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六百三十九】
前童至有可能看到家养的猪,或是不经意掉下来的蜘蛛。也少了商品经济的侵袭而更好地保存了民风民俗。墙是因为沧桑而灰暗的墙,房是因为年久而灰暗的房。
老街两旁都是长板门面的店铺。紧邻老街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梁枋门窗上满是雕饰,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门柱上那两只活动的倒挂狮子,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5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大祠堂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大厅有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每根柱子中间大,两头小,是典型的隋唐风格明式建筑。

前童镇
前童镇素称"诗礼名宗"。早在明初,童氏先人就筑"石镜精舍",以聚六经群书数百千卷,礼聘方孝孺先生课教子弟,开启文明。自此,"读书不求闻达,亦足变化气质",便成为童氏先人信奉的要旨。"谨节堂"、"聚书楼"、"集贤斋"、"天、尺木草堂"、"鹿鸣山房"、"德邻书院",一座座充满文化内涵的明清时期书院相继建立。从这里,仅童氏获取功名者202人。至2005年一张张贴在厅堂里壁的中举捷报仍清晰可辨。文化上的先着,造就了追求光明和知识的民风。辛亥革命浙江省首任临时都督童保暄、民国和建国后首任县长,均出自该村。截至2005年,该镇共有教授、书画家、作家、表演艺术家、医学家、高级工程师等百余人,博士6名。
前童北依梁皇山,南临白溪水,塔山、鹿山两景点缀东西,是一座山环水绕的江南集镇。镇前镇后,古木掩映,镇北三棵古杏树,已逾千年树龄;村南金桂植于元代,古镜精舍六株古柏为明代大儒方孝孺亲手栽培。更奇特的是,千余户人家的集镇布局别致,清澈见底的白溪水由渠入镇,家家绕水,户户贯流,最后回灌田园,虽非水乡,胜似水乡。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卵石小径构成了古镇的神韵,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自始至终,鹿山村民都一直开展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持这一神韵不失。他们对小溪按期清淤、修缮,不向溪中倾倒垃圾、污物,保持水流的清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