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作者:袁行霈等     来源:中国文学史     时间:2011-02-15
18559

   《西游记》之后,至明末短短的几十年间,涌现出了近三十部内容各异、长短不同的神魔小说,迅速形成了与历史演义等明显不同的小说流派。这派小说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西游记》的续书、仿作、节本,以及与其相配套的系列丛书。《西游记》之后,明人(作者不详)就创作了一部规模相当的《续西游记》100回,写唐僧师徒历经磨难,保护“真经”回长安,在模拟中也有创造,然与前书相比,毕竟相形见绌,故流传不广。另有《西游补》16回,别开生面,叙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后,被情妖鲭鱼精所迷,渐入梦境,或见过去未来之事,或变各种不同形象,历经迷惑和挣扎,终得虚空主人一呼点醒,乃打杀鲭鱼,又现真我。作品构思奇特,变幻莫测,上下古今,熔于一炉,似真似假,如梦如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对历史的反思、人生的感叹、现实的批判之中,尽情地抒发了胸中的垒块,并表达了对于“情”的理性思考。在《西游记》的续书中,这是比较受人注目的一部。明代《西游记》的仿作则有方汝浩的《东游记》(全称《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一名《续证道书东游记》),100回。书叙不如密多尊者在南印度、东印度“普渡群迷”,继而有达摩老祖率徒弟三人,自南印度至东印度,再往震旦阐扬佛教、扫迷度世。小说将人性中较具普遍意义的弱点,如酒、色、财、气、贪。嗔、痴、欺心、懒惰等等塑造成一系列具有类型化和象征意义的“妖魔”形象,并构思了一些演化“心生魔生,心灭魔灭”道理的情节,说教味太重。另外还有一种吴元泰作的《东游记》,全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56回,联缀了铁拐李等八仙得道的故事。此书为系列丛书“四游记”中的一种。其他三种为:《南游记》,即余象斗编的《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18回,演华光救母的故事,有一定的可读性;《西游记》,即杨志和〈一作“杨致和”〉删节、改编《西游记》而成的《唐三藏西游全传》;《北游记》,亦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24回,亦由余象斗编,记真武大帝成道降妖事,文字拙劣。从总体上看,这“四游记”虽在民间颇为流行,但艺术价值不高。
  二、为神仙立传型作品。明代神魔小说中有相当数量是为佛道两教以及民间流传的各类神仙立传的,其中有的是独传式,写一人为主;也有的是合传型,将数人凑在一起。前者如达摩、观世音、许旌阳、吕纯阳、萨真人、天妃、钟馗、韩湘子、华光、真武、济颠、关帝、牛郎织女等;后者如二十四罗汉、八仙等。这类作品大都先写传主的出身始末,后叙其降妖除害、济世渡人的故事,结构松散,形象干瘪,宗教性强,但因民间信仰所致,也有一定的市场。
  三、与历史故事相交融的作品。这类作品,或将历史的故事幻想化,或将虚幻的人物历史化,历史在这里只是作为一种背景或点缀,其主色调仍是由神魔鬼怪、奇事奇境所显现出来。晚明的这类代表作有《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三遂平妖传》等。罗懋登编的《三宝太监西洋记》,100回,书成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作者有感于国势的衰微,想借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激励君臣,重振国威,但又着意于宣扬法力无边,因果轮回,故写得妖奇百出,使人感到荒诞不经。全书几乎全由对话堆砌而成,缺乏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刻画,情节枝蔓,文词不佳,战争描写也多承袭《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小说,故流传不广。《三遂平妖传》演文彦博讨平王则、永儿夫妇事。对造反人物多诬蔑为“妖人”,将历史上实有的本事演变为神道妖魔间的争斗。书中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语言朴素流畅,幽默泼辣,塑造了几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在这类小说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100回,是明代天启年间,由许仲琳、李云翔据民间创作改编而成。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争斗,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封神。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殷纣王这个暴君的形象。他沉润酒色,昏庸无道,炮烙直臣,诛妻杀子,重用奸佞,残害忠良,挖比干之心,剖孕妇之腹,种种暴行,令人发指。纣王这个千古暴君的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也是明代中后期残暴的政治现实的折射。作者将纣王的昏暴淫乱归罪于狐狸精化身的妲己,狐狸精也就成为蛊惑君王者的代名词和“女人祸水论”的样板。与此相对立的文王、武王则是仁政理想的化身。整部小说贯串了以仁易暴,以有道伐无道的基本思想。小说把明代明令删节的《孟子》中的一些具有古代民主思想的言论,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通过正面人物之口加以宣扬,甚至让姜子牙一再宣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些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张本的言论,无疑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至于写敢闯敢干的少年英雄哪吒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竟追杀其父李靖,这不啻是对封建社会中“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的伦理观念的一种反抗。这些进步的思想,显然与晚明尊重人性、张扬个性的社会思潮有关。但另一方面,书中流露了浓重的宿命论的观点,把一切都归结为“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又不管正义与非正义,笼统地歌颂其忠君的精神;因而最后敌对双方的人物,乃至助纣为虐的奸佞小人一齐都上了封神台。这些与“女祸论”一起,都削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
  这部小说以想象的奇特擅胜。其人有奇形怪貌、异能绝技,如雷震子生肉翅可飞,土行孙能土遁迅行,杨任在眼中长出双手,哪吒能化成三头八臂,以及千里眼、顺风耳等都脍炙人口。在双方争战中,光怪陆离的法宝,令人眼花缭乱。小说也刻画了一些有性格的人物,如土行孙机智幽默,英勇善战,而又暴躁好色,贪图富贵;闻太师一味愚忠,而又有一股正直之气。特别是“哪吒闹海”一节,把一个七岁小儿从天真顽皮到勇武斗狠的性格发展,写得井然有序,十分可爱。但总的说来,这部小说偏于叙事而略于写人;写人时注重其神奇性而忽略其人性,因而多数人物性格不鲜明。故事情节也多有雷同之处,置阵破阵,斗法破法,往往给人一种程式化的感觉。这都影响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西游记》影响下的明末神魔小说主要可分成以上三类,而这三类的不同特点在具体作品中往往相互勾连、交叉,这里只是就其主要倾向而略加分别而已。
  以后清代的神魔小说大致也是沿着这些路子发展下去,出现了《后西游记》、《钟馗斩鬼传》、《绿野仙踪》等作品,但其总体成就没有一部超过《西游记》的。《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且也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早在1758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西田维则就开始了翻译、引进的工作,前后经过三代人长达7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831年完成了日本版的《通俗西游记》。时至今日,日译本《西游记》已不下三十馀种,还有许多改编本。1987年10月,日本电视工作者把《西游记》搬上电视屏幕。英译本最早见于1895年由上海华北捷报社出版的《金角龙王,皇帝游地府》,系通行本第十、第十一回的选译本。以后陆续出现了多种选译本,其中以1942年纽约艾伦与昂温出版公司出版的阿瑟·韦利翻译的《猴》最为著名。由安东尼(即俞国藩)翻译的全译本《西游记》四卷,在1977~1980年间分别于芝加哥和伦敦同时出版,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好评。此外,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朝、越等文种都有不同的选译本或全译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大百科全书在介绍这部小说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西游记》无疑是属于世界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袁行霈等,来源:中国文学史,来源地址:)

上一篇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

下一篇《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