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老君山赋》全在意胜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4-07-12
23912
  “赋欲不朽,全在意胜。”[①]此论极其精辟,乃至理名言也。真正的好赋,须得意关宏旨。以谭杰的《老君山赋》观,笔者以为,其最出彩之点即在“意”上,意旨深刻,情味高远,而全在意胜也。
  谭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洛阳大学原副校长兼师范学院院长,同兼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辞赋联合会总顾问、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洛阳诗词研究会会长等职。杰出的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认为:“作为一位艺术家,他便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一个常人了。”[②]根据笔者的理解,此论强调的是讲艺术家本人独特的心灵世界潜存有一种拍合与契应外物的特殊敏感,同时,作家应该具有非功利、超功利的艺术价值立场和人文关怀。谭杰做《老君山赋》,为什么是谭杰而不是其他人呢?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都有一种感应,是冥冥之中的灵感与灵性的发生。谭杰赋写老君山,纯属一种感应,笔者评论谭杰,也纯属一种感应,是一种心灵的拍合。
  老君山,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东3公里,古号景室山,是老聃的修炼得道的圣地。老聃即俗称老子,乃人类哲父、道家始祖,其五千言之《道德经》,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是诗,是哲理诗,是本质上与形态上的真正的诗,从此意义上说,老子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实至名归的。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学者托马斯·卡莱尔在一次题为《作为诗人的英雄:但丁,莎士比亚》的演讲中说:“诗人是属于所有时代的英雄,他只要一产生,就可以为各个时代所占有。”具体谈到但丁的价值时,他认为:“这样一个人类灵魂已经进入到我们存在的深处;长期以来浇灌着一切优秀的人类事物的生命之根。”[③]以此观点看老子,也同样是再确切不过了的。老子以其博大精深的诗,养育人类,浇灌文化,其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襟怀,其恬淡素朴、助人为乐的思想,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睿智等等,数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深刻影响,深入到民族魂里,民族的血液里,内化为我们民族的性格、智慧和文化襟怀。
  而谭杰,生于长于洛水之畔,而得天时地利,深受中原文化的浸渍,尤其倾心于虚静无为的道家文化,登老君山而饱吮天地之灵气,博采灵山之精华,他的灵魂通体透亮,灵感翩然纷涌,而灵性与山一体,于是,《老君山赋》于已丑季冬成焉;于是,是赋并已于2010年勒石以16米长2、6高的大照壁形式矗立于老君山焉。
  《老君山赋》共一千五百余言,六个自然段,并附五言古体诗于其后。赋的前半部分“体物”,赋写老君山的万方仪态。老君山,乃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山势雄伟,千峰竞秀,其境内拥有众多地质遗迹,独特的滑脱峰林地貌景观以及石林、马鬃岭等景观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赵逊称为“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花岗岩峰林奇观”,有“北国张家界”之美誉,更是中华儿女谒拜圣境。以赋的形式表现,自然当具有“铺采摛文”的“浏亮”而“体物”的优势。因此,赋家在第一自然段扣“巍乎”而总起:
  巍乎!八百里伏牛,三鼎擎天。两千年经韵,五洲响传。大名赫赫,唐宗封冠。金殿煌煌,老庙聚仙。其脉茫茫兮,基连昆仑;其势渺渺兮,意接天山。其峰危危兮,峻赛五岳;其灵幽幽兮,魂统三关。白云悠悠,蹄尘漫漫系函谷;紫气冉冉,福光盈盈布百川。老子修道归隐地,千古灵秀一名山!
  赋章起笔不凡,虚实相间,先对老君山的名望以简述和追溯,然后正面写其脉、其基、其势、其峰、其灵,又用“白云”“紫气”来渲染和烘托,在动态中写山,写山的动态,突出了老君山灵动,渺茫的特点,也使其蒙上了神秘色彩。虽然是多层面的描写,但是,用语省净,凝练遒劲,语势排宕,整俪骈对,既概括,又形象。
  因为赋体文学“体物”为主的需要,需要集中笔力来描绘物类、物象、物态,并追求辞藻的博富和绚丽,《老君山赋》在总写之后,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接着分写。第二自然段是从其所处的方位上来写老君山优形胜势的:
  岭界南北兮,水分两川;南通汉江兮,北发伊源。东汇河洛兮,一脉中贯;呼啸入海兮,浩波荡烟。中鼎耸立兮,西华相伴;东景形胜兮,隐哲藏贤。下映江河兮,上辉星汉。道统九州兮,地标中天!无峰不奇兮,千姿竞岩;无水不秀兮,悬瀑卧潭。无涧不幽兮,行云悠闲;无石不名兮,掌故流传。无林不茂兮,枝稠叶繁;无花不媚兮,争春斗艳。无庙不供兮,肃穆庄严;无神不灵兮,香火连绵。其险也,如华山之猿履;其姿也,似黄岳之层峦。其朦也,犹庐山之弥雾;其高也,盖泰山之齐天!
  第三自然段则从四季来写山的壮丽奇瑰:
  至若春之来也,惠风和畅,天浴暖阳。彩蝶对舞,俊鸟穿翔。万木争荣,百花吐芳。鱼虾戏泳,泉溪流淌。四月初八兴庙会,车水马龙动山乡。夏之至也,日出东岭,朝岚浮荡。新雨成瀑,彩虹呈祥。石林夕照,落霞鎏光。幽谷追梦,玉兰送香。一步一景添游兴,醉入画图十里廊。秋之到也,红叶满目,凌风傲霜。野果缀枝,凝紫溢黄。大雁越顶,叫声悠扬。缆索往返,凌空徜徉。一步三株中草药,悬壶济世救四方。冬之临也,雪覆旷野,鸟兽潜藏。花遗枯枝,冰状苍凉。老滕无语,根孕梦乡。经歌溢宇,佛音绕梁。一洞五天堪奇景,远山近岭裹银装!
  这两段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以铺排夸张、描摩渲染的手段来叙事写物,诚可谓“写物图貌,蔚为雕画”。于是,赋家不禁由衷叹焉:
  奇也!斯山来之有龙,去之有脉,自然也;凸之为峰,凹之为谷,自然也;春之向荣,秋之向枯,自然也;阳之居木,阴之居水,自然也。斯自然之景,可赏;自然之物,可取;自然之趣,可娱;自然之谐,可容。然则,弗如觅自然之道而法之以享天道之永久也。四海名山不乏景、物、趣、谐之妙,而独不可与斯山并论者何哉?道教之胜地者也!
  这一个自然段,是总括性的,具有过渡性的作用。妙在赋家紧扣“自然”二字,不断出现“自然”,其中很有深意。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乃老子思想的核心精髓;自然,乃老君山风景的本质特点。
  赋体文学的最重要特点是“体物”而“写志”。《文心雕龙·诠赋》精辟地概括出赋的这种最本质的特征:“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④]纪昀评:“‘铺采摛文’,尽赋之体;‘体物写志’,尽赋之旨。”[⑤]“体物”而“写志”,也是赋体文学写作的习惯性思维。也就是说,辞赋除了需要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的“体物”,还是一种“写志”的载体,应该具有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
  于是,第五自然段“写志”,也是《老君山赋》的主旨所在,赋家水到渠成地将“意”和盘托出:
  壮哉!亘古迄今,游人接踵以朝者,无四时之分也;天南地北,香客并肩而谒者,无贵贱之别也。熙熙嘻嘻而来,攘攘嚷嚷而去,许心中之夙愿,发感世之豪情,其快也如是,非它山可与媲美者焉!若夫,仕宦之临斯山也,近闻普度之经文,远聆救苦之钟声。思溶润笔之池水,身浴拂竹之清风。长仰耸天之老子,遥忆吐哺之周公。当有感于老子之言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于是乎退而思焉:古之贤者常以黔首为本,识“舟水”之理,知“鱼渊”之辩,是谓明道也。吾侪今日当以何为?在其位,谋其政,正其行,廉其声,民意不可背向,进退不可失明。而或商贾之临斯山也,日寻亮宝之台宇,夜抚玉皇之辰星。朝拜灵官之真仙,暮谒方丈之高僧。遥望伊水之东逝,近伤秋花之凋零。当有感于老子之言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于是乎思而叹焉:人之于宇宙渺如尘埃也,人之于草木寿在朝暮也。人生富贵,三生之幸,然则,勿忘“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取财不可以无道,富贵不可以独享也。抑或庶人之临斯山也,笑摸青牛之首颈,怅议连石之亲情。探看舍身之崖壁,追忆淋醋之丰功。敬焚祭祀之香火,祈求家国之太平。当有感于老子之言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于是乎感而云焉:苍天在上,良心不负。尚勤尚俭,积善积福。莫存大富大贵之奢望,常怀朴淳仁厚之民俗!
  辞赋具有“义在托讽”的原则与专长,故而,赋中“托讽”,这是赋的内容,也是赋的形式。也就是说,谭杰选择赋体,有其回答人类的精神难题的欲望,把处理人类精神和灵魂事务作为其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笔者以为,汉赋除了具有宏大叙事的重要特点之外,还有一个让人容易忽略的特点就是“其中所含的批判精神”。当今著名徐公持学者认为:“批判精神是一伟大时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成分,批判精神缺席,社会就易于堕落,文学也难得进步。实际上,秦汉文学中的批判精神不绝如缕。在此强力专制体制背景中,某些文士能够挣扎礼乐制度的束缚,坚持批判立场,敢冒风险,不计利害,批判社会,指陈弊端,体现出超拔流俗的文化精英意识和作风。”[⑥]坚持批判立场,这是赋体文学的实用主义文学观的重要体现,也是《老君山赋》的最突出的特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赋家具有了“写志”与“托讽”的高度自觉,谭杰承步赋体文学“归于讽谏”、“曲终奏雅”的写作传统,不仅仅是借用赋体这一体裁来呈才效技,而以一个诗人的博大和睿智,凭藉老君山之题而知性发挥,大题大做,进行着诗性而智性的审视和思考,并以此来实现其对社会历史、对生存环境、对前途命运的急切而焦躁的拷问,张扬着心忧天下、志怀高远的君子风范,字里行间激荡起颂美民族文化而针砭社会痼疾的浩然之气。因此,其题旨便有了高屋建瓴的精警和高峻;因此,其发唱便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深郁和清厉,这也正是谭杰先生创作成功之处。
  此段文字中,假想出三种类型的人,即“仕宦”、“商贾”和“庶人”,而巧妙地融入老子道德经中的三段警世名言,用“于是乎退而思焉”,“于是乎思而叹焉”,“于是乎感而云焉”,略加变化的语言,在变中坚持不变,不变中而有变,层次井然,逐层推进,铺叙议论,深入说理,加强了作品的理性因素的渗入,“夫情必依乎理,情得然后理真,情理交至,事尚不得耶。”[⑦]
  赋到卒章时,再度奏雅:
  呜呼!天下游客涉三江而蜂拥,越千山而鹜趋者,意在品山之逸趣,问道而明心者也。坦然乎?可凌虚而吐纳百川;朗然哉?可旷怀以明志清心!玉在山而草木润,人思辩则世事明。山育人之懿德,人赋山以空灵。山因哲人之哲辩而千秋鼎盛,人以圣山之圣洁而万古留名!
  诗曰:
  大智无疆界,道德天下行。
  思哲容宇宙,物辩启人生。
  万世尊师表,五湖仰盛名。
  悠幽悟道地,千载鉴文明!
  面对灵仙之老君山,作家饱含情感地游思畅怀,思接千古,神游六合,而生“天地之心”,而生顶礼膜拜的崇敬之心。赋家顺应宇宙自然生生不息之大道,感悟天地之大美,参赞化育,赋予老君山以深刻的精神内涵,浩茫的历史厚度与丰富的当代意识,而成此淋漓元气的艺术形象焉。王逸在《鲁灵光殿赋》中提到,赋有“物以赋显,事以颂宣”的功效。也即《老君山》中所云:“山育人之懿德,人赋山以空灵。山因哲人之哲辩而千秋鼎盛,人以圣山之圣洁而万古留名!”
  “道家潜在的价值准绳是:内涵的深刻性,审美的普适性,灵感的个人性”[⑧]。谭杰的《老君山赋》“体物”生动,同时,也“写志”警拔,更是因为其铺叙议论,而意蕴厚重,具有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成为美学与思想深厚的经典奉献。古人云:“赋欲不朽,全在意胜”,诚哉斯言!
 
 
 
  作者简介:王志清,南通市人,1953年出生,教授,硕导。主攻唐宋代文学及文论,代表著作有《纵横论王维》、《盛唐生态诗学》、《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等,论文散见于《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老君山赋》全在意胜,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文学史排斥旧体诗赋是一种文化偏见

下一篇围棋文化和辞赋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