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写作过程,众广义上讲,是指从观察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一直到动手写作和修改成文的整个过程;从狭义上讲,则仅指迸入具体写作的过程。因为在前面几章我们已经谈了观察能力的培育,而且也结合写作谈了形象思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育,所以在本章我们仅就狭义的写作过程思维的基本环节作一些分析,并结合这些环节淡淡有关能力的培育。
第一节 写作过程思维的基本环节
写作过程思维的基本环节,大体包括审题和拟题中的思维、立意中的思维、选材中的思维、结构中的思维、文字表述和修改加工中的思维等内容。
一 审题中的思维
学生作文,常常是由教师或上级主考部门来给命题的,这佯,审题就成为学生作文的一个首要的环节。
所谓审题,就是审视题目的含又和要求。只有审清题意,才可根据题意去立意、构思,使文章做到文题相符。如果市题有误,作文一开始就会步人歧途,使文章出现偏题或走题的错误。
审题所指的对象,既包括命题者所命的文章标题,也包括命题者力作文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和所限制的条件。审题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明确题目的含又,明确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和文体限制,以及命题者的其他要求。
审题思维的主体过程是对题目的理解过程。这种理解,既包括抽象思维的理解,也包括形象思维的理解。
抽象思维的理解,即通过对题目的理性分析去理解题意。例如,有些标题是用抽象概念来表示的,像“说‘刁惯’”“税‘虚心,”“淡‘毅力,”这一类题目,审题的主要任务就是能正确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辩证分析的方法去揭示这一概念所表示的事物的内在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再如,多数题目是用短语或短句来充当的,像“分数与能力”“我的两位老师”“与其长而空,不如短而精”这样一些题目,即座该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对内在关系的分析去理解题意。其中涉及到事物之同对立统一尖系的,也应该通过辩证分析的方法去述到对题意的理解。对供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也都需要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来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握其实质。
形象思维的理解,即通过对题目内容的联想和想象去理解题意。例如一些半命题的题目像“由××所想到的”“我喜欢的×××”“××赞”等,就需要通过发散联想,再经过比较、选择,才能确定题目选取的角度。再如一些喻拟性的题目,像“假如我是一朵白云”“老师啊,辛勤的园丁”“小燕子,我要对你说”等,都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找到比喻或比拟的事物之间的相点或可比点。在供材料作文中,除了文学性的语言材料也需要形象的理解外,所提供的图画材料同样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去理解画面的意又。
在实际审题过程中,远两种思维的理解又是互相渗透的。理性的分析常常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帮助,联想和想象也需要理性分析的参与和支持,两种方法经常是结合着运用的。
二 拟题中的思维
拟题,就是给文章确立标题(含正标题和副标题),也包括给文章的各部分确立小标题。命题作文虽在中小半占有重要地位,怛从学生日后的独立写作考虑,学合自己拟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座垓掌握的能力。
在实际写作中,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先拟定好标题,再运思成文:有时是先写好了文章,再给文章加上标题;当然还有拟下标题,在写作中途或成文之后重新修改标题的。
但无论哪种情况,最后所定的标题应当在意又上涵盖文章的整体内容。
因为标题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所以拟题的过程也主要表现为对文章内容高度概括的过程。一般地并,文章标题产生的思维过程,是作者先产生了写作的动机,接著确定了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再根锯中心思想选择一定的角度进行概括而形成标题。如果先写好了文章再拟题,或者是由命题者提供了文章的内容要求拟题,这也需要先看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文章的题目。
文章标题的产生,除了要具有高度概括的能力外,它还要求思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甚至需要具有一定的直觉和灵感。一篇文章到底拟定怎样的题目,它往往是一千发散性寻求的过程。一个好的题目,座该是概括而简洁,新颖而醒目,这就有一个比较和选择的问题。因此,拟题时一般都要经历一个发散、比较、辐合、迭择的过程。思维的领域越开阔,思维的触角越灵活,可供比较和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多,这就使我们有可能数中择一,最终得到一千满意的题目。同时,在思堆发散、寻求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又可能激发某种直觉和灵感,突然间得到一千最佳的题目。
可见,拟题的过程既要求有高度的概括力,又要求有高度的发散性和灵活性,甚至要期待于某种直觉和灵感,拟题对人的思维有著更高的要求。
三 立意中的思维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体系中起主寻作用的思想,一般在议论文中叫做中心论题或总论题,在说明文中叫做说明中心,在记叙文中叫做主题思想或主题。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作者的立场、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集中体现,它是文章的灵魂。形成或确定中心思想,是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心思想的形成,对学生来说,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出于学生自我写作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在所掌握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孛生在生活实践中有所见,有所闻,进而有所思,有所感,于是产生了写作的动机和愿望。这时就要对所见所闻的材料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材料迸行思考,看这些材料到底可以说明什么样的问题,表明什么观点,表现怎佯的情感等。这种思考过程,就是从已有的材料出发逐步形成中心思想的过程。所儿所闻获取的材料是感性的、具体的;而中心思想则属于理性的认识。从材料到中心思想的形成,便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加工过程。这种思维加工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式来进行的,当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确了自己所要表述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中心思想也便形成了。
一种是受命题者的制的。对学生来说,经常面临的是在命题者所限定的条件下的作文。命题者所限定的条件是多种多祥的,或直接命题,或提供材料并规定要求,或看图作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孛生首先得认真审题,即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题目要求的内容范围。只有领会了命题者的意图,才能很好地把握中心,使自己芍命题者的思想赵向一致;只有搞清楚题目的思想重点和规定的范围,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去把握中心思想。当然,从中心思想的形成来说,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心思想受到题目的制约,否则文章就合走题、偏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审清题目只是为立意确定了方向和范围,而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才是立意的依据。
因此,命题作文中心思想的形成,是在题目要求和占有材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完成的。它既包含著对题意的理解过程,又包含著对占有材料的理性概括的述程,是在理解题意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的概括而完成的。
四 选材中的思维
文章的材料,就是用来表现中心思想的客观事实。材料和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材料就会失去统帅;如果只有中心思想而没有具体的材料,中心思想就会变成空洞的外壳。一篇文章只有做到既有鲜明、深刻的中心思想,又有充突、感人的材料,才合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所谓选材,就是要从平时所积累的材料中选取那些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写文章之所以要选材,就是因为平时所租累的各种材料性质、类别各不相同,我们只有经过认真地鉴别、选择和加工,才能使所选取的材料更好地表现中心思想。
选材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对所占有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出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来。一般来说,在中心思想确定之后,写作时都会在中心思想的激友下联想起种种材料。这些材料有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有些则不一定密切;有些是主要的,有些则可能是次要的。这就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鉴别保留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主要的材料,去除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次要的材料。这样,我们
就得到了表现中心思想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步,就是对所选取的材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更真实、更典型。第一步所得到的材料虽然可以用来表现中心思想,但它本身仍是原始的、粗糙的。为了使所选取的材料更真实、更典型,因而能够更充实、更有力地表现中心思想,这就需要对它迸行再加工,再提炼。这个过程,就是对原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制作过程。经过这祥的思维加工,使原材料舍弃了那些偶然的、表面的、片面的、枝节的成分,保留了最有代表性的、最富有特征性的、最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成分。这是对原材料质的进一步改造。由于这些材料具有了更高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因而也就更有效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 结构中的思维
结构,也叫布局,即指材料的安排。中心思想和材料是文章的内容,结构则是文章的形式。有了中心思想和材料,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按照中心思想的要求把材料组织起来,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确定文章的结构,从总体上讲,就是要研究文章内容部分与整体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文章内容的安排有序化,并体现出内在的逻辑联系。具体讲,就是要考虑确定怎样的线索来连贯材料,碗定怎祥的顺序、采取怎祥的方式来安排材料,如怎祥开头和结尾,怎样划分段落层次,怎样过渡和照应,等等。
确定文章的结构,主要运用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它大体要经历如下的思维过程:
首先,要从中心思想出发,将整体内容分解为部分。在升始构思文章的时候,我们的头脑中有了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也大体有了所要运用的材料,但这时文章的内容还是未被分化和组合的一个较为杂乩的浑沌的整体。要想使其有序化,就得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选择合理的角度或着眼点,将浑沌的整体分解为部分。这种分解,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实现的。只有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才能认清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类别,而一旦将整体的内容分解为部分,也就意味著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归类和综合。为了能够识别各种材料的性质,看这些材料表现着哪一方面的中心思想,有时又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整体内容经过这种分解的过程,即初步体现出了内容之同的层次性。
其次,要研究内容部分与整休、部分与部分之同的关系,确定各部分内容在整个结构中的位置。文章的合理结构,是文章内容之同逻辑必然性的反映。因而在将整休内容分解为部分之后,接着就应该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议论文为例,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有的部分是为了提出论点,有的部分是了了证明论点,有的部分侧重于立论,有的部分侧重于驳论,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在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上,有的属于并列关系,有的属于递进关系,有的属于因果关系,有的属于特折关系,这些不同的关系反映着内容之间不同的逻辑联系。当我们弄清了部分与整体和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后,就会根据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比较容易地来确定它们在整体结构中所应处的位置,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使整个文章言之有序,顺理成章。
由于文章的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文章的结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考虑文章结构的时候,既要注意到思维的逻辑性,使文章的组织严谨而周密,又要注意到思维的灵活性,力求新颖而富有变化。同样是以时间为序,到底采用顺叙的方法,还是采用倒叙的方法,在顺叙中要不要安排插叙,这就要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可见,拟题的过程既要求有高度的概括力,又要求有高度的发散性和灵活性,甚至要期待于某种直觉和灵感,拟题对人的思维有着更高的要求。
六 表述和修改中的思维
文字表述,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将所考虑的内容用文字符号固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思维内容要寻求一定的表达形式与之相适应,一方面表达形式又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规范。
首先,思维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思维在人的头脑中具有快速、简约的特点,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达到自我理解;而语言文字的表述则要求准确、清楚,能够为他人所理解。所以思维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形式的时候,语言对思维起着检验、过滤的作用。思维在语言的作用下,原先模糊的要变得清晰,原先杂乱的要变得条理。思维根据语言文字表述的实际效果,内容单薄的再进一步充实,理解肤浅的再进一步加深,局部不合理的再进一步修正,形象不鲜明的再进一步突出其特征,等等。因此,思维的文字表述过程,是思维反复深化,思维内容进一步充实,思维过程进一步严密,思维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其次,文章形式反作用于思维过程,使思维内容的表达能够符合文章形式的要求。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形式,但文章形式又对文章内容起着制约的作用。在思维内容付诸语言文字的时候,思维内容总要寻求一种适当的形式来表达,而当这种形式一旦确定之后,这一形式便又反作用于思维,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形式的要求。例如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不同的体裁形式,即对思维有看不同的要求。当一旦选定诗歌这一形式,思维的内容就必然受到诗歌语言、结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制约。在这一阶段,思维只有在文章形式的作用下对思维内容进行反复的改造,才能达到文章内容与文章形式的有机统一。
当思维内容全部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一篇文章即告完成,作为一篇文章的思维过程也便告一段落。当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或者是经学生自我意识到,或者是经教师指点而意识到,发现文章的内容或形式方面仍然存在看某种问题或不足,这就进入文章的修改加工过程。
文章的修改加工,是在自我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对已有思维结果的反思进行的。在一篇文章写完之后,在拟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都有可能存在着某些问题或不尽完美的地方。这就需要通过自我意识指导下的反思对原先的思维课题、思维材料、思维过程、思维结果重新进行检验,以便能够发现问题的所在。这是关键的一步。只要能够发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应该修改加工的地方。通过对问题的修改加工,原先不正确、不准确、不完美的地方得到了修正,文章也就更加缜密和完善,从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