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旧剧改革

作者:张同俭,闫玮     来源:新编中国现代文学     时间:2011-02-25
19241

  旧剧改革的成绩首先从新编历史剧中表现出来。1943年秋,中共中央党校和大众艺术研究社集体编写了京剧《逼上梁山》(杨绍萱、齐燕铭等执笔),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剧作根据《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改编而成,但增加了新内容,注入了新思想。
  《逼上梁山》一剧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其矛盾冲突的表现方面,与以往都有所不同,首先是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他的思想转变及其复杂原因,使人物性格更生动,而且更能体现一定时代的社会内容;林冲和高俅的矛盾斗争是全剧的主要冲突,但作者没有停留在两个人物的个人恩怨的纠葛上,而是有意识地强调他们在政治上的分歧,突出了主张抗金御侮与执行卖国投降政策的矛盾,从而影射了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卖国投降的本质,较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战争。剧作运用京剧的表演形式又不为传统所束缚,而是突破了传统京剧某些僵化的程序,吸收了许多话剧的成分,并且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在舞台布景方面,也不像旧京剧只用单纯的象征性布景,而是有所创新,如使用飞雪等现代布景手段,增强了剧作的表现力。剧作也存在着某些有损于历史真实的地方。
  1944年元旦前后,《逼上梁山》首次演出轰动了延安,并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并指出这是“旧剧革命划时代的开端”。之后,延安平剧研究院又创作了京剧《三打祝家庄》、《史可法》、《战北原》等,还上演了《中山狼》、《进长安》等新京剧。旧剧改革也促进了戏剧艺术的繁荣,在延安同时出现了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现代戏,如《难民曲》,但成绩不及新编历史剧,其他剧种的现代戏则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如马健翎的新秦腔等。
  马健翎(1907-1965),陕西米脂人,肄业于北京大学,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又深切了解陕甘宁农民的生活和艺术爱好,熟悉当地的各种曲调。他创作新秦腔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延安文艺整风前后,他分别创作了新秦腔《查路条》、《十二把镰刀》(整风前)和《血泪仇》、《大家欢喜》、《一家人》、《穷人恨》等作品,显示了戏剧改革的实绩。其中《血泪仇》是他的代表作。剧作讲述了一对河南父子的故事。父亲王仁厚逃难到陕北,得到人民政府的关心和妥善安置。这时被拉去当兵的儿子王东才却被派到解放区刺杀父亲。后来父子相见,儿子王东才醒悟,于是他杀死长官,投奔解放区。另外《大家欢喜》、《一家人》都是关于农村题材的剧作。《穷人恨》则是马健翎影响较大的剧作之一,写恶霸地主逼迫佃户老刘的儿子顶替自己儿子去当兵,又强迫老刘的女儿为妾,还压榨老刘的亲家安老婆子。最后农民们奋起反抗,配合解放军解放了家乡,终于报仇雪恨。剧作揭示了地主和农民的尖锐矛盾,表明农民只有反抗斗争,才能翻身得解放。
  马健翎的新秦腔善于在新、旧社会和不同阶级、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中展开戏剧冲突,情节曲折、惊险,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生活气息也比较浓厚。但有时失于奇巧,有损生活的真实性;有时重过程不重人物描写,使人物性格较为模糊。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张同俭,闫玮,来源:新编中国现代文学,来源地址:)

上一篇秧歌剧和新歌剧

下一篇解放区话剧创作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