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文,“动人”为佳,“动人”,由何而来?真情流露在字里行间,感动就会油然而生在读者的心里。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一,选材上体现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对美好的敏锐的洞察力。在中考语文作文阅卷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作文,写亲情,就是妈妈在我发烧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爸爸在下雨时给我送来雨伞;爷爷奶奶在周末我去看他们时给我做一大桌子的好吃的......写友谊,就是跑800米同学鼓励我坚持下去;我考试没考好,好朋友安慰我,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样的题材不是不能选,但是,是不是表现这些主题只有这样的题材可以选呢?选材,是一篇作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新颖又切题的题材是一篇好文章的基础。
那么,怎么才能有新颖又切题的题材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妈妈爸爸每天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对我们的爱在一日一日的生活点滴中,你注没注意到,你在灯下学习时,妈妈端来的那碗莲子羹,每个莲子都细心的去掉了莲子心,因为你说过,它太苦了,你不爱吃?你发现没发现,爷爷那双手,曾经又大又有力,你小时候,这双手握着你的小手,写出了一个个漂亮的毛笔字,可现在,它们会时不时的发颤,甚至点生日蜡烛的时候都对不准烛芯?如果你看到了这些,你的心里是不是有些什么话,迫切的想写出来?那么,这时候,你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动人”的,因为,文章要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所以,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拥有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灵,能够发现和体悟到美好的东西,然后,把它们记录下来,用你的文字。
二,在文章中体现出对生活独到而有见地的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是什么都适合作为作文的选材,别人写过很多遍的题材,显然也很难再有什么特别“独到”的见解。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应该多关注时事,多了解一些热点的社会现象,而且,只是了解是不够的,要养成对事件有自己的思考的习惯。
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中,人云亦云的现象比较常见,六小龄童不能上春晚,一片“他不上我就不看春晚”的评论,有多少是自己的思考?有什么热点话题出现,一片转发,转发的目的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又有怎样的思考?写作文,写的是自己的思考,不是别人的名言,网上的“心灵鸡汤”。那么,怎么才能有自己的思考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书,看好书。
在和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优秀的人物通过阅读进行心灵对话的时候,我们就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他们或给我们灵感的火花;或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或碰触到我们心灵深处的声音……于是,我们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提高了我们对生活、对事情的认知水平。当我们把这些不同的营养完全吸收到我们的思想中时,我们就不会轻易的人云亦云,不会再轻易的随声附和,这时,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到而深入的思考。
三,在行文中体现自己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一个选材,有的作文读起来很有味道,耐人寻味,有的作文却语言平淡,像一杯白开水。这样的不同是怎么造成的?
耐人寻味的作文,文章的作者往往体现出对文字的较好的驾驭能力。她表现早春的感觉,会写“春天来的时候,都市上下仿佛一张粘了碧色的宣纸,一点儿一点儿,全都绿了开来”,一下子,那种春的感觉扑面而来,读来觉得“真是这样的感觉呀”;他写文天祥的忠心傲骨,会写:“我写正气歌的的时候,觉得那洋溢在那些诗句间的正气让纸都发烫……”这样的话,不是发自内心,是“编”不出来的;她去古镇旅行,看古镇上的老奶奶在阳光下用五彩的丝线编织彩袋,体会到她们安详而温暖的,经过岁月沉淀的美,写到:“她们慢慢的,一根一根的,编织着古镇上五彩而平静的生活。
”这些“有味道的”文字,这种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来源于小作者们在写作时静心而有精心的构思。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在写作时要完全“投入”到创作中,静心、专注、享受创作的快乐,当你可以感受到这种快乐时,就离“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的时候不远了。( 耿楠)
上一篇品牌策划软文的写作技巧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