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一边旅游一边写作,这些大学生很幸福

作者:张颖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6-08-29
17004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论语》所记载的天地自然中的师道风流,一直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李秀明所神往。

  “陆游早有诗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的学生,‘宅’是他们的标签,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没有见过大美江山,如何写得出好文章?”李秀明果断策划了一项暑期游学活动——人文中原行。

  参加游学团的学生需要经过自愿申请、班级推荐和专家选拔,最终成员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是从百篇写作计划活动中遴选的写作爱好者。为了让游学更有效果,游学团还邀请了学校古代文献学科、古代文学学科相关专家作为指导老师。

  与一般的旅行不同,与常规的旅游更是迥异,游学团沿着专业老师精心策划与设计好的路书,一路行走,曲阜、洛阳……泰山、殷墟、汉魏古城遗址及沿途博物馆……,每个站点都烙着人文印记。“为什么选中原?只有这广袤的大地,才能成就3000多年生生不息的华夏思想主流。”李秀明认为大学生要向孔子问礼与致敬。

  由于资金有限,游学是名副其实的“眼饱肚中饥”的穷游,乘坐绿皮火车,一路咣当咣当地晃过去,餐费和门票需要自掏腰包。“基本每天换一个地方,每天都要整理行李重新上路,非常疲惫”。令教师欣慰的是,学生不仅都坚持下来并醉心其中。

  白天马不停蹄地游历考察,晚上师生“坐而论道”,再迟也不例外。“白天为动,夜晚为静。游学需要适当地安静与思考。”李秀明说。

  孔子拜见南子的时候能喝得上“茶”吗?博物馆里出了那么多打击乐器,为什么不见鼓槌?霍去病24岁就因病去世,为何名满天下?武则天无字碑后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真相……这些主题讨论,最后化为笔下的文字。

  “传统的中文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现在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我们同时培育写作者、文化创意人才,对学生的培养从倡导‘能读’发展到‘能读会写’,对学生的要求从‘能读厚重文字’发展到能够产生提供新知新思想的创作创意。”李秀明感叹。

  指导老师高利华认为:“人文学科不同于理工科,它更讲究感受和体验,尤其是写作,需要陌生感激发灵感。陆游就说过: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可以说,游学既是一次文学的历史地理考察,又是一场“指向写作的采风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44班学生徐玲玲在游学之后说:“我们对课堂上你讲我听的模式太习以为常了,而游学打破了这种固定模式,和那么多良师益友一路行走、观察,调动全身细胞去思考、提问,在现场、在交流中解疑释惑,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

  “指向写作的游学”,也是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2013年推出的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基于写作能力培养的“百篇写作计划”的一项内容。

  与此同时,一项更全面的、基于写作能力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正在学院开展,“每门课程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写作课,但不仅仅是写作,还是能力、思想、情怀的综合培养,是读、写、思、编的综合,是从知识指向转向能力指向”;另外,学院老师还在甄选编写一套“指向写作的阅读”系列教材。

  此次游学,俞志慧老师是随身带着《国语》去的,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的同时,白天在文化遗址间考察,探寻勘察历史存在的证据,鸟兽虫鱼、玉石干戈都成为他的研究对象;晚上为了文献中的注释细细推敲,从文献学角度校正他在书斋中获得的知识;刚到陕西韩城就奔去司马迁故里。“2000多年前,韩城这位20多岁的年轻人不远千里来到绍兴,登会稽探禹穴,现在我们20多岁的年轻人来韩城回访了……”邢蕊杰老师则趁机丰富着自己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内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张颖,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70个孩子的作文都在表扬他,40万次开门关门真不容易

下一篇小女孩写作文为母亲祈祷,感动网友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