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而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以及文艺问题的理性思考。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文学批评应有自己的标准,也就是说,文艺批评家应有自己的良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20世纪人称批评的世纪,各种批评理论风起去涌。今天,我把历史上出现的几种主要的批评理论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伦理批评(道德批评)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伦理批评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批评形态。伦理批评又称为道德批评,它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伦理批评比较注重于文学作品的内容,认为善的即是美的,恶的即是丑的。应该说,伦理规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基本规范,因为人这个种族的这个星球上的延续必须依赖于人的群居生活。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伦理规范也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规范,伦理批评本身应该说是合理而且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任何东西都是历史的,伦理规范也在历史的变迁中变化。当一种伦理规范在历史中失去它的合理性,已经变成了对人的奴役和异化的时候,批评家如果还以之作家文学批评的标准的话,就会显得可笑。
在中国,长期以来,由于儒家的影响,对《诗经》的批评一直可说是一种伦理批评。孔子在《论语》中评《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无邪,就是思想纯正,不邪恶而合乎道德标准的意思,而他的道德标准是不允许男女情歌的存在的,认为男女在诗经中所描写的河边泽畔的互诉衷情的歌都是某种隐喻,是对合乎道德标准的贵族生活的隐喻。所以他认为“郑声淫”,就必须“逐郑声”。汉代的《毛诗序》认为诗应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在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在其理想的乌托邦世界“理想国”中驱逐了“诗人”,他所依据的也是一种伦理批评。他说自己尽管敬抑荷马,可是有些不敬的话还是不得不说。他认为摹仿的诗人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亵渎神灵,贬低英雄。他发现荷马和悲剧诗人们把神写得和普通人一样,满身是毛病,互相争吵,欺骗,陷害;贪图享东,好色,纵欲;贪财,怕死,遇到灾祸还哀哭,甚至奸淫掳掠,无所不为。柏拉图认为荷马史诗也贬低了英雄的道德品质,写阿喀琉斯的贪婪(和阿伽门农抢礼物),傲慢(唐突全军的首领,同河神交战),残酷(拖着赫克托耳的尸体走)。柏拉图也认为摹仿的诗滋长观众的情欲,对观众的心理形成坏影响,他认为艺术引起人的感伤、哀怜和惊恐,这些都是应该禁止的。
伦理批评的焦点有时是“性”,这有时候是各时代的道德伦理的中心。
二.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也是产生较早、影响较大的一种批评形态。这种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分析、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在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孟子就曾说,“颂其书,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说,对后代的文学批评影响很大。
在法国,史达尔夫人(1766-1817)在《论文学》与《论德国》中提出了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的划分,并认为它们的不同取决于由不同地理、气候条件所形成的不同人性。 她认为南方文学以希腊、罗马、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文学为代表,崇尚古典,情调欢快,充满民族和时代精神;而北方文学则包括英国、德国和瑞典的文学,其特点是感情强烈,富于哲理,崇尚想象,气质阴郁。她认为南方与北方的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人性。南方空气清新,多丛密的树林和清澈的溪流,它们和人的情操混合起来,使人有较广的生活乐趣,较少的思想强度,在两性关系还没有什么拘束,并且比较地安于奴役,而取偿于气候之美和艺术爱好。而北方土地贫瘠,气候阴沉多云,人们较易滋长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对欢乐的关怀不及对痛苦的关怀,但想象却因而更丰富,他们具有独立意志,不能忍受奴役,女性得到尊重,特别是盛行于北方的基督教新教更助于人性的培育。
丹纳(1828-1893)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论证了决定文艺创作和发展的三种因素:种族、环境与时代,后来在《艺术哲学》中又结合具体的文艺现象,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他所说的“种族因素”,是指由于天生和遗传所造成的民族特性。他认为种族天性是一种突出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直接影响着文艺创作和文艺发展。例如希腊种族与荷马史诗的关系。他所说的“环境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气候因素。他认为艺术发展都可以从客观物质世界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寻找到决定的因素。他所说的“时代”因素,包括风俗习惯、时代精神等,统称为精神气候。他在考察了艺术史上各个时代的艺术后发现:某种艺术是和某种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如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
三.审美批评
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把文学作品看成为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对象,认为美是文学作品的本质。审美批评往往联系作品对读者产生的美感程度来评价作品的高下得失。审美批评与形式批评很有关系,但又有不同。
在中国,钟嵘强调“滋味”,司空图强调“品”,都可以说是某种形式的审美批评。到了近代,王国维从西方引进“游戏”和“无功利”的观念论文学,独创“意境”理论,是审美批评的一种体现。
在西方,审美批评的立法者是康德。
典型表现有王尔德(1854-1900)等人的唯美主义,他提出了一些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的艺术主张:
1.艺术与自然:不是艺术摹仿自然,而是自然摹仿艺术。他认为是印象派画家使人们懂得了伦敦上空的雾。他说“现在人们看见雾不是因为有雾,而是因为诗人和画家教他们懂得这种景色的神秘的可爱性。也许伦敦有了好几世纪的雾。我敢说是有的。但是没有人看见雾,因此我们不知道任何关于雾的事情。雾没有存在,直到艺术发明了雾。”。
2.艺术与人生:艺术不应该摹仿人生,而是人生应该摹仿艺术。他认为人生是不完美的、丑陋的,而艺术是美的。
4.艺术与道德:艺术与道德无关。艺术家只追求美,他认为罪恶与美德同样是艺术的原料,并说“一切艺术都是不道德的”。
5.艺术与时代:艺术与时代相对抗。他认为艺术只表现自身的美,而不是表现时代。说“每一位艺术家应该避免的两件事是:形式的现代性和主题的现代性。对我们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人来说,除了我们的世纪之外,任何一个世纪都是一个适当的艺术题材。”
6.艺术批评:批评家等于艺术家。他认为:“最完美的批评在本质上是纯粹主观的。它要披露的,是他自己的秘密,而不是身外的秘密”。他使批评家从功利主义和道德主义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四、精神分析批评
其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他运用精神分析学来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并对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理分析。
他的理论体现出一种“片面的深刻”,其错误之处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却又无法推翻,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他的理论加深了人们对人的认识,因而也加深了人们对文学作品和艺术家的理解。人的“压抑”是他的所发现的人的苦难的根源。同进,他也发现,任何正常人的心理构成和精神病患者无异。只不过这样的人更是压抑的人。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础是潜意识、本能和梦的理论。
1.潜意识理论。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意是呈现于表层的部分,它是人的心理明言的部分。而前意识是暂时没有进入意识的部分。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是人的压抑的根源,压抑的极端表现就是精神病。
2.本能理论。在早期,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理论,他认为这种性本能在时间上是源起于童年并贯串一生的,而且,它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动力。他认为,男孩在童年时形成了“俄狄浦斯情结”。而这种情结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直接的决定作用。
在晚年,弗洛伊德用“生本能”来修正他早年的性本能理论,并提出了“死本能”理论,认为两者的相互对立和斗争才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3.梦的理论。在人类历史上,对梦的解释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弗洛伊德是对梦予以系统解释的第一人。在《梦的释义》中,他通过系统的研究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愿望的表达,这种潜意识的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人在睡眠中,自我本能的检查松弛,那些被抑制的本我的欲望就乘机乔装打份,使自己以梦的形式意识。我们的梦并不是无意识冲动的直露,它往往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这犹如一个在独裁专制统治下的作家,总是将其真正的用意隐藏在文字背后,因此,梦实际上是有待破译的密码,所谓释梦,就是要提示隐藏在经过化装了的梦背后的真义,而这种真义就是人的本能的欲望,就是要发现人的无意识深处的奥秘。因此,他把梦分为梦的显意和梦的隐意两部分。而梦的显意被认为是梦的隐意的化装。这种化装方式是多样的。
后来,有人将这种梦理解为艺术。
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涉及了艺术分析。他比较集中于作家创作心理和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分析。
1.作为本能的升华艺术
早年,他认为艺术是性本能的升华。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他说,“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他认为,艺术是人的性欲的升华,是人的性本能的替代对象,人们从事艺术活动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缓解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因此艺术又是摆脱痛苦的一条途径。正是在艺术活动中,那被压抑在潜意识领域中的本能获得了释放。
如果说,我们把他的理论理解为:艺术是对压抑的现实生活的一种解放,这无疑是一条真理。童年创伤往往是一个人永远的记忆,对一个人一生的性格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巨大意义。
2.表现俄狄浦斯情绪的文学。
历史上的三部名著:《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马佐夫兄弟》。
五.语言批评(形式批评)
语言批评又称形式批评,是对英美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等批评流派的总称。
总的来说,语言批评都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作品的意图只需要从本文去寻求而无需从外部诸因素,如作家、社会历史中去加以说明。我们所说的结构主义叙事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此外,神话原型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文化诗学、文化批评等都是出现于西方20世纪的重要的批评方法。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一川,来源:文学理论讲演录,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