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李大钊的杂感

作者:张同俭,闫玮     来源:新编现代文学史     时间:2011-02-24
18651

  杂文是现代散文史上飞出的第一只春燕,率先搏击风云,兴盛发达。在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而有一个波澜壮阔的遍至全国的“杂文运动”。杂文,指的是议论性的文学散文。当时刊登杂文的期刊报纸很多,作者队伍庞大,和现实生活保持密切关系,多运用杂文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杂文样式也长短不拘,形式多样,期刊报纸刊登时冠以种种名目。杂文创作呈现这种丰富多彩的盛况,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新青年》、《每周评论》、《语丝》、《莽原》等是这时期较出名的刊有杂文的报刊,反映了这时期杂文创作的概貌及其发展的轨迹。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新青年》进行卓有成效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启蒙。1918年下半年,在李大钊的推动下,《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对促进中国社会思想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对“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唤醒群众”,进行革命启蒙宣传,《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同人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都选取了杂文这一战斗武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上的杂文都以较充分的科学和民主思想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其时代和民族的特征。中国现代杂文,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灌注着蓬勃的战斗精神,就有着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的特征,就是以现实主义为其主流的。在《新青年》上,杂文形式多样,长短不拘,既有长枪大炮式的篇幅较大的文艺性政论,也有匕首式的精悍的“随感录”,有评论,有杂感,有随感,有杂记,有通信、讨论、答问、编者按等等。
  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马列主义在中国最初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与鲁迅和周作人都是《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重要杂文家。1916年前,李大钊在他主编的《晨钟报》和《甲寅》月刊上发表了为数不少的政论性杂文。1916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青春》。1918年,李大钊参加了《新青年》编辑部,同年底和陈独秀共同创办《每周评论》。这年底,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政论性杂文《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是震动整个思想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斗篇章。在李大钊的推动下,《新青年》从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的启蒙,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新青年》的带动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不可抗拒的洪流。李大钊的散文,主要是发表在《每周评论》和《新生活》上,如《新纪元》、《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政论性的杂文,绝大多数是短小的随感录。李大钊是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战士,他的杂文内容广泛,但主要的是反映现实中重大而尖锐的政治问题,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他那些篇幅较大的政论性杂文,善于把问题放在较广阔的历史范围、一定的理论高度上来分析,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洞见其发展趋势,在明快晓畅的析事辨理的文字中,激荡着波重浪迭的革命激情。他的随感录,短小精悍,摇曳多姿,有着嬉笑怒骂的“谑而虐”的风格,但又常常一清见底,缺少余味。对后起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等在共产党刊物上的《战壕断语》、《并非闲话》、《小言》、《寸铁》、《反攻》栏目中的随感录影响较大。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张同俭,闫玮,来源:新编现代文学史,来源地址:)

上一篇对反历史主义倾向的批评

下一篇周作人等的小品文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