑内力要胜于玄铁重剑,风清扬传给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实际上是已经剑宗化了的独孤九剑,故只有招式上的穷尽其妙而缺少内力上的修为,修习了《易筋经》之后的令狐冲也许与当年独孤求败的境界庶几接近。杨过所走的道路更加接近于独孤求败当年的境界,因为杨过在山洪中练成玄铁重剑之后,进一步在雪中修炼木剑境界之时,其内力是一直上升的,在海潮中练剑时则内力更增,也就是说,在杨过那里,与独孤求败一样,剑、气也是一直合一且齐头并进的,也是内外兼修,内力不断增长而剑术亦越来越精纯。

    2、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说杨过在海潮中练成的应该是独孤九剑意义上的剑法。《神雕侠侣》中,杨过感觉海潮不仅威力奇大,而且从四面八方齐至,变幻莫测,而海潮变换之莫测在《射雕英雄传》中描写的更为详细,在黄药师的《碧海潮生曲》武学中,这套曲子模拟大海浩淼,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其后洪涛汹涌,白浪连山,而潮水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水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飘至,忽而热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而潮退后水平如镜,海底却又是暗流湍急,于无声处隐伏凶险,更令聆曲者不知不觉而入伏,尤为防不胜防。也只有在如此变幻莫测的海潮中,才能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出更为强大的内力,而且也在与海潮对抗的过程中逐步将自己对内力的控制修习到更为自如的程度,因此杨过在海潮中练剑这一阶段时的情形是这样的:木剑击刺之声越练越响,到后来竟有轰轰之声,响了数月,剑声却又渐渐轻了,终于寂然无声。又练数月,剑声复又渐响,自此从轻而响,从响而轻,反复七次,终于欲轻则轻,欲响则响,可见杨过此时的武功有三个特点:木剑击刺之声越练越响,到后来竟有轰轰之声,此说明杨过之内力在海潮激发下突飞猛进;从轻而响,从响而轻,反复七次,终于欲轻则轻,欲响则响说明此时杨过对剑内力的控制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与独孤九剑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当止,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剑意已经完全一致;但杨过还需要借助于一个外在的木剑(或其他任何一件东西)来施展剑法,显然还属于有形之剑的境界,还不是无形剑气之类的功夫,故肯定不是无形之剑的境界。

    3、现在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令狐冲学了独孤九剑之后在黑木崖仍然无法战胜东方不败,因为东方不败是以绣花针为剑,显然属于有形之极微者,已为有形之剑中的极上乘境界,而同时期的对独孤九剑的领悟和运用最多只达到中乘,为有形之剑中的中乘境界,所以令狐冲必败无疑。六脉神剑可以打败东方不败,东方不败是以快制胜,而六脉神剑则是以静制动,以拙胜巧,静而快极。东方不败身法再快也快不过无形剑气,无形剑气随心而发,无形无相,制敌于无形。因此独孤九剑可以找到东方不败剑法的破绽却无法找到六脉神剑的破绽,因其剑根本无形。老子曰:心使气曰强,六脉神剑可谓心使气的强者。

    可见,就修习武学逐层深化之必然过程来说,一切有形之剑层次上的武学,殊途同归,最后都是以心将内力化为无形剑气而进入无形之剑的范畴。此时,手中的就成了自己的内力,此时完全不借助任何外在的东西,完全由自己内心所发,因内力非他,乃自己本来具有、自然生成也,就是天机老人说的环即是我,我即是环的境界,此境界修习纯熟、将内外一切剑彻底化为一体,就觉悟到了武学的本性。如进一步超越有剑境界,则是天机老人所说无环无我,环我两忘的境界了。

    无形之剑这一阶段,最关键的是要以强大深厚的内力为基础,而如何获得如此巨大的内力,根据其修习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三种基本的道路,我们不妨总结为北冥神功式、独孤求败式和《易筋经》式,下面详细解析之。

    北冥神功式内力修习方式,简单说,就是吸取外力以为己用,如海纳百川一般,此方式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积聚浑厚的内力,人耕我获,极为高明。但此方式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北冥神功功法最后所告诫的:然敌之内力若胜于我,则海水倒灌而入江河,凶险莫甚,慎之,慎之,当然,这一问题可以以动态的方式加以解决:随着北冥神功修习的加深,内力越来越浑厚,则这种凶险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但对于初修此功法之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甚至是一个关口,段誉在刚修习北冥神功时就是如此,从南海鳄神等人吸取来的巨大的内力进入段誉体内,既无处宣泄,又无法化解,段誉深受其折磨,几欲疯狂,虽不是走火入魔,但其情状和后果都与走火入魔类似,幸亏机缘巧合,段誉在天龙寺自修了六脉神剑经,及时将外来真气导入自身经脉,才涉险过关。二是如何解决外来内力进入体内之后与自身原有内力兼容、融会贯通、化为一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通过修习者本人对外来真气的逐步化合过程来完成,当然,这里也存在与上面吸取过程中类似的问题:外力越多,则化合起来肯定越难,无崖子传给虚竹北冥真气之前可以短时间内把虚竹体内的少林派内力化掉,因为虚竹内力毕竟极浅,如果换成内力很深厚之人,无崖子还能短时间内将此任务完成吗?从无崖子所说,看来此任务比较困难:你于少林派的内功所习甚浅,省了我好些麻烦”——言外之意,如果内功深厚的话,就很麻烦了。甚至,如果也象上面,当外来内力胜于我本身内力之时,是否不仅化不了外力而凶险莫甚?这一问题对于邪派的吸星大法来说更为严重,任我行就是因为无法将异种真气化为己有最终遭到反噬而身亡,令狐冲如果不是最后修习了易筋经,结果也可想而知。另一个不严重但隐含的问题是,如果外在力量本身无懈可击,就无法吸取,就象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就无法吸取方正大师的内力那样。

    独孤求败式内力修习方法则更为高明,独孤求败的内力修为方式,其机理是借外在力量激发自身潜能,外在力量仅仅是刺激因素,故内力的构成完全由自身的潜能而来,北冥神功式内力修习方式的难题对独孤求败而言当然就不存在了,但这种内力修为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自身潜能激发到什么程度视外在力量的情况而定,如果外在的力量不是足够强大,那就无法激发自身潜能,或外在的力量不进一步增长,就无法更进一步激发自身潜能,比如,如果不是在山洪之中,杨过就无法练习玄铁重剑,而当杨过在山洪中练成了玄铁重剑之后,明白:重剑的剑法已尽于此,不必再练,便是剑魔复生,所能传授的剑术也不过如此而已,直到后来又借助海潮的力量方使内力进一步增强,也就是说,这种修习方式仍然受制于外在因素。

    《易筋经》式内力修习方式,建立在禅宗明心见性的基础上。真正觉悟本性之后,由于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万法,自己的内力至此才彻底摆脱了外在条件的束缚,完全由自性生出,而且自然而然,气自内生,心动而力发,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不生自生,因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犹如老子所说的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真正进入了自作主宰的自由王国之中,于是乎,就踏入了剑道的境界。#p#副标题#e#

    在此,可以深入探讨内力之本性也,而欲知内力之本性,当先知人之本性。人乃小宇宙,与大宇宙全息者也;大宇宙有两种基本物质形态,曰场,曰实物。场者,均匀弥漫于宇宙之间者也,实物者,不均匀分布于宇宙之中者也。人亦有两种基本状态,曰气,曰肉身实体,气即是构成人体之小宇宙的场态,肉身实体即构成人体之小宇宙的实物态。大宇宙之场态和实物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实即本性一体也,牛顿言:一切皆基本粒子,的确,现代物理学证明,场即玻色子也,爱因斯坦言,一切皆场,实物即场之凝聚态,庄子言:通天下一气耳,一切物态皆气之运化也,所言不同,而道一也。小宇宙之气和肉身实体亦可互相转化,实亦本性一体也:人气血旺盛,则筋骨强壮,反之,筋骨强壮者亦必气血旺盛也,气与肉身实体,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相辅相成,互具互摄,再加上与之互相融摄的、在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生物大分子、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夸克---之中无穷无尽分支下去的无限复杂的空间,共同构成人之肉身整体这个物质的小宇宙;与此物质小宇宙互相融摄的是精神小宇宙,即人的心识整体,从最深层次的第八阿赖耶识乃至于第九阿摩罗识一直到浅表层次的眼耳鼻舌身意识;法相宗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万法皆为心识所变现,故修习内功、运使内力即修心也,而心乃本性之灵明自觉处,无论心识还是肉身都是本性所生起、所变现,本性即是真如自性,即是道之本体,非空非有,故本性、心识、肉身乃体、用、相三位一体也。所谓内力者,即人体小宇宙中流行之气也,一般说来,可认为气主要在经脉中流行。中医和道家讲,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为主干,各自依次分出千万分支,且之间互相连通,而最重要者乃一前一后、子午流注于身体内部之任督二脉,体内之气即循行于其间,流布于全身。藏密无上瑜伽部法门则开示曰:人身内共有七万两千脉,其重要者一百二十脉,主要者二十四脉,其中核心者为左中右三大脉,尤其以中脉为重中之重,故又称命脉,佛祖不是说吗:人命在呼吸之间,俗语曰:人,也就是一口气罢了。人体各脉通达则肉身和谐、智慧明彻直至证得光明本性。一切众生之体皆与佛祖无二,下三部密法曰一切诸法当体即是实相,故众生身与佛身同为六大所成就,众生身中具足佛身一切功德,无上部法则曰众生自性明体具足诸佛三身四智,众生之五蕴、五大、十种气当体即为佛之体性,无二无别。唯众生有障碍故佛性不显耳——所谓障碍者,大乘所立有两种,即知见障和烦恼障,又可曰理障和事障,简而言之,不明真理曰理障,不能自由做事曰事障,而所谓武学障者,要么因对武学不能如实觉悟本性而起,要么因执着于武学之境界不得解脱、被武学境界所困而起,或者说武学障之所以产生,既有理论上对武学本性认识上的偏见,也有实践上修习武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也可能两者都有,归根到底亦不离两种基本障碍,如郭靖有一段时间认为学武有害于众生故不想学武,觉远大师认为学武舞枪弄棒非君子之所为亦不修习武学等皆可曰理障,而欧阳锋为争天下第一强自修习九阴真经而走火入魔,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等人因争强好胜而强练七十二绝技走火入魔等皆可曰事障。如彻底破除此两种障碍,则彻显本来光明圆满之实性,人体之小宇宙与大宇宙完全契合,则虽肉身仍为凡夫,而境界已与佛平等,此即为有余涅槃也,如凡夫身亦彻底脱离,则为无余涅槃也。易筋经之修为方式和藏密之修为方式皆建立在明心见性之基础上,彻见圆满自性,而自然生发无量妙用,则由于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所蕴涵者完全无二无别,佛学言:八地以上菩萨和佛祖皆有无量化身,无边大身,十方世界是全身,此时可生起无穷妙用,故内力可无穷无尽,且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故可气自内生,心动而力发,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故可不生自生,故可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由此即明了:《侠客行》中,包括龙木二岛主、妙谛方丈、愚茶道长在内的其余诸人皆不能领悟侠客行之至上武学,唯有石破天无意中契合其境界,原因正在于其余诸人皆有障碍,主要是知见障,故无法进入其境界之中,而石破天无心、无意反而无知见障,故能自然契合于侠客行至上武学之境界,而既然石破天已经通过蝌蚪文的引导彻底打通了全身经脉,则人体小宇宙之可以无尽、自由运用,于是石破天掌法、剑法、指法等等一切武学皆可自然生发,且一切武学已经浑然一体、不再区分了,只觉四肢百骸之中都是无可发泄的力气,顺手便将五岳倒为轻这套掌法使将出来。掌法使完,精力愈盛,右手虚执空剑,便使十步杀一人的剑法,手中虽然无剑,剑招却源源而出。十步杀一人的剑法尚未使完,全身肌肤如欲胀裂,内息不由自主的依着赵客缦胡缨那套经脉运行图谱转动,同时手舞足蹈,似是大欢喜,又似大苦恼。赵客缦胡缨既毕,接下去便是吴钩霜雪明,他更不思索,石壁上的图谱一幅幅在脑海中自然涌出,自 银鞍照白马直到第二十三句谁能书阁下,一气呵成的使了出来,其时剑法、掌法、内功、轻功,尽皆合而为一,早已分不出是掌是剑。待得谁能书阁下这套功夫演完,只觉气息逆转,便自第二十二句不惭世上英倒使上去,直练至第一句赵客缦胡缨。他情不自禁的纵声长啸,霎时之间,谢烟客所传的炎炎功,自木偶体上所学的内功,从雪山派群弟子练剑时所见到的雪山剑法,丁当所授的擒拿法,石清夫妇所授的上清观剑法,丁不四所授的诸般拳法掌法,史婆婆所授的金乌刀法,都纷至沓来,涌向心头。他随手挥舞,已是不按次序,但觉不论是将炙啖朱亥也好,是 脱剑膝前横也好,皆能随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内息,亦不须记忆招数,石壁上的千百种招式,自然而然的从心中传向手足,真可谓妙之极也。唯有一点金庸阐发不透彻,或者说没有将最高境界阐发出来,那就是:石破天的境界只是无意间与道契合,本身并不是自觉真实本性的圣人境界,故石破天并不明了武学的本性,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真实本性,故石破天自始至终都不明白自己究竟是谁,这构成了石破天一生最大的疑惑和烦恼,所以石破天并不是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自由人。其余诸人是邪见,石破天是无见、无明,都是不觉悟者。也可以说,石破天与觉远大师一样,也属于有武学障之人,石破天属于愚痴之人,并非觉悟真理之圣人,并非、决非最高境界——这与前面所说金庸于禅的境界的阐发尚欠精妙是完全一致的。真正的最高境界是当年创始侠客行至上武学的祖师所达到的境界,从石破天观此祖师之境界,此祖师当已经明心见性,彻底破除了武学障,见到了武学的本性,故不仅自己的小宇宙之经脉已经完全贯通,而且还留下了让后人贯通人体小宇宙之经脉的方便法门,自觉、觉他,乃真正的高手也。达摩祖师、龙象般若神功的祖师也是如此,广而言之,凡是明心见性的绝顶高手象张三丰等人应该都是如此境界。#p#副标题#e#

    化繁为简而理解剑道,则可见《笑傲江湖》中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时对独孤九剑剑意的开示之处。风清扬对剑道的揭示是以令狐冲对失传了的五岳剑派绝招的发现为引子的。令狐冲偶然在石洞中发现的五岳剑派失传了的绝招,就境界来说,都比现有正在传授的招式高明很多。这次偶然的发现,为令狐冲境界的提升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也可以说为他进入剑道的王国打下了一个基础。接下来的发现(所有五岳剑派的绝招全部被日月神教十长老所破!)作用是双重的:对令狐冲于五岳剑派的信心来说是一个打击,但对于他踏入更高的境界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到此地步,似乎已经山穷水尽了,因为五岳剑派所有的招式全部被破掉了,正如令狐冲自己所言,五岳剑派至此一败涂地

     易经言:穷则变。问题是,到此为止,怎么变?这时,风清扬出场了,而且一出场就将令狐冲所达到的境界当下超越过去,因为不仅五岳剑派的招式,就是破解五岳剑派招式的日月神教十长老的招式都根本不值一提,五岳剑派的绝招也好,日月神教十长老的招式也好,全都是死的,这种招式或说绝招,就算练成了几千万手,遇上真正的高手,全部被破除的干干净净,只能任人屠戮,这还算什么绝招?因此,风清扬一出场就透露了剑道的一个秘密,那就是,人是活的,人是一个自由的主体,焉能让外在的招式弄得束手束脚?这个活字,你要牢牢记住了,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善哉斯言,到这一步,令狐冲的思想才开始获得了第一次解放,才有可能在对武学乃至人生大道的领悟中产生真正的飞跃。

     但是,对于招式的活学活用仅仅是相当初级的阶段,如果谁认为只要我用招用活了,我是招式的主人了,那就说明我已经明了剑道了,这就太浅见了。这种境界离着剑道还差着远呢,现在只是下乘境界。活招死招都是招,虽然活招比死招是自由了,但仍然与死招处于同一层次。这只能算是进步,决不是飞跃。

     刚才说道,令狐冲山穷水尽之时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变?答案已经有了:活学活用,就这么变。但,变了之后,变到什么境界中去才算变化的完成?总在招式之中变来变去,充其量只是一个剑手,不可能踏入上乘境界。这一次令狐冲可谓福至心灵,一经提示,马上就隐隐悟到了剑道的一层至理,令狐大侠终于开窍了。当风清扬说到只是招数虽妙,一招招的分开来使,终究能给旁人破了之时,令狐冲言道太师叔是不是说,要是各招混成,敌人便无法可破?。好小子,果然悟性极高,至此,才开始踏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剑法的层次。招式再妙,再活,但一招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不同的招式合为一体,让它们互相弥合,相互之间将各自的破绽给补足了,形成一套完整的剑法,才能让敌人无可奈何之。逻辑学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逻辑要有自洽性,逻辑至少能够自圆其说,按武学来说就是要使剑法没有破绽。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简单说,一句话,越完整就越自洽。逻辑越成体系,体系的内在完备性越强,就越能自圆其说、自我确立。这就是体系或系统的威力所在。单独一招存在的破绽放在整个混成的剑法中可能根本就不成其为破绽,因为敌人所面对的不是一招,而是由千万招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整体。你可能很轻松就破得了剑招,但可能竭尽全力也破不了剑法。

     但我们还要更进一步问:剑法就已经是完美境界了吗?正如:逻辑学就没有矛盾了吗?不,逻辑学正被自身的悖论弄得焦头烂额,所以剑法当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正如招式有优劣之分,剑法也有高下之别,华山派剑法能比得上武当派太极剑法混成吗?嵩山派剑法能比得上华山派剑法灵巧吗?恒山派剑法能比得上嵩山派剑法雄浑正大吗?可见,不同剑法之间也各有所长,换句话说就是都有自己的缺陷,并没有达到无懈可击的地步,令狐冲能将公认为最混成的太极剑法都破掉,就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所以,要想在剑的王国中达到自由境界,只超越剑招是不够的,还要更进一步超越剑法。剑招固然要活学活用,剑法也不可看死了,也要活着来看。因此,真正的高手不仅要超越一切招式,也要超越一切剑法,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说各招混成,敌人便无法可破,这句话还只说对了一小半。不是混成,而是根本无招,根本无剑法,根本就无剑,乃至根本就无心——一切皆出乎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何所用心哉?

    但,何谓无招?一招都没有就是无招乎?那就陷入佛家所破斥的但空、恶趣空了,那就陷入什么都没有的虚无主义了。一切招式皆备,一切剑法具足而变化无穷、纵横自在即为无招。具备一切法度而又无迹可寻,任意所之而让人莫测其极,就是无招。古龙也多次说到过穷尽了一切变化而不变的那一招,其实并不是那一招不变,而是贯穿在一切变化中的道永恒不变,而道自身生发的无穷妙用却是不断变化、无限变化的。简而言之,无招者,完备且自由也。

     可见,剑的三层境界各有自己的内在尺度:剑招的精义在于灵活,剑法的要义在于完整,剑道的真义在于自由而完备。用最通俗的哲学术语来说,剑道是否定之否定的境界,将自由和完备化为一体,而两种属性本来就存在于剑招和剑法之中,只是各有所偏罢了。剑招的灵活实际上就是剑道自由精神的体现,但在剑招的层次还缺乏剑道的完整性;而剑法的完整实际上就是剑道完备本性的体现,同样在剑法的层次仍然没有实现剑道的自由精神;只有到了剑道的层次才完成了两方面的完美结合,才彻底解决了自由与完备之间的矛盾。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宋立军,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新派武侠小说的独孤九剑:第四剑

下一篇新派武侠小说的独孤九剑:第六剑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