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新闻写作应该如何创新?

作者:苗恒     来源:未知     时间:2016-04-05
36490

创新之路从根本上说在于:对新闻写作基本规律的理解以及寻求这种规律和具体情况的结合。

新华社记者徐占琨说:“我们提倡破格作文,不拘一格写新闻的意思是,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格式去写新闻,不能误解为‘完全不顾体裁规格的要求去自由驰聘’。各种新闻体裁,如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等,都各有特点和一般的写作规律,是要遵循的,不能破除的。我们要破除的是固定不变的格式,僵化的教条。”(徐占琨:《提倡不拘一格写新闻》,载1982年第4期《工人日报通讯》)

他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新闻写作是有规律的,创新不是破规律,而是破僵化的教条。至今为止的体裁都是多少年来无数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创造的结果,是在实践中符合客观规律创造的固化物。因此不能轻易地否定,更不要认为否定已有的东西就是创造或创新。这样的创新太容易了,它只要说一个“不”字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的记者在新闻写作之中所以不能创新,首先不在于他对新闻规律的理解得太多,对基本的要求知道得太多,而是对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没有很好的掌握。例如有的研究生在自己的论文中批判“倒金字塔”,认为都是因为按照它去写作,所以把新闻报道搞得不生动了。他们认为,要创新就要破除“倒金字塔”。这种意见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他不了解“倒金字塔”的实质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看法。如果我们掌握了它的实质,不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去创造吗?

所以,要创新,对我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首先的一个任务是把新闻写作基本规律尽量掌握起来。

再一个创新的途径是新闻写作基本规律和特殊的具体情况的结合。应用是一种创造。普遍规律应用于具体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随着时代的进展而进展,也更需要有新的创造。社会生活变化了,传播工具变化了,受众也变了,新闻写作的规律不能不有所改变。这些年报纸记者在议论,在广播、电视如此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字的新闻报道如何改进和创新?

黎信在《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中提出了如下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短、多、快。一句话导语的出现,改变导语的旧观念。

导语的革命带来了新闻结构的改革。由“倒金字塔”发展到双层以至多层“倒金字塔”等多种结构。

文字记者更加注意细节和花絮的描写。

广播电视记者往往先于文字记者把新闻报道出去,解释新闻的任务便落在了文字记者的身上了。解释性报道的兴起,丰富与发展了新闻写作的理论。

新闻杂志的兴起与日报的减少,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电子时代,文字记者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讲究写作技巧。总的要求是使读者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新闻,同时要使读者读了每一篇稿件的开头之后便不能不读下去。

他还认为,竞争是西方新闻写作风格演变之内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工具的不断多样化和现代化,是西方新闻写作风格演变的外因。两者结合终于使西方新闻写作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本文选自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搞好中高考作文的五个一工程

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学习方法大全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